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564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包括装配在动力辊筒输送机上且一一配合的多个打磨修复机构和夹持机构,动力辊筒输送机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机架和多根转动辊,相邻两根转动辊之间具有避让间隙;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杆和直线模组,夹持杆沿竖直方向贯穿避让间隙,且其中一侧具有顶板,当夹持杆从直线模组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顶板的位置上升到避让间隙的上方并与靠近顶板一侧的机架形成修复工位,每个修复工位的进料端均设有调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与动力辊筒输送机相互协同形成修复工位,该修复工位的大小自适应零部件的大小,调整机构用于解决多个修复工位相互影响的问题,进而可同时对多种零部件进行修复。零部件进行修复。零部件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修复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航空零部件大都采用铸造工艺生产,其生产成本低,铸件切削加工量少,但是铸件过程中由于浸入气孔或析出气孔的存在,铸件的表面容易呈现出凹囊状孔洞,使得生产出的航空零部的表面容易出现孔隙缺陷,孔隙缺陷会影响零部件的强度,同时还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出现裂纹,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修复,现有技术中通过人打磨机对零部件的表面进行磨削即可修复孔隙缺陷。
[0003]申请号CN202211626352.9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外壳修复打磨装置,通过对动力辊筒输送机的结构改进和增设的打磨机构相互配合实现对零部件的机械化打磨修复。申请号CN201710484213.X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导光板修复装置,通过多组动力辊筒输送机和打磨机构按照特定的排列方式实现对零部件的打磨修复。上述两种方案虽然实现了对零部件的机械化修复,但是其结构过于简单,对待修复的零部件针对性强,只适用于对同一型号并且大小相同的零部件进行修复,难以做到对不同大小的零部件进行修复,同时打磨修复的质量受修复线的长度影响,修复线越长其打磨的时间越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可对不同大小的零部件的进行修复。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包括装配在动力辊筒输送机上且一一配合的多个打磨修复机构和夹持机构,动力辊筒输送机用于传输待修复零部件,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机架以及多根转动辊,多根转动辊均装配在两个机架之间,相邻两根转动辊之间具有避让间隙,多个夹持机构沿动力辊筒输送机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用于夹持动力辊筒输送机上各个待修复零部件供打磨修复机构对其进行打磨修复,包括夹持杆和直线模组,夹持杆沿竖直方向贯穿避让间隙,且其中一侧具有顶板,当夹持杆从直线模组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顶板的位置上升到避让间隙的上方并与靠近顶板一侧的机架形成修复工位,零部件在修复工位被打磨修复机构,复零部件修复完成后,夹持杆在直线模组上返程,此时顶板没入避让间隙内,修复好的修复零部件再次回落到动力辊筒输送机由排料端排出。
[0006]由于修复工位的存在会影响零部件在动力辊筒输送机上的正常输送,为此在靠近每个修复工位的进料端处均设有用于调整零部件位置的调整机构。
[0007]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夹持机构与动力辊筒输送机相互配合形成用于修复零部件的修复工位,该修复工位的大小可自动调整,进而可适配不同大小的零部件,设置的调整机构使得
各个修复工位之间不相互影响。
[0008]具体的,调整机构装配在靠近修复工位一侧的机架上,包括挡板、第二伸缩缸和开设在机架上的装配槽,挡板的一侧铰接在装配槽上,另一侧铰接在第二伸缩缸上,第二伸缩缸也铰接在装配槽内,当第二伸缩缸处于最小行程时,挡板位于装配槽内,当第二伸缩缸处于伸长时,挡板与机架之间形成一夹角,且夹角的开口朝向动力辊筒输送机的排料端。
[0009]具体的,打磨修复机构包括多自由度的机械臂和安装在机械臂上的打磨机构,其中,打磨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械臂上的转动座和装配在转动座上的精打磨机与快速打磨机,保证对零部件的修复效率。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式,由于部分航天零部件的侧面为异形,会影响修复工位的夹持能力,为此在夹持杆在靠近修复工位的一侧设置顶紧件来提高修复工位对航天零部件的夹持能力,优选的,在修复工位处于未使用状态时,夹持杆沿远离修复工位的方向移动,顶紧件向避让间隙内没入,具体的,顶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动杆和顶紧板,还包括套设在活动杆上的顶紧弹簧,夹持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活动杆可活动的贯穿安装孔,且在远离顶紧板的一端旋接有限位螺母,顶紧板和靠近修复工位的机架在用于抵靠零部件的面上均设有弹性垫。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式,部分航空零部件的重量大,夹持杆与直线模组之间处容易损坏,为此在两个机架之间且位于转动辊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和开设在夹持杆上的适配孔,支撑杆的一端设有连接座,连接座与相邻的机架连接,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支撑杆的另一端贯通适配孔,且夹持杆可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活动,支撑杆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缸,第一伸缩缸的伸缩端伸长后抵靠在另一个机架上。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式,远离修复工位的机架上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可供夹持杆进入;靠近修复工位的机架上开设有避让槽,避让槽供顶板进入且可自由活动。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式,每个夹持机构至少具有两个夹持杆,且两个夹持杆分别贯穿不同的避让间隙,保证待修复零部件在修复工位内的稳定性,具体的,直线模组具有滑块,两个夹持杆均设于滑块上,多个容纳槽的底部贯通,用于供滑块进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设置的夹持机构与动力辊筒输送机相互协同形成修复工位,该修复工位的大小自适应零部件的大小,同时通过设置的调整机构解决多个修复工位相互影响的问题,进而可同时对多种零部件进行修复;2、通过在修复工位上增设的顶紧件,一方面提高修复工位对航空零部件的夹持能力,另一方便避免因持力过大而容易在航空零部件上留下压痕的问题;3、设置的支撑机构与动力辊筒输送机和夹持机构相互配合,避免修复工位因长时间夹持重量大的零部件而容易造成直线模组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局部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1、动力辊筒输送机,11、转动辊,12、避让间隙,13、机架,131、容纳槽,
132、避让槽,2、打磨修复机构,21、机械臂,22、转动座,23、精打磨机,24、快速打磨机,3、夹持机构,31、夹持杆,32、直线模组,321、滑块,33、顶板,4、安装座,5、调整机构,51、挡板,52、第二伸缩缸,53、装配槽,61、活动杆,62、顶紧板,63、顶紧弹簧,64、限位螺母,65、弹性垫,71、支撑杆,72、连接座,73、第一伸缩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8]实施例1: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包括装配在动力辊筒输送机1上且一一配合的多个打磨修复机构2和夹持机构3,其中,动力辊筒输送机1用于输送零部件,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机架13以及多根转动辊11,相邻两根所述转动辊11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动力辊筒输送机1作为现有技术在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0019]如图1

图3所示,多个夹持机构3沿动力辊筒输送机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用于夹持动力辊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在动力辊筒输送机(1)上且一一配合的多个打磨修复机构(2)和夹持机构(3),动力辊筒输送机(1)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机架(13)和多根转动辊(11),相邻两根所述转动辊(11)之间具有避让间隙(12);多个所述夹持机构(3)沿动力辊筒输送机(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包括夹持杆(31)和直线模组(32),所述夹持杆(31)沿竖直方向贯穿避让间隙(12),且其中一侧具有顶板(33),当所述夹持杆(31)从直线模组(32)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时,所述顶板(33)的位置上升到避让间隙(12)的上方并与靠近顶板(33)一侧的机架(13)形成修复工位,所述动力辊筒输送机(1)在靠近每个所述修复工位的进料端处均设有用于调整零部件输送位置的调整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31)在靠近修复工位的一侧设有顶紧件,当所述夹持杆(31)沿远离修复工位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顶紧件向避让间隙(12)内没入;所述顶紧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动杆(61)和顶紧板(62),还包括套设在活动杆(61)上的顶紧弹簧(63),所述夹持杆(31)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活动杆(61)可活动的贯穿安装孔,且远离顶紧板(62)的一端旋接有限位螺母(64),顶紧板(62)和靠近修复工位的机架(13)在用于抵靠零部件的面上均设有弹性垫(65)。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航空零部件表面孔隙缺陷用打磨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两个所述机架(13)之间且位于转动辊(11)下方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71)和开设在夹持杆(31)上的适配孔,所述支撑杆(71)的一端设有连接座(72),所述连接座(72)与相邻的机架(13)连接,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支撑杆(71)的另一端贯通所述适配孔,且夹持杆(31)可沿所述支撑杆(71)的长度方向活动,所述支撑杆(71)远离连接座(72)的一端设有第一伸缩缸(73),所述第一伸缩缸(73)的伸缩端伸长后抵靠在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钢赵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