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6550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5 22:29
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传送带、搭载组件和拨轮组件,搭载组件包括转盘,转盘上连接有两根连接杆,连接杆上连接有挂杆,转盘能够转动使所述搭载组件进入搭载状态,在搭载状态下,一根挂杆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口端,另一根挂杆位于拨轮组件附近,拨轮组件用于移除位于其附近的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苎麻纤维收集装置使得打剥后的苎麻纤维能够在传送带上充分展开后挂接于挂杆上,之后经拨轮组件将挂杆上的苎麻纤维依次从挂杆上移除进行收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苎麻纤维在收集过程中的相互缠结,更加有序地收集苎麻纤维,降低了后续梳理缠结苎麻纤维的工作量,提高了整体的收获效率。提高了整体的收获效率。提高了整体的收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苎麻是荨麻科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麻叶、麻骨、苎麻纤维等部位的利用价值高,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收获的季节,为了获得苎麻纤维,在从田间割断苎麻收集后,需要利用打剥机械去除麻皮和麻骨。
[0003]为了提高苎麻的收割打剥效率,推动苎麻规模化发展,将收割、打剥和收集三部分机械集成于一台苎麻收获机上是一种可行的设计方式。但是,现有的一体式收获机在打剥苎麻杆得到苎麻纤维后,对苎麻纤维的收集是一种比较粗放的堆叠。堆叠的苎麻容易相互缠结,后续需要人工进一步梳理筛选,降低了收获效率。
[0004]对此,有必要对传统的一体式收获机的苎麻纤维收集装置进行优化设计,以增强苎麻纤维收集的有序性,提高收获机的收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其利用挂杆搭载苎麻纤维,并利用拨杆将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逐一从挂杆上移除,能够更加有序地收集苎麻纤维,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梳理缠结苎麻纤维的工作量,提高整体的收获效率。
[0006]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传送带、搭载组件和拨轮组件,所述搭载组件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上连接有两根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连接有挂杆,所述转盘能够转动使所述搭载组件进入搭载状态,在所述搭载状态下,一根挂杆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口端,另一根挂杆位于拨轮组件附近,所述拨轮组件用于移除位于其附近的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
[0008]本技术方案中,收集装置用于集成于苎麻收割打剥一体式收获机上,其作为收割、打剥、收集的最后一道工序,用于收集苎麻杆打剥后得到的苎麻纤维。
[0009]具体地,该收集装置包括壳体,按照苎麻纤维的收集路径,壳体内依次设置有传送带、搭载组件和拨轮组件。其中,传送带用于将苎麻纤维传送至搭载组件,同时,苎麻纤维能够在传送带上展开,有利于其挂载于搭载组件上,传送带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种传送带设置方式,以电机驱动传送带移动。搭载组件用于搭载苎麻纤维,并将苎麻纤维转移至拨轮组件。拨轮组件利用其拨杆将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移除至壳体外进行收集。
[0010]本技术方案中,搭载组件的转盘上通过连接杆连接有两根挂杆。优选地,两根连接杆相互平行,从而使得一根挂杆位于传送带附近,也即待挂侧时,另一根挂杆位于拨轮组件附近,也即待拨侧。在机械或人工的作用下,转盘通过转动来改变两根挂杆的位置,使得搭载组件进入到搭载状态。
[0011]在搭载状态下,一根挂杆位于传送带的出口端,即待挂侧,准备搭载来自传送带输
送的苎麻纤维,而另一根挂杆则位于拨轮组件的附近,即待拨侧,使得拨轮组件在经过该挂杆时,能够移除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
[0012]通过上述设置,打剥后的苎麻纤维能够在传送带上充分展开后挂接于挂杆上,之后经拨轮组件将挂杆上的苎麻纤维依次从挂杆上移除进行收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苎麻纤维在收集过程中的相互缠结,更加有序地收集苎麻纤维,降低了后续梳理缠结苎麻纤维的工作量,提高了整体的收获效率。
[0013]作为本技术中拨轮组件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拨轮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链条上设置有若干拨杆,所述拨杆用于移除位于其附近的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利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带动第一传动链条围绕第一主动、第一从动齿轮移动。在第一传动链条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拨杆,当拨杆经过位于其附近的挂杆时,即可推动挂杆上搭载的苎麻纤维朝向挂杆的出口端,也即未连接至连接杆上的一端移动,最终逐一离开挂杆。
[001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若干挂杆可以沿第一传动链条等间距或不等间距设置。
[0015]进一步地,所述若干拨杆所述第一传动链条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拨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挂杆的长度。若两个拨杆之间的距离过大,可能导致在待拨侧的挂杆上的苎麻纤维还未完全移除时即转移至了待挂侧,降低了收集效率;另外,由于首先进入到挂杆附近的拨杆能够移除大部分苎麻纤维,后续的拨杆设置过多不仅无法移除苎麻纤维,还会造成制造成本增加。因此,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传动链条上的若干拨杆等间距设置,同时,相邻两个拨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挂杆的长度。
[0016]作为本技术中搭载组件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搭载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第二电机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用于驱动转盘转动一定的角度,以使搭载组件进入搭载状态,或者在不同的搭载状态间切换,交换两根挂杆的位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链条传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同轴连接至所述转盘。
[0018]挂杆与连接杆之间可以是刚性连接,也可以是铰链连接,以使得挂杆能够相对于连接杆产生一定程度的转动。
[0019]作为本技术中连接杆与挂杆铰链连接的一种结构,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至挂杆的底部,所述挂杆铰链连接至所述连接杆。
[0020]本技术方案中,挂杆通过销孔销轴配合的方式铰接至连接杆上,其活动端能够相对于铰接端产生偏转。挂杆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连接至连接杆的安装板上,因此,挂杆仅能向下偏转较小的角度。
[0021]在搭载状态下,待拨侧的挂杆由于其上挂接有苎麻纤维,在重力的作用下,挂杆与连接杆铰接的铰接端铰接端高于另一侧的活动端,使得苎麻纤维不容易堆积在挂杆上,拨杆更容易将苎麻纤维从挂杆上移除;当苎麻纤维从挂杆上被移除后,搭载重量降低的挂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位置,初始位置可以是铰接端和活动端位于同一高度,也可以
是活动端高于铰接端。
[0022]通过将连接杆和挂杆设置为铰接,并利用弹簧对挂杆进行支撑,能够增强苎麻纤维的移除效率,减少苎麻纤维在挂杆上的堆积,进一步提高收集效率。
[002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使在搭载状态下位于传送带一侧的挂杆的活动端高于其铰接端。
[0024]通过连接杆和挂杆的铰接,配合限位组件,使得在搭载状态下时,待拨侧的挂杆的活动端低于铰接端,苎麻纤维不容易堆积在挂杆上,拨杆更容易将苎麻纤维从挂杆上移除,同时,待挂侧的挂杆在限位组件的作用下被抬高,挂杆的活动端高于铰接端,来自传送带的苎麻纤维更容易向铰接端滑动,为挂杆的中部区域留出足够的空间,使得集中于传送带中心处苎麻纤维在挂接于挂杆上时,能够更加分散地分布于挂杆上,减少苎麻纤维的相互缠绕。
[0025]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单向挡板,所述单向挡板通过扭簧铰接至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单向挡板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传送带(2)、搭载组件和拨轮组件,所述搭载组件包括转盘(31),所述转盘(31)上连接有两根连接杆(32),所述连接杆(32)上连接有挂杆(33),所述转盘(31)能够转动使所述搭载组件进入搭载状态,在所述搭载状态下,一根挂杆(33)位于所述传送带(2)的出口端,另一根挂杆(33)位于拨轮组件附近,所述拨轮组件用于移除位于其附近的挂杆(33)上搭载的苎麻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轮组件包括第一电机(41),所述第一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42),所述第一主动齿轮(42)通过第一传动链条(44)传动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43),所述第一传动链条(44)上设置有若干拨杆(45),所述拨杆(45)用于移除位于其附近的挂杆(33)上搭载的苎麻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拨杆(45)所述第一传动链条(44)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拨杆(4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挂杆(33)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苎麻纤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51),所述第二电机(51)用于驱动所述转盘(31)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俊叶江红刘波蒋辉霞郭德全刘宇郭佳陈攀梅林森任晓坜王志宏罗显义赵全耘白方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