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56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养殖装置包括人工蛸巢和底板;人工蛸巢为长方形盒状体,所述长方形盒状体由左侧壁、右侧壁、上顶板、后面板和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与两侧壁平行且垂直并固定于后面板上,隔板成行列排布,上下相邻两行之间设有空槽,空槽的两端设有搁板,所述的底板为长方形板状体,用于插入空槽内与隔板组成方格穿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底板上接种底栖硅藻,创造出模拟自然生境的底质环境,诱导幼体进行伏底;并为幼体提供遮蔽场所,减少个体间的互残,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生长。其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中华蛸(Octopussinensis),俗称章鱼、母猪章,隶属于八腕目(Octopod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岸,以浙江舟山,福建平潭、霞浦,广东汕头、湛江,广西北海等海域居多。中华蛸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干制品称“章鱼干”,在广东被列为海味珍品,并用作妇女生乳的滋补品,急需开展人工养殖技术研发。中华蛸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头足类品种,具有诸多优良养殖性状:(1)食物转化率高,可达食物重量的40

60%;(2)生长速度快,日生长率可达3%;(3)养殖周期短,养成期4~6个月,可当年养成上市;(4)环境耐受性强;(5)产卵量达12~40万枚,具备规模化养殖潜力。
[0003]目前制约中华蛸养殖产业的技术瓶颈是无法进行人工育苗。不同于已经实现规模化苗种培育的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品种,中华蛸的幼体存在由浮游状态到伏底状态的转变过程。现有人工养殖条件下,中华蛸幼体伏底过程死亡率几乎达100%。因而,开发一种提高幼体伏底率的养殖技术对于中华蛸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及方法,通过接种底栖硅藻,创造出模拟自然生境的底质环境,诱导幼体进行伏底;并为幼体提供遮蔽场所,减少个体间的互残,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生长。
[0005]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
[0006]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包括人工蛸巢和底板;人工蛸巢为透明PVC材质的长方形盒状体,所述长方形盒状体由左侧壁、右侧壁、上顶板、后面板和隔板组成,所述隔板与两侧壁平行且垂直并固定于后面板上,隔板成行列排布,上下相邻两行之间设有空槽,空槽的两端设有搁板,所述搁板垂直人工蛸巢两侧壁,并位于人工蛸巢内部,所述的底板为长方形板状体,底板用于插入空槽内与成行排列的隔板组成方格穿孔,即所述方格穿孔的左右侧壁为隔板,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底板的正面和方面,所述正面为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反面为没有接种硅藻的一面。
[0007]进一步,底板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在方格穿孔中作为下底板,则没有接种硅藻的反面即为下一行方格穿孔的上底板。
[0008]进一步,所述的后面板设有透水结构。
[0009]本发还提供利用所述养殖装置进行诱导中华蛸伏底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将底板平铺在池中,接种上硅藻,然后组装所述养殖装置,放入中华蛸的育苗池,当中华蛸幼体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达到20时,表明幼体进入伏底期;将此阶段幼体转入放有蛸巢的育苗池,投喂糠虾进行培育;当幼体进入方格穿孔后,其通过腕部吸附于方格穿孔壁上,处于伏底状态,
幼体的伏底过程需要1~2个月,过程中幼体会不断交替出现浮游和伏底状态,当观察到幼体全天长时间生活于方格穿孔中时,表明幼体完全伏底。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对的有益效果:
[0011]1.诱导条件适宜。现有技术均未考虑底质环境对于中华蛸幼体伏底的作用,育苗池底质为平坦的水泥底质,不利于幼体伏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和方法一方面通过在底板上接种底栖硅藻,方格穿孔的上底板和下底板缺失,用底板插入后补充,模拟幼体自然生境的底质环境,提供了幼体伏底必需的触觉和化学刺激(硅藻及其共生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诱导其进行伏底,提高伏底率;另一方面,根据中华蛸生活习性,人工蛸巢上的方格穿孔为幼体提供遮蔽场所,将个体隔离,减少互残,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促进其生长;
[0012]2.装置操作方法简单高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蛸巢和底板均为透明材质,可随时观察装置内幼体的生活状态;在使用完成后,底板易于拆卸清洗,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人工蛸巢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1、方格穿孔,2、底板,3、空槽,4、搁板,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限制。
[0019]实施例1: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如图1

4所示,包括人工蛸巢和底板2;人工蛸巢为透明PVC材质的长方形盒状体,人工蛸巢为透明PVC材质的长方形盒状体,所述长方形盒状体由左侧壁、右侧壁、上顶板、后面板和隔板5组成,所述隔板5与两侧壁平行且垂直并固定于后面板上,后面板为透水格子状结构,隔板5成行列排布,上下相邻两行之间设有空槽3,空槽3的两端设有搁板4,所述搁板4垂直人工蛸巢两侧壁,并位于人工蛸巢内部,所述的底板2为长方形板状体,底板2用于插入空槽3内与成行排列的隔板5组成方格穿孔1,即所述方格穿孔1的左右侧壁为隔板5,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底板2的正面和方面,所述正面为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反面为没有接种硅藻的一面。底板2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在方格穿孔1中作为下底板,则没有接种硅藻的反面即为下一行方格穿孔1的上底板。
[0020]所述人工蛸巢的长105cm,宽10cm,高105cm,隔板5的高为3cm长10cm,隔板5与底板2组成的方格穿孔1共30行,每行30个方格穿孔1;相邻方格穿孔1之间有宽度0.6cm、贯穿人工蛸巢前后的空槽3,空槽3的两端设有搁板4,所述搁板4垂直人工蛸巢两侧壁,并位于人工蛸巢内部,用于拔插底板。底板为透明PVC材质的长方形薄板,长105cm,厚0.5cm,宽10cm,可插入蛸巢的空槽3内。
[0021]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1.底栖硅藻的接种,准备一个接种池,全池消毒,加水至10~15cm,将30个底板平铺在接种池池底,接种池水深15cm,接种舟形藻和卵形藻的混合藻种,接种密度2
×
104cell/ml;水温22~23℃,光照300~400μmol/(m2·
s);接种后第2天起,
进行流水培养,流速0.7cm/s;每天流水4小时,流水后施肥,肥料营养盐比例为:硝酸钠(10mg/L),磷酸二氢钾(1mg/L),柠檬酸铁(0.1mg/L),硅酸钠(0.1mg/L);培养5天后取出底板。将底板接种有底栖硅藻的一面向上,插入人工蛸巢,把组装后的装置放入育苗池。
[0022]当中华蛸幼体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达到20时,表明幼体进入伏底期;将此阶段536只中华蛸幼体转入放有蛸巢的育苗池,投喂糠虾进行培育,及时捞出死亡个体;当幼体进入方格穿孔1后,其通过腕部吸附于方格穿孔1壁上,处于伏底状态。幼体的伏底过程通常需要1~2个月,过程中幼体会不断交替出现浮游和伏底状态,36天后,观察到幼体全天长时间生活于方格中,表明幼体完全伏底,计数伏底幼体个数为97只,伏底率18.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装置包括人工蛸巢和底板;人工蛸巢为长方形盒状体,所述长方形盒状体由左侧壁、右侧壁、上顶板、后面板和隔板组成,所述隔板分别与左侧壁、右侧壁平行,并在末端垂直固定于后面板上,隔板在长方形盒状体内部成行、列排布,上下相邻两行隔板之间设有空槽,空槽的两端设有搁板,所述搁板垂直于人工蛸巢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并水平位于人工蛸巢内部,所述的底板为长方形板状体,底板通过搁板水平插入空槽内与成行排列的隔板组成方格穿孔,即所述方格穿孔的左右侧壁为隔板,上底板和下底板均为底板的正面和方面,所述正面为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反面为没有接种硅藻的一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诱导中华蛸幼体伏底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接种有硅藻的一面在方格穿孔中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力陈四清李凤辉刘志鸿吴彪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