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84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上述绕组包括:采用三相并联扁线配合发夹穿绕内侧具有6层72个定子槽位的环状定子得到,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由三支路扁线配合发夹绕制形成;在U相绕组中,三支路分别自三个起点开始依照第一绕制方式、第二绕制方式和第三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V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4个槽位得到;W相绕组相对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12个槽位得到。该绕组利于电机槽满率的提升,以产生更高的磁场强度,提高电机功率,且各支路电势平衡,不存在环流问题,绕组结构简单,提高了扁线电机的效率和性能。提高了扁线电机的效率和性能。提高了扁线电机的效率和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扁线电机能显著提高电机的槽满率和电机效率,越来越多的扁线电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但是,现有的扁线定子绕组连接方式在高转速时电流在集肤效应、邻近效应的作用下,沿扁铜线截面非均匀分布而导致各路绕组电阻存在差别,导致各路绕组流过的电流不均衡,产生较大的附加铜耗,影响电机效率,也导致电机在高速时持续性能被削弱。此外,目前有部分定子绕组为了实现并联支路的电流平衡,将绕组设计的很复杂,相线和中性线分布的区域很大,不利于电机定子的相线和中性线的接线。
[0003]为了改进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能够使定子绕组的相线和中性线在同一区域,便于接线,以改善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表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及电机,以解决现有的扁线定子绕组各路绕组流过的电流不均衡,产生较大的附加铜耗,影响电机效率和性能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包括:采用三相并联扁线配合发夹穿绕内侧具有6层72个定子槽位的环状定子得到,任一槽的导体数为2m,m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
[0007]所述三相为U相、V相和W相,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由三支路扁线配合发夹绕制形成;
[0008]其中,在所述U相绕组中,第一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2层的第一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一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第二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4层的第二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二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第三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6层的第三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三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
[0009]所述V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4个槽位得到;
[0010]所述W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12个槽位得到。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所述第一起点开始配个发夹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6层,再反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1层,逐层往复绕制形成所述第一支路,扁线穿绕的相邻两个定子槽的跨距为12;其中,从所述第一起点开始,每两个点位作为一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反方向扭型后分别与两个相邻点位连接;
[0013]所述第二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所述第二起点开始,每一点位都与第一支路上对应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错开布设;所述第三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第三起点开始,每一点位
都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均错开布设;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均与第一支路中发夹的连接方式相同。
[0014]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三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

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第一绕制方式为:
[0015]61b

1c

13d

25e

37f

49f

37e

25d

13c

1b

61a

52a

64b

4c

16d

28e

40f

52f

40e

28d

16c

4b

64a

51a

63b

3c

15d

27e

39f

51f

39e

27d

15c

3b

63a

50a

62b

2c

14d

26e

38f

50f

38e

26d

14c

2b

62a

49a;
[0016]U2+和U3+依次为61d和61f,U2

和U3

依次为49c和49e。
[0017]进一步的,当采用三相并联三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

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第一绕制方式为:
[0018]61b

1c

13d

25e

37f

50f

38e

26d

14c

2b

62a

50a

62b

2c

14d

26e

38f

51f

39e

27d

15c

3b

63a

51a

63b

3c

15d

27e

39f

52f

40e

28d

16c

4b

64a

52a

64b

4c

16d

28e

40f

49f

37e

25d

13c

1b

61a

49a;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三相并联扁线配合发夹穿绕内侧具有6层72个定子槽位的环状定子得到,任一槽的导体数为2m,m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所述三相为U相、V相和W相,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由三支路扁线配合发夹绕制形成;其中,在所述U相绕组中,第一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2层的第一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一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第二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4层的第二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二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第三支路由扁线自位于第6层的第三起点开始配合发夹依照第三绕制方式穿绕6层72个槽位绕制构建形成;所述V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4个槽位得到;所述W相绕组相对所述U相绕组顺着槽位增大方向旋转12个槽位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所述第一起点开始配个发夹沿着圆周方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6层,再反向逐层错开绕行至第1层,逐层往复绕制形成所述第一支路,扁线穿绕的相邻两个定子槽的跨距为12;其中,从所述第一起点开始,每两个点位作为一对,发卡的两个剥漆端向相反方向扭型后分别与两个相邻点位连接;所述第二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所述第二起点开始,每一点位都与第一支路上对应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错开布设;所述第三绕制方式包括:扁线自第三起点开始,每一点位都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上的点位在同一个方向均错开布设;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均与第一支路中发夹的连接方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三相并联三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

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第一绕制方式为:61b

1c

13d

25e

37f

49f

37e

25d

13c

1b

61a

52a

64b

4c

16d

28e

40f

52f

40e

28d

16c

4b

64a

51a

63b

3c

15d

27e

39f

51f

39e

27d

15c

3b

63a

50a

62b

2c

14d

26e

38f

50f

38e

26d

14c

2b

62a

49a;U2+和U3+依次为61d和61f,U2

和U3

依次为49c和49e。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72槽6极发夹式扁线电枢绕组,其特征在于,当采用三相并联三支路的扁线配合发夹穿绕6层72个槽位时,极数为6,支路数为3;定义xy为第x槽位的第y层,其中x∈[1,72],y∈[a,f],a为位于槽里的一层,U1+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初始流入点,U1

为U相上第一支路电流的最终流出点,所述第一绕制方式为:61b

1c

13d

25e

37f

50f

38e

26d

14c

2b

62a

50a

62b

2c

14d

26e

38f

51f

39e

27d

15c

3b

63a

51a

63b

3c

15d

27e

39f

52f

40e

28d

16c

4b

64a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胜陈林朱鑫
申请(专利权)人: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