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7069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骨架,所述固定骨架的上部设有报警控制装置,所述固定骨架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固定骨架的底部设有便捷移动装置,所述往复驱动装置上设有红外距离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变形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便捷移动装置和往复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隧道变形监测装置想要改变位置进行其他位置的测量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与重组,以及监测范围较小容易造成点位漏测的问题。点位漏测的问题。点位漏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隧道变形监测
,具体是指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隧道变形是指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形状、结构或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想要及时发现隧道的变形情况,就需要通过监测设备对隧道进行及时的监测。
[0003]公告号为:CN2189163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骨架,骨架上设有多组安装板,安装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和橡胶柱,通过橡胶柱变形导致压力传感器监测到的压力值改变,从而判断隧道的变形情况,此装置安装繁琐,且移动不便,想要改变位置进行其他位置的测量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拆卸与重组;
[0004]公告号为:CN21453780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属于隧道变形监测
其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用于隧道安装的安装架,多个激光发射接收器,多个所述激光发射接收器发射激光照射到隧道内壁上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反射光,通过监测激光发出到接收到反射光的时间来监测隧道的变形情况,通过激光固定点位测量,能够监测的范围较小,容易监测盲点,造成点位的漏测,其监测能力无法达到所需隧道监测的要求。
[0005]根据上述分析可设计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移动方便,不需要设置多个激光发射器即可完成整个隧道的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隧道变形监测装置位置移动不方便,监测范围较小的问题。
[0007]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骨架,所述固定骨架的上部设有报警控制装置,所述固定骨架的中部设有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固定骨架的底部设有便捷移动装置,所述往复驱动装置上设有红外距离测量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骨架呈倒U型设置,固定骨架的上部设有拱形架,拱形架的弧形外壁贯穿设有弧形槽口,固定骨架的内侧壁对称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拱形架上设有报警控制装置,所述固定骨架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所述固定骨架的底部设有便捷移动装置,所述往复驱动装置上设有红外距离测量装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骨架的底部设有定位固定脚架,所述定位固定脚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骨架的两侧设有红外观测槽口,所述固定骨架的材料为高强度钢材。
[0010]进一步地,所述报警控制装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和报警指示灯,所述报警指示灯固定设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外壁,所述报警指示灯和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耦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往复液压缸、主动活动板、横向矩形齿条、滑动框架、圆齿轮、旋转支撑板、被动活动板、固定套筒、主动连杆和被动连杆,所述固定套筒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设于固定骨架的其中一个竖向滑槽的底壁,
所述往复液压缸固定设于固定骨架的另一个竖向滑槽的底壁,所述主动活动板的下端固定设于往复液压缸的顶部,所述主动活动板的上端与主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被动活动板的下端滑动设于固定套筒内,所述被动活动板的上端与被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横向矩形齿条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连杆和被动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横向矩形齿条的外壁与滑动框架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框架的内壁滑动设于固定骨架的顶部外壁,所述圆齿轮与横向矩形齿条啮合,所述旋转支撑板与圆齿轮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便捷移动装置包括地面移动轮和墙壁移动轮,所述地面移动轮呈线性阵列设于固定骨架的底部,所述墙壁移动轮呈线性阵列设于固定骨架的两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距离测量装置包括隧道顶部红外测距仪和隧道左右壁红外测距仪,所述隧道顶部红外测距仪固定设于旋转支撑板的顶部外壁,所述隧道左右壁红外测距仪分别固定设于主动活动板和被动活动板的外壁。
[0014]进一步地,所述隧道顶部红外测距仪和隧道左右壁红外测距仪与可编程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5]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便捷移动装置更加方便对隧道的多个位置的测量,在测量第一个位置后,只需将定位固定脚架松开,即可推动整个装置向下一个位置移动,无需对装置进行复杂拆装;
[0017](2)往复驱动装置可实现红外距离测量装置对隧道顶部和左右内壁的往复运动监测,监测范围较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隧道变形监测装置能够监测的范围较小,较容易造成点位漏测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的整体立体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的往复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的往复驱动装置的平面结构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的报警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图。
[0023]其中,1、固定骨架,2、报警控制装置,3、往复驱动装置,4、便捷移动装置,5、红外距离测量装置,6、定位固定脚架,7、定位孔,8、红外观测槽口,9、可编程控制器,10、报警指示灯,11、往复液压缸,12、主动活动板,13、横向矩形齿条,14、滑动框架,15、圆齿轮,16、旋转支撑板,17、被动活动板,18、固定套筒,19、弧形槽口,20、地面移动轮,21、墙壁移动轮,22、隧道顶部红外测距仪,23、隧道左右壁红外测距仪,24、拱形架,25、主动连杆,26、被动连杆,27、竖向滑槽。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骨架1,所述固定骨架1的上部设有报警控制装置2,所述固定骨架1的中部设有往复驱动装置3,所述固定骨架1的底部设有便捷移动装置4,所述往复驱动装置3上设有红外距离测量装置5。
[0028]如图1、图2所示,所述固定骨架1呈倒U型设置,固定骨架1的上端设有拱形架24,所述拱形架24的弧形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固定骨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骨架(1)呈倒U型设置,所述固定骨架(1)的上部设有拱形架(24),所述拱形架(24)的弧形外壁贯穿设有弧形槽口(19),所述固定骨架(1)的内侧壁对称设有竖向滑槽(27),所述拱形架(24)上设有报警控制装置(2),所述固定骨架(1)上设有往复驱动装置(3),所述固定骨架(1)的底部设有便捷移动装置(4),所述往复驱动装置(3)上设有红外距离测量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3)包括往复液压缸(11)、主动活动板(12)、横向矩形齿条(13)、滑动框架(14)、圆齿轮(15)、旋转支撑板(16)、被动活动板(17)、固定套筒(18)、主动连杆(25)和被动连杆(26),所述固定套筒(18)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固定套筒(18)固定设于固定骨架(1)的其中一个竖向滑槽(27)的底壁,所述往复液压缸(11)固定设于固定骨架(1)的另一个竖向滑槽(27)的底壁,所述主动活动板(12)的下端固定设于往复液压缸(11)的顶部,所述主动活动板(12)的上端与主动连杆(25)的下端铰接,所述被动活动板(17)的下端滑动设于固定套筒(18)内,所述被动活动板(17)的上端与被动连杆(26)的下端铰接,所述横向矩形齿条(13)的两端分别与主动连杆(25)和被动连杆(26)的上端铰接,所述横向矩形齿条(13)的外壁与滑动框架(14)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框架(14)的内壁滑动设于固定骨架(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伟张志胜孙宝华李小芹丛侃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