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555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包括固定套,电缆线上的第一圆环,内套管,外套管,两外套管之间有迷宫环扣机构;内套管与第一圆环之间有第一弹簧和夹线装置;两个第一圆环上有横杆,横杆一端有阻挡装置,横杆朝向夹线装置一侧有卡死装置;第一弹簧将内套管向中间推,阻挡装置用于阻挡内套管向中间移动;内套管向外侧移动推动夹线装置和电缆线向外侧移动并使夹线装置置于卡死装置外侧,卡死装置阻止夹线装置和电缆线向中间移动;第一圆环外缘有通风管,通风管绕第一圆环轴线转动,该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效果不好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电缆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并诱发火灾,从而损害到其他电力设备。为降低电缆接头因爆炸造成的伤害,电缆接头一般加装防爆装置。现有的防爆盒壳体厚,且全封闭,散热不好更易引发爆炸;爆炸时压力无处释放,威力巨大会产生很多碎片,着火的碎片飞溅会造成地面易燃物燃烧;而且现有的防爆盒内一般采用密封胶在爆炸时进行阻燃,但是密封胶都有使用寿命,在长时间的恶劣环境中容易失效;另外爆炸发生时,电力是引发着火的根源,爆炸发生后电缆仍然连通,不仅会加大火势也对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效果不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包括将两个电缆线中间接头处包裹的固定套;固定套左右两侧的电缆线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一圆环;电缆线上均套装有一个置于第一圆环与固定套之间的内套管;每个内套管外缘均包裹有一个外套管,两外套管之间设有迷宫环扣机构,迷宫环扣机构分开状态用于内套管内外通气和防水,迷宫环扣机构闭合状态用于将内套管密封;内套管外侧端面与对应侧第一圆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和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将对应的电缆线夹紧并与对应的电缆线固定在一起;两个第一圆环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有横杆,横杆靠近中间的一端设有阻挡装置,横杆朝向夹线装置一侧设有卡死装置;第一弹簧将内套管向中间推,阻挡装置用于阻挡内套管向中间移动,当内套管向外侧移动后阻挡装置释放内套管,内套管能在第一弹簧推动下向中间移动;内套管向外侧移动推动夹线装置和电缆线向外侧移动并使夹线装置置于卡死装置外侧,卡死装置阻止夹线装置和电缆线向中间移动;两个第一圆环外缘转动连接有圆筒状的通风管,通风管将电缆线中间接头处、固定套、内套管、外套管、迷宫环扣机构、横杆、卡死装置、第一弹簧和夹线装置包裹在内,通风管绕第一圆环轴线转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的外套管与对应侧的第一圆环之间通过胶粘的方式临时固定;左侧的外套管的右端面同轴固定有一个左固定环,左固定环右端面同轴固定有多个左迷宫环,多个左迷宫环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左迷宫环之间有间隔;右侧的外套管的左端面同轴固定有一个右固定环,右固定环左端面同轴固定有多个右迷宫环,多个右迷宫环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右迷宫环之间有间隔;左迷宫环的右端分别插装在右迷宫环之间的间隔内,右迷宫环的左端分别插装在左迷宫环之间的间隔内;左固定环、左迷宫环、右固
定环、右迷宫环共同组成迷宫环扣机构;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内缘面直径小于内套管的外缘面直径且大于内套管的内缘面直径,使内套管向中间移动能推动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向中间移动;左迷宫环的右端面和右迷宫环的左端面均为向中间倾斜的斜面,形成环形的尖端;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向中间移动使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扣合在一起,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的内外缘紧贴没有间隙,为闭合状态;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分别向两侧移动使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分开时为分开状态,分开状态时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的斜面之间有间隙,且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的尖端在竖直方向的投影重叠。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的内套管外侧端面与对应侧第一圆环之间设有套装在电缆线上的第二圆环,第二圆环内缘面圆周均布固定有多个圆杆,圆杆上靠近电缆线的一端插装有沿圆杆长度方向移动的挤压块,圆杆上套装有置于第二圆环和挤压块之间的第二弹簧,第二圆环、圆杆、挤压块和第二弹簧共同组成夹线装置。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的挤压块远离电缆线的一端开有一个横截面与圆杆向对应的圆孔,圆杆插装在圆孔内且能沿轴线移动。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的横杆上朝向电缆线的一侧开有盲孔,盲孔内插装有一个滑块,滑块置于盲孔外侧的一端面为向左倾斜的斜面,滑块与盲孔底部之间有第三弹簧,盲孔、滑块和第三弹簧共同组成卡死装置。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的横杆靠近内套管的一端固定有挡块,挡块远离内套管的一侧有固定在横杆上的铰接座,铰接座上铰接有一个铰接杆,铰接座与铰接杆之间设有扭簧,扭簧使铰接杆有向远离挡块方向转动的趋势;内套管上开有与挡块对应的外侧槽,外侧槽底部开有大于外侧槽的内侧槽,使横杆上的挡块置于内侧槽且铰接杆置于竖向位置时,铰接杆卡在内侧槽内不能经外侧槽移出,铰接杆置于横向位置时能经外侧槽移出;挡块、铰接座、铰接杆、扭簧、外侧槽和内侧槽共同组成阻挡装置。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的第一圆环外缘均经轴承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转动环,两第一转动环之间固定有圆周均布的多个固定轴,固定轴上套装有第二转动环,第二转动环外侧固定有扇叶,扇叶与相邻的第二转动环接触将相邻两个固定轴之间的间隔关闭,扇叶与相邻的第二转动环分开将相邻两个固定轴之间的间隔打开;第一转动环、固定轴、第二转动环和扇叶共同组成通风管。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左侧所述的第一转动环的左端面固定有锥齿圈,左侧第一圆环的左端面固定有置于电缆线下方的电机,电机轴端固定有与锥齿圈啮合的锥齿轮;电机上方设有固定在左侧第一圆环上的护罩。
[00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专利技术正常使用时,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处于分开状态,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的斜面之间有间隙,用于内套管内外通气,使电缆线中间接头处的热量及时散出;当外界水
滴滴落在间隙处,水滴需要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迷宫环,又由于此间隙处向外散热通风,会加快水滴蒸发,因此水滴很难进入迷宫环最内侧,因而有防水的效果;
[0022](2)本专利技术中的扇叶旋转时,上侧的扇叶在重力作用下与相邻的第二转动环31接触,将相邻两个固定轴之间的间隔关闭,防止下雨等情况产生的水滴向下进入通风管内;上侧的扇叶转动至下侧时,在重力作用下与相邻的第二转动环分开将相邻两个固定轴之间的间隔打开,不仅能进行通风,还能将滴落在扇叶上的水滴甩落;
[0023](3)发生爆炸时,本专利技术中两内套管之间空气膨胀压力增大,使两内套管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增大空间减弱压力,同时由于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为分开状态,膨胀的空气和热量经左迷宫环和右迷宫环的斜面之间的间隙排出,又经相邻两个固定轴之间打开的间隔处排出,能避免压力积聚过大造成威力巨大的爆炸,在爆炸发生时及时释放压力减轻爆炸威力;
[0024](4)本专利技术中内套管推动夹线装置和电缆线向外侧移动,使电缆线中间接头处分开,形成断路,阻止着火或者火势扩大;且通过滑块阻挡夹线装置向中间移动使电缆线中间接头处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两个电缆线(1)中间接头处包裹的固定套(2),所述的固定套(2)左右两侧的电缆线(1)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一圆环(3);电缆线(1)上均套装有一个置于第一圆环(3)与固定套(2)之间的内套管(4);每个内套管(4)外缘均包裹有一个外套管(5),两外套管(5)之间设有迷宫环扣机构,迷宫环扣机构分开状态用于内套管(4)内外通气和防水,迷宫环扣机构闭合状态用于将内套管(4)密封;内套管(4)外侧端面与对应侧第一圆环(3)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和夹线装置(7),夹线装置(7)将对应的电缆线(1)夹紧并与对应的电缆线(1)固定在一起;两个第一圆环(3)相对的侧面上均固定有横杆(8),横杆(8)靠近中间的一端设有阻挡装置(9),横杆(8)朝向夹线装置(7)一侧设有卡死装置(10);第一弹簧(6)将内套管(4)向中间推,阻挡装置(9)用于阻挡内套管(4)向中间移动,当内套管(4)向外侧移动后阻挡装置(9)释放内套管(4),内套管(4)能在第一弹簧(6)推动下向中间移动;内套管(4)向外侧移动推动夹线装置(7)和电缆线(1)向外侧移动并使夹线装置置于卡死装置(10)外侧,卡死装置(10)阻止夹线装置(7)和电缆线(1)向中间移动;两个第一圆环(3)外缘转动连接有圆筒状的通风管,通风管将电缆线(1)中间接头处、固定套(2)、内套管(4)、外套管(5)、迷宫环扣机构、横杆(8)、卡死装置(10)、第一弹簧(6)和夹线装置(7)包裹在内,通风管绕第一圆环(3)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中间接头防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管(5)与对应侧的第一圆环(3)之间通过胶粘的方式临时固定;左侧的外套管(5)的右端面同轴固定有一个左固定环(11),左固定环(11)右端面同轴固定有多个左迷宫环(12),多个左迷宫环(12)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左迷宫环(12)之间有间隔;右侧的外套管(5)的左端面同轴固定有一个右固定环(13),右固定环(13)左端面同轴固定有多个右迷宫环(14),多个右迷宫环(14)从外向内直径逐渐减小且相邻两个右迷宫环(14)之间有间隔;左迷宫环(12)的右端分别插装在右迷宫环(14)之间的间隔内,右迷宫环(14)的左端分别插装在左迷宫环(12)之间的间隔内;左固定环(11)、左迷宫环(12)、右固定环(13)、右迷宫环(14)共同组成迷宫环扣机构;左固定环(11)和右固定环(13)的内缘面直径小于内套管(4)的外缘面直径且大于内套管(4)的内缘面直径,使内套管(4)向中间移动能推动左固定环(11)和右固定环(13)向中间移动;左迷宫环(12)的右端面和右迷宫环(14)的左端面均为向中间倾斜的斜面,形成环形的尖端;左固定环(11)和右固定环(13)向中间移动使左迷宫环(12)和右迷宫环(14)扣合在一起,左迷宫环(12)和右迷宫环(14)的内外缘紧贴没有间隙,为闭合状态;左固定环(11)和右固定环(13)分别向两侧移动使左迷宫环(12)和右迷宫环(14)分开时为分开状态,分开状态时左迷宫环(12)和右迷宫环(14)的斜面之间有间隙,且左迷宫环(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洪娟马全胜李鹏冯英豪李春锋刘广朋焦玉亮张鑫伟王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通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