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丝
,具体为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及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异形纤维是经一定几何形状的喷丝孔纺制而成的具有特殊截面形状和功能的化学纤维。由于一般圆形截面化纤纤维存在表面光泽弱、有蜡状感、易脏、易起球等缺点,因此如何对其改性以获得更加优良的性能成为人们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
[0003]由于改变纤维截面的方法较多,因此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异形纤维种类繁多,按照其截面形态大致可分为三角形、多角形、扁平形、中空形和菱形等,根据纤维截面形态不同,织物风格也不同,其中,扁平纤维具有较好的抗弯刚度和柔韧性,在性能上可与天然丝、麻类织物相媲美,主要适用于仿毛、仿麻等领域,如超柔金光绒专用聚酯纤维属于扁平POY涤纶长丝,经后道加工成DTY产品在经编织机进行织造,面料有身骨和强力,织物手感柔软、毛型感强,市场反馈较好。
[0004]但在超柔金光绒专用聚酯纤维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该产品的比表面积较大,在喷丝孔附近的热降解程度大于普通纤维,会使喷丝板周围白粉聚集,板面易脏,如不及时清理则会被喷丝孔周边板面高温形成硬粘结物,使喷出的熔体细流弯曲,造成纺丝断头或拉伸毛丝增加,常见的做法是进行铲板维护,早期一般是人工铲板,效率低且铲板周期短,纺丝断头仍较多,产品品质难以控制,随着视觉传感器的发展,通过搭载视觉传感器的铲板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内与铲板维护作业中,可以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但是不管是人工铲板还是机器自动铲板,都还是必须要停机后铲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纺丝断头多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及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管是人工铲板还是机器自动铲板,都还是必须要停机后铲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纺丝断头多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及工艺,所述纺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将原料加入酯化釜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下进行;
[0010]S2、将酯化产物输送到预缩聚釜中进行预缩聚反应得到预缩聚产物,将预缩聚产物输送到终缩聚釜中进行终缩聚反应得到聚酯熔体;
[0011]S3、聚酯熔体经熔体输送装置调节及输送,经计量泵计量后分配到纺丝箱,通过纺丝箱中纺丝组件进行过滤、喷丝形成生丝,再经环吹风冷却装置吹风冷却后形成纤维丝束,纤维丝束经上油、热牵伸以及热定型后卷绕成聚酯纤维丝;
[0012]所述纺丝组件中喷丝孔形状为一字型且一字型的长宽比10:1,所述纺丝组件中过滤砂为60
‑
80目304不锈钢金属砂。
[0013]聚酯纤维纺丝设备,采用上述的纺丝工艺进行纺丝,所述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包括酯化釜、预缩聚釜、终缩聚釜、负压站、空压站、熔体输送装置、计量泵、纺丝组件、环吹风冷却装置、上油装置、热牵伸定型装置以及卷绕装置,所述纺丝组件由纺丝箱及设置在纺丝箱、过滤砂以及喷丝板组成,所述喷丝板包括: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纺丝箱下壁,所述上连接板内壁设置有呈上下贯通第一喷丝孔,所述第一喷丝孔俯视投影呈一字型且一字型的长宽比10:1,所述第一喷丝孔俯视投影长度方向中心线延长线与上连接板圆心重合,所述上连接板下壁设置有凹陷与上连接板下表面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第一喷丝呈上下贯通;中连接板,所述中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上连接板下壁,所述中连接板上壁设置有凹槽,所述上连接板下壁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壁与凹槽内侧壁滑动连接;下连接板,所述下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在中连接板下壁,所述下连接板上壁设置有凹陷与下连接板上表面的空腔,所述下连接板下壁设置有通孔;喷丝镶件,所述凹槽内侧下壁且与连接孔上下对应处设置有第一镶件安装孔,所述喷丝镶件卡接在第一镶件安装孔内侧壁,所述喷丝镶件两端分别贯穿第一镶件安装孔上下两端并分别朝向中连接板的上下两侧伸出,所述喷丝镶件位于中连接板上方的一端与连接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喷丝镶件与连接孔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喷丝镶件位于中连接板下方的一端从空腔内部伸出并伸入至通孔内侧壁,所述喷丝镶件下端与下连接板下壁齐平,所述喷丝镶件内壁设置有呈上下贯通的第二喷丝孔,所述第二喷丝孔俯视投影与第一喷丝孔俯视投影重合;两组吸尘镶件,所述下连接板下壁且位于通孔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二镶件安装孔,两组所述吸尘镶件分别卡接在两组第二镶件安装孔内侧壁,两组所述第二镶件安装孔分别设置在通孔与下连接板俯视圆心连线的两侧,所述吸尘镶件下端与下连接板下壁齐平,所述吸尘镶件内壁设置有呈上下贯通的吸尘孔,所述吸尘孔使得下连接板下方与空腔贯通;用于对喷丝镶件进行保温的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设置在喷丝镶件外壁且位于空腔内部;用于空腔同负压站、空压站连接以在空腔中产生负压以及正压的外部衔接结构,所述外部衔接结构设置在下连接板圆周外壁;用于在空腔内负压状态从吸尘孔吸尘时保持压力一致的匀风结构,所述匀风结构设置在空腔内侧壁。
[0014]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槽、密封圈,所述密封槽设置在喷丝镶件位于中连接板上方的一端外壁,所述密封圈套设在密封槽内侧壁,所述密封圈外壁与连接孔内侧壁滑动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保温结构为保温夹套,所述保温夹套套设在喷丝镶件外壁且位于空腔内部。
[0016]优选的,所述外部衔接结构包括吸气接头、吹气接头,所述吸气接头、吹气接头呈相对状设置在下连接板圆周外壁,所述吸气接头、吹气接头均与空腔贯通,所述吸气接头、吹气接头远离下连接板的一端分别与负压站、空压站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匀风结构包括两层匀风网,两层匀风网按上下分布依次设置在空腔内侧壁,两层匀风网均位于外壁衔接结构与吸尘孔之间。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镶件安装孔上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所述喷丝镶件外壁设置有第一挂台,所述喷丝镶件通过第一挂台、第一沉槽与第一镶件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镶件安
装孔上口端设置有第二沉槽,所述吸尘镶件外壁且靠近上端位置设置有第二挂台,所述吸尘镶件通过第二挂台、第二沉槽与第二镶件安装孔卡接,所述第二挂台、第二沉槽之间以及第一挂台、第一沉槽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方便安装定位的定位扁方。
[0019]优选的,所述吸尘孔由上下分布的直孔和斜孔组成,所述斜孔远离直孔的一端延长线与第二喷丝孔中心线向下端的延长线交汇。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及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1、相比现有技术,该聚酯纤维纺丝工艺,通过创新设计长宽比为10:1的“一”字型喷丝孔,有效减少熔体挤出胀大的不均匀性,纤维的相对径向异形度达到60%以上,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率,且成品的优等率达到95%以上,在纺丝组件中配备60
‑
80目304不锈钢金属砂,能够有效改善熔体在喷丝孔中的流动性,使丝束的断裂伸长率、条干不匀率等指标更加稳定,提升纤维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酯纤维纺丝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原料加入酯化釜中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化产物,酯化反应在氮气氛围下进行;S2、将酯化产物输送到预缩聚釜中进行预缩聚反应得到预缩聚产物,将预缩聚产物输送到终缩聚釜中进行终缩聚反应得到聚酯熔体;S3、聚酯熔体经熔体输送装置调节及输送,经计量泵计量后分配到纺丝箱,通过纺丝箱中纺丝组件进行过滤、喷丝形成生丝,再经环吹风冷却装置吹风冷却后形成纤维丝束,纤维丝束经上油、热牵伸以及热定型后卷绕成聚酯纤维丝;所述纺丝组件中喷丝孔形状为一字型且一字型的长宽比10:1,所述纺丝组件中过滤砂为60
‑
80目304不锈钢金属砂。2.聚酯纤维纺丝设备,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工艺进行纺丝,所述聚酯纤维纺丝设备包括酯化釜、预缩聚釜、终缩聚釜、负压站、空压站、熔体输送装置、计量泵、纺丝组件、环吹风冷却装置、上油装置、热牵伸定型装置以及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纺丝组件由纺丝箱及设置在纺丝箱、过滤砂以及喷丝板组成,所述喷丝板包括:上连接板(1),所述上连接板(1)可拆卸连接在纺丝箱下壁,所述上连接板(1)内壁设置有呈上下贯通第一喷丝孔(6),所述第一喷丝孔(6)俯视投影呈一字型且一字型的长宽比10:1,所述第一喷丝孔(6)俯视投影长度方向中心线延长线与上连接板(1)圆心重合,所述上连接板(1)下壁设置有凹陷与上连接板(1)下表面的连接孔(22),所述连接孔(22)与第一喷丝孔(6)呈上下贯通;中连接板(2),所述中连接板(2)可拆卸连接在上连接板(1)下壁,所述中连接板(2)上壁设置有凹槽,所述上连接板(1)下壁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外壁与凹槽内侧壁滑动连接;下连接板(3),所述下连接板(3)可拆卸连接在中连接板(2)下壁,所述下连接板(3)上壁设置有凹陷与下连接板(3)上表面的空腔(7),所述下连接板(3)下壁设置有通孔(17);喷丝镶件(10),所述凹槽内侧下壁且与连接孔(22)上下对应处设置有第一镶件安装孔(15),所述喷丝镶件(10)卡接在第一镶件安装孔(15)内侧壁,所述喷丝镶件(10)两端分别贯穿第一镶件安装孔(15)上下两端并分别朝向中连接板(2)的上下两侧伸出,所述喷丝镶件(10)位于中连接板(2)上方的一端与连接孔(22)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喷丝镶件(10)与连接孔(22)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喷丝镶件(10)位于中连接板(2)下方的一端从空腔(7)内部伸出并伸入至通孔(17)内侧壁,所述喷丝镶件(10)下端与下连接板(3)下壁齐平,所述喷丝镶件(10)内壁设置有呈上下贯通的第二喷丝孔(18),所述第二喷丝孔(18)俯视投影与第一喷丝孔(6)俯视投影重合;两组吸尘镶件(9),所述下连接板(3)下壁且位于通孔(17)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第二镶件安装孔(23),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良,梁靓,高建华,顾秋燕,王克风,李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