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98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介绍了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吊基础结构包括小沉箱组、抛石基床、预制方块、胸墙、顶部混凝土层;所述小沉箱组安装在抛石基床上,所述小沉箱组两侧的抛石基床上设置预制方块,所述预制方块上设置胸墙,所述小沉箱组顶部浇筑顶部混凝土层;所述小沉箱组包括多个小沉箱,所述多个小沉箱之间通过浇筑的顶部混凝土层连接;所述小沉箱内设置有底部混凝土层,所述底部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预埋钢筋,所述底部混凝土层通过预埋钢筋与顶部混凝土层连接。通过上述设计,本申请消除了传统重力式方块码头固定吊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出现变形或移位,进而导致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而产生的漏浆问题。的漏浆问题。的漏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码头固定吊基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重力式方块码头固定吊基础采用水下现浇混凝土基础,水下混凝土浇筑的侧模板采用钢模板,用拉杆等对模板进行固定等方法,模板高度通常在5m以上。
[0003]如中国专利CN109183827A公开了一种水下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作业方法,在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制作预制柱,预制柱断面设置有中心孔和注水孔。在底层与顶层之间设置中间柱,中间柱的上下端都有相同的接头、定位钢板和联接钢筋。打桩时,中间孔的钻头转动,其余孔注水排浆,桩自动下沉,直至岩层上,套上钢筋混凝土套板,并浇筑水下混凝土固定群桩。群桩上端浇筑钢筋混凝土平台,使共同工作。接桩时用两桩对接处的定位钢板联接,并将上下桩的钢筋焊接上,绑扎上小型锌板阳极,支模,浇筑高强自密实微膨胀砂浆。其设计的施工方法不需要钢板钢筒止水,围堰止水,或胶囊止水,也没有排水工程;但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易出现模板变形或移位的问题,进而导致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最终导致水下混凝土出现漏浆的情况;而且其设计的模板固定工艺复杂,需要潜水员配合且需要用大量的辅助材料,并且在出现模板变形或移位时,水下修复难度大。
[0004]中国专利CN112942323A公开了一种灌注桩混凝土基础及系统,所述伸出端向上伸出所述水下基础的上表面,并贯穿水面延伸至水面上方,水上混凝土路面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水上混凝土路面上具有与灌注桩连接的灌注桩连接件;或者所述水上混凝土路面支撑在所述叠合支撑梁上,灌注桩为现浇在所述水下基础中的灌浆桩,所述叠合支撑梁一体浇筑在水下基础的伸出端,但是其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水下现浇混凝土基础方式,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最终导致水下混凝土出现漏浆的情况还是不能避免。
[0005]因此,针对传统重力式方块码头固定吊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出现变形或移位,进而导致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最终导致水下混凝土出现漏浆的问题,急需设计一种新的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求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传统重力式方块码头固定吊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出现变形或移位,进而导致模板与抛石基床的接缝处出现水下混凝土漏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求解决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板变形或移位而导致的水下混凝土漏浆的问题。
[0007]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包括小沉箱组、抛石基床、预制方块、胸墙、顶部混凝土层;
[0008]所述小沉箱组安装在抛石基床上;
[0009]所述小沉箱组两侧的抛石基床上设置预制方块;
[0010]所述预制方块上设置胸墙;
[0011]所述小沉箱组顶部浇筑顶部混凝土层。
[0012]优选地,所述小沉箱组包括多个小沉箱,所述多个小沉箱之间通过浇筑的顶部混凝土层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小沉箱内设置有底部混凝土层;
[0014]所述底部混凝土层内设置有预埋钢筋;
[0015]所述底部混凝土层通过预埋钢筋与顶部混凝土层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小沉箱的数量为双数。
[0017]优选地,所述小沉箱的数量为4个,呈田字形排布形成小沉箱组。
[0018]优选地,所述小沉箱的底厚为400mm,壁厚为300mm。
[0019]优选地,所述预制方块的层数为3层,所述顶层的预制方块通过钢筋与胸墙连接。
[0020]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步骤S1、将码头的抛石基床整平后,放置小沉箱组;
[0022]步骤S2、在小沉箱组两侧的抛石基床上安装预制方块;
[0023]步骤S3、待预制方块安装后,在小沉箱内放置预埋钢筋,并浇筑底部混凝土层;
[0024]步骤S4、通过在预埋钢筋上现浇筑顶部混凝土层使小沉箱形成小沉箱组;
[0025]步骤S5、顶部混凝土层浇筑完成后,浇筑两侧胸墙。
[0026]优选地,所述步骤S3和步骤S4中的底部混凝土层和顶部混凝土层可以分层施工,也可以一次性进行浇筑。
[0027]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通过将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固定吊基座础更改为组合预制的小沉箱组,待小沉箱组预制完成后进行吊装,而后浇筑顶部混凝土层,通过预埋钢筋与小沉箱内的底部混凝土层连接,固定小沉箱组连成小沉箱组吊基础,通过上述设计,本申请消除了传统重力式方块码头固定吊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出现变形或移位,进而导致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而产生漏浆的问题。
[0029]2、本申请设计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首先在码头的抛石基床上放置小沉箱组,并在小沉箱组两侧的抛石基床上安装预制方块,之后待预制方块安装后,在小沉箱内放置预埋钢筋,并浇筑底部混凝土层,通过在预埋钢筋上现浇筑顶部混凝土层使小沉箱形成小沉箱组,最后浇筑两侧胸墙,通过上述施工方法,本申请实现了使用小沉箱组取代传统现浇混凝土固定吊基座础的方式,在解决模板与抛石基床接缝处不严密导致漏浆的问题同时,消除了潜水员水下作业带来了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0030]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003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33]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的正视图;
[0034]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的侧视图;
[0035]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0036]附图标记:1、小沉箱组;2、胸墙;3、抛石基床;4、预制方块;5、底部混凝土层;6、预埋钢筋;7、顶部混凝土层;8、小沉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沉箱组(1)、抛石基床(3)、预制方块(4)、胸墙(2)、顶部混凝土层(7);所述小沉箱组(1)安装在抛石基床(3)上;所述小沉箱组(1)两侧的抛石基床(3)上设置预制方块(4);所述预制方块(4)上设置胸墙(2);所述小沉箱组(1)顶部浇筑顶部混凝土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沉箱组(1)包括多个小沉箱(8),所述多个小沉箱(8)之间通过浇筑的顶部混凝土层(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沉箱(8)内设置有底部混凝土层(5);所述底部混凝土层(5)内设置有预埋钢筋(6);所述底部混凝土层(5)通过预埋钢筋(6)与顶部混凝土层(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沉箱(8)的数量为双数。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重力式码头固定吊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沉箱(8)的数量为4个,呈田字形排布形成小沉箱组(1)。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平黄龙杰阮学成刘滔宋晓伟茅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