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5702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6
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属于电机定子绕组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电机绕组复杂连接方式导致难装配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电机机壳、定子铁心、电枢绕组、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连接铜条、汇流母排、母排固定架和电机引出线;定子铁心位于电机机壳内部,电枢绕组采用直导线嵌于定子铁心的槽内;在定子铁心两侧端面各布置一个母排固定架,并通过固定孔将其固定在电机机壳上,多个汇流母排嵌放在母排固定架的固定卡槽中;每个定子槽内的电枢绕组的两侧端部首先通过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固定,再利用长短不一的连接铜条将各电枢绕组引至对应的汇流母排上,定子铁心的其中一个端面的汇流母排上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机引出线。母排上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机引出线。母排上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机引出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绕组的连接组合技术,属于电机定子绕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如今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作为驱动设备的电机,例如新能源汽车中使用最多的8极48槽或6极36槽的整数槽分布绕组电机,但其过长的绕组端部大大增加了电机的轴向长度和体积,对于电机的整体刚度也有不良影响。电机绕组一般通过波绕或叠绕进行连接,绕组下线必须一直按规定顺序完成,不借助昂贵、复杂设备时加工效率低、容错性差,且针对不同极槽配合的电机需开发专用的装配工具,工艺成本高。在电机设计初期或特种电机领域,有时需在不改变电机结构的情况下使电机绕组产生不同极对数或不同频谱特性的磁场,采用常规绕组的电机只能重新下线或将绕组各个连接端熔断再次焊接,这会对电机性能和可靠性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当电机绕组浸漆固定后绕组已无法完整从槽中取出。同时,高效率、高转矩密度一直是电机设计的追求,而过大的绕组端部增加了绕组阻值、电机损耗和发热功率,且绕齿连接的绕组端部不利于热量的散出,这均会降低电机的效率和输出转矩。现有的绕组结构尤其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机壳(1)、定子铁心(2)、电枢绕组(3)、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4)、连接铜条(5)、汇流母排、母排固定架(8)和电机引出线(9),电枢绕组(3)为n相;定子铁心(2)位于电机机壳(1)内部,电枢绕组(3)采用直导线嵌于定子铁心(2)的槽内;在定子铁心(2)两侧端面各布置一个母排固定架(8),并通过固定孔将其固定在电机机壳(1)上,多个汇流母排嵌放在母排固定架(8)的固定卡槽中;每个定子槽内的电枢绕组(3)的两侧端部首先通过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4)固定,再利用长短不一的连接铜条(5)将各电枢绕组(3)引至对应的汇流母排上,定子铁心(2)的其中一个端面的汇流母排上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机引出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汇流母排采用O型汇流母排(7)和C型汇流母排(6)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实现电机绕组的Y型连接时,在不具有电机引出线(9)一侧设置n个汇流母排,其为n个C型汇流母排(6)或n个O型汇流母排(7),每个C型汇流母排(6)或O型汇流母排(7)用于汇流一相绕组,利用连接铜条(5)将各相绕组的一侧进出线端通过C型汇流母排(6)或O型汇流母排(7)连接;在具有电机引出线(9)一侧设置O型汇流母排(7)和n个C型汇流母排(6),每相电枢绕组(3)的一端利用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4)通过一个连接铜条(5)连接至O型汇流母排(7)形成中性点,每相电枢绕组(3)的另一端利用绕组端部塑形铜端子(4)通过一个连接铜条(5)连接至对应相的C型汇流母排(6)以汇集各相出线,并通过固定在C型汇流母排(6)上的电机引出线(9)引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绕组端部采用汇流母排结构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实现电机绕组的三角型连接时,在不具有电机引出线(9)一侧设置n个汇流母排,其为n个C型汇流母排(6)或n个O型汇流母排(7),每个C型汇流母排(6)或O型汇流母排(7)用于汇流一相绕组,利用连接铜条(5)将各相绕组的一侧进出线端通过C型汇流母排(6)或O型汇流母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萍梁晓宇闫殿洲王坎郭旭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