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670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6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若干鱼塘、物理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鱼塘内均设有尾水排放管,所述物理处理系统与所述鱼塘之间通过所述尾水排放管连通;所述物理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储水池、径流池和微滤机;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浮床和人工水草生化槽;所述物理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之间通过排水沟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的尾端与河流连通。物理处理系统采用旋流池及径流池的设计,无需建筑多个沉降池,土建工程量小;生态浮床及人工水草生化槽直接放置在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将物理处理系统与生物处理系统直接连通,成本造价低,无需占用养殖面积,养殖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鱼塘尾水是指渔业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悬浮颗粒物,长时间不处理容易造成水质破坏。
[0003]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三池两坝”的工艺流程,即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两个过滤坝。沉淀池用于尾水的初步沉淀,使水体中悬浮物沉淀至池底;曝气池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增氧方式,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结合微生物制剂分解作用降解污染物;生化净化池通过种植水生生物,并在净化池中放养滤食性水生动物,以滤食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过滤坝一般采用空心砖搭建外部墙体围合而成,用以拦截落叶等漂浮物。该工程的土建工程量大,在建设上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尾水治理的设施需占用大量的面积,约养殖系统总面积的6

8%。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若干鱼塘、物理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所述鱼塘内均设有尾水排放管,所述物理处理系统与所述鱼塘之间通过所述尾水排放管连通;所述物理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储水池、径流池和微滤机;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浮床和人工水草生化槽;所述物理处理系统和所述生物处理系统之间通过排水沟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的尾端与河流连通。
[0007]所述径流池包括适配安装在所述径流池内的径流器群组和集污井;所述径流器群组由若干个径流器组成;若干个所述径流器分别通过排污管与所述集污井连通;所述径流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容腔、和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内的第一轴流部、第二轴流部、第三轴流部和沉淀池;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所述进水管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的水平高度;所述沉淀池位于所述第一轴流、第二轴流部和第三轴流部的下方并均与其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轴流部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三轴流部连通;所述排污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0008]所述第一轴流部内套在所述第二轴流部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轴流部的下部穿入,并向上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流部内部的上方位置;所述进水管的上沿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轴流部的上沿高度;所述第一轴流部的下沿向下延伸至靠近所述沉淀池的位置。
[0009]所述第二轴流部位于所述容腔的上方并内套在所述第三轴流部内;所述第二轴流部包括第二挡板和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流部的外壁连接,另一端
与所述第二挡板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轴流部的上沿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轴流部的上沿高度。
[0010]所述第三轴流部位于所述容腔的上方,其包括第三挡板、连接板块和出水口;所述第三挡板垂直安装于所述连接板块之上,把所述连接板块间隔成汇流区和储水区;所述连接板块的一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流部的底部连接;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储水区内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0011]所述汇流区上均等设有若干流水孔;所述流水孔与所述容腔连通。
[0012]所述第二轴流部的上沿高度与所述第三轴流部的上沿高度位于同一水平且所述第二轴流部和所述第三轴流部的上沿均设有齿牙。
[0013]所述外壳的外壁顶端两侧设有浮桶。
[0014]所述集污井上设有排污泵。
[0015]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系统采用物理处理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相结合,物理处理系统采用旋流池及径流池的设计,无需建筑多个沉降池,土建工程量小;生态浮床及人工水草生化槽直接放置在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将物理处理系统与生物处理系统直接连通,成本造价低,无需占用养殖面积,养殖成本低。2.通过设置旋流池及径流池,可将悬浮颗粒较少的面水和悬浮颗粒较多的底水分开处理,面水进入微滤机,底水进入径流池中的径流分离器,可提高微滤机的过滤效率。3.若干个径流器组合连接成一个径流器群组,使各径流器之间保持水平且使各径流器的上沿高度高于径流器外水位至少两公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径流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径流器的正面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体在径流器内的流动方向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径流池整体示意图。
[0021]图中附图标记:径流池1,径流器2,外壳21,进水管22,出水管23,沉淀池24,排污管25,容腔26,浮桶27,集污井3,第一轴流部4,第二轴流部5,第二挡板51,连接支架52,齿牙53,第三轴流部6,第三挡板61,连接板块62,汇流区62.1,储水区62.2,流水孔62.3,出水口63,鱼塘7,物理处理系统71,生物处理系统72,尾水排放管73,旋流储水池74,微滤机75,生态浮床76,人工水草生化槽77,排水沟78,水质监控点7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用于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进行物理过滤,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若干鱼塘7、物理处理系统71和生物处理系统72。所述鱼塘7内均设有尾水排放管73,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与所述鱼塘7之间通过所述尾水排放管73连通。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储水池74、径流池1和微滤机75。物理处理系统采用旋流池及径流池的设计,无需建筑多个沉降池,土建工程量小。具体的,所述旋流储水池74呈“圆形”,且底部呈“锥形”逐渐往内靠拢。所述旋流储水池74的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若干进水管并以圆周方向均等分布,鱼塘中的尾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所述旋流储水池74内并沿同一方
向流动使水流形成旋流,水中的颗粒物随着旋流聚集到所述旋流储水池74的锥形底部内,换言之,所述旋流储水池74上方的水相对洁净。所述旋流储水池74上部较洁净的水进入到所述微滤机75内过滤,其占所述旋流储水池74内总水量的70%。所述旋流储水池74底部含有颗粒物的污水进入到所述径流池1内进行过滤,其占所述旋流储水池74内总水量的30%,从而提高了微滤机的过滤效率。
[0023]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浮床76和人工水草生化槽77。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和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之间通过排水沟78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的尾端与河流连通。生态浮床及人工水草生化槽直接放置在排水沟内,通过排水沟将物理处理系统与生物处理系统直接连通,成本造价低,无需占用养殖面积,养殖成本低。
[0024]所述生态浮床76内种植有浮水植物,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水生生物最大程度的去除水体污染物。所述人工水草生化槽77为跑道式设计,对流水进行充分的生化过滤,且在所述人工水草生化槽77末端设有水质监控点79,用于监测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若干鱼塘(7)、物理处理系统(71)和生物处理系统(72);所述鱼塘(7)内均设有尾水排放管(73),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与所述鱼塘(7)之间通过所述尾水排放管(73)连通;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包括依次连通的旋流储水池(74)、径流池(1)和微滤机(75);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包括依次连通的生态浮床(76)和人工水草生化槽(77);所述物理处理系统(71)和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之间通过排水沟(78)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72)的尾端与河流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径流池(1)包括适配安装在所述径流池(1)内的径流器群组和集污井(3),所述径流器群组由若干个径流器(2)组成,若干个所述径流器(2)分别通过排污管(25)与所述集污井(3)连通;所述径流器(2)包括外壳(21),所述外壳(21)内设有容腔(26)、以及适配安装在所述容腔(26)内的第一轴流部(4)、第二轴流部(5)、第三轴流部(6)和沉淀池(24);所述外壳(21)上设有进水管(22)、出水管(23)和排污管(25);所述进水管(22)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23)的水平高度;所述沉淀池(24)位于所述第一轴流部(4)、第二轴流部(5)和第三轴流部(6)的下方并均与其连通;所述进水管(22)与所述第一轴流部(4)连通,所述出水管(23)与所述第三轴流部(6)连通,所述排污管(25)与所述沉淀池(2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片鱼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流部(4)内套在所述第二轴流部(5)内,所述进水管(22)的一端从所述第一轴流部(4)的下部穿入,并向上轴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轴流部(4)内部的上方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力子黄锦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乐满泽水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