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678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降解池、连通在生物降解池进液端上的入水管、设置在生物降解池一侧的人工湿地和连通在人工湿地出液端的出水管,所述生物降解池的内侧通过四个分腔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有沉淀分离腔、缺氧腔、污泥腔、好氧腔和沉淀腔,所述生物降解池的沉淀腔通过连通管与人工湿地的进液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简化生化处理段的处理流程,起到降低运维费用的作用,同时将生化处理段的部分沉淀、深化处理等工艺,留到生态过滤段处理;这样,可以结合两种工艺的优点,实现节能与处理效果兼具的目的,有效降低了运维的难度。有效降低了运维的难度。有效降低了运维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0003]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化处理工艺,一种是化粪池与人工湿地结合工艺,前者运维难度大,费用高;后者工艺流程简单,出水标准低,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综合考虑两种设备的缺点、优化结合两种工艺的优点的前提下,采用生化处理+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既能达到较高的标准,又能节约运维费用,降低运维难度,且使用寿命较长,而提出的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降解池、连通在生物降解池进液端上的入水管、设置在生物降解池一侧的人工湿地和连通在人工湿地出液端的出水管,所述生物降解池的内侧通过四个分腔隔板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有沉淀分离腔、缺氧腔、污泥腔、好氧腔和沉淀腔,所述生物降解池的沉淀腔通过连通管与人工湿地的进液端连通,所述人工湿地内侧设置有过滤填充物。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沉淀分离腔和缺氧腔之间的分腔隔板之间安装有将浮渣和底部沉泥去除的导流管。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导流管的形状为倒U型结构,且导流管是由两个竖管和两个三通管组合而成。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缺氧腔、污泥腔和好氧腔的两个分腔隔板之间连通有自流管。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好氧腔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填料。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沉淀腔内侧上方安装有与连通管相连接的三角堰。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过滤填充物为上下双层结构,上半层为改良型滤料,下半层为大石块。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填料和改良型滤料为鹅卵石、再生砖渣颗粒、再生颗粒石料或者秸秆活性炭的其中一种。
[00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1、本技术中,简化生化处理段的处理流程,起到降低运维费用的作用,同时将生化处理段的部分沉淀、深化处理等工艺,留到生态过滤段处理;这样,可以结合两种工艺的优点,实现节能与处理效果兼具的目的,有效降低了运维的难度。
[0023]2、本技术中,在生化段安装填料,同时将预处理系统融合为一体,使污水在完整通过本设备后,完成绝大多数污染物的无害化降解过程,最后再辅以人工湿地的吸附、过滤功能,使出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得到有效的去除。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生物降解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生物降解池;101、分腔隔板;102、沉淀分离腔;103、缺氧腔;104、污泥腔;105、好氧腔;106、沉淀腔;2、人工湿地;3、入水管;4、导流管;5、自流管;6、填料;7、三角堰;8、连通管;9、出水管;10、大石块;11、改良型滤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降解池1、连通在生物降解池1进液端上的入水管3、设置在生物降解池1一侧的人工湿地2和连通在人工湿地2出液端的出水管9,生物降解池1的内侧通过四个分腔隔板101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有沉淀分离腔102、缺氧腔103、污泥腔104、好氧腔105和沉淀腔106,生物降解池1的沉淀腔106通过连通管8与人工湿地2的进液端连通,人工湿地2内侧设置有过滤填充物。
[0031]具体的,沉淀分离腔102和缺氧腔103之间的分腔隔板101之间安装有将浮渣和底部沉泥去除的导流管4,导流管4的形状为倒U型结构,且导流管4是由两个竖管和两个三通管组合而成,主要作用是导流,将浮渣和底部沉泥格除掉,使中间的清液流入后续处理。
[0032]缺氧腔103、污泥腔104和好氧腔105的两个分腔隔板101之间连通有自流管5,主要作用是建立缺氧腔103和好氧腔105之间水的自流。
[0033]好氧腔105的内侧下方设置有填料6,主要作用是附着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同时,其本身也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鹅卵石、再生砖渣颗粒、再生颗粒石料或者秸秆活性炭其中一种作为填料6。
[0034]沉淀腔106内侧上方安装有与连通管8相连接的三角堰7,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沉淀后的污水通过堰口流出。
[0035]过滤填充物为上下双层结构,上半层为改良型滤料11,下半层为大石块10,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鹅卵石、再生砖渣颗粒、再生颗粒石料或者秸秆活性炭的其中一种作为改良型滤料11。
[0036]工作原理:使用时,污水可通过入水管3进入到沉淀分离腔102内,将大分子污染物分解成小分子已处理的物质,同时,完成污水中悬浮物、沉淀物的分离,清液流入后续处理段;沉淀分离后的污水,流入缺氧腔103,去除有机物,同时与回流水中的硝酸盐一起完成反硝化反应,缺腔103的污水流入好氧腔105,好氧腔105内主要完成有机物的去除,以及硝化反应去除氨氮,生化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沉淀腔106,在沉淀腔106内将脱落的生物膜通过自流管5回流至沉淀腔103内,污泥腔104主要用于储存剩余污泥,同时将沉淀后的清液回流至缺氧腔103继续处理,沉淀腔106内设置的三角堰7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一体化处理后的污水,流入人工2湿地,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作用,同时结合滤填充物的吸附过滤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染物,使水质达到较高标准。
[003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降解池(1)、连通在生物降解池(1)进液端上的入水管(3)、设置在生物降解池(1)一侧的人工湿地(2)和连通在人工湿地(2)出液端的出水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降解池(1)的内侧通过四个分腔隔板(101)从左至右依次形成有沉淀分离腔(102)、缺氧腔(103)、污泥腔(104)、好氧腔(105)和沉淀腔(106),所述生物降解池(1)的沉淀腔(106)通过连通管(8)与人工湿地(2)的进液端连通,所述人工湿地(2)内侧设置有过滤填充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分离腔(102)和缺氧腔(103)之间的分腔隔板(101)之间安装有将浮渣和底部沉泥去除的导流管(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物化学与过滤工艺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的形状为倒U型结构,且导流管(4)是由两个竖管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