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532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筋两种预应力形式构造类似,施工工艺相同,采用两者结合的方式,可以在保证抗震效果的同时,达到减少工序,节约成本,保证工期等效果。在阜阳正荣府项目应用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技术,以解决预应力工程施工复杂、抗震性能差的问题。适用于各类大型的、大跨度结构体育场、会展中心、室内风雨操场等,满足其使用功能,施工方便,进一步缩短工期。尤其可以解决大跨度结构的抗震要求,进而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梁施工
,具体为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大跨度结构施工中,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代替钢结构,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后张法中主要分为无粘结和有粘结两种施工工艺。
[0003]但是有粘结预应力筋施工复杂,张拉端钢筋密集施工难度大,灌浆质量不可控,无粘结预应力会削弱截面,抗震性能较差。缓粘结预应力形式,用以替代有粘结预应力,减少灌浆工序,避免灌浆不可控风险,节约工期时间,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所述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先进行材料设备的准备,按照图纸要求,本方法中预应力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Фs21.8,Фs15.2,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tk=1860N/mm2,锚具必须为I类锚具:锚具效率系数ηA≥0.95,试件破断时的总应变εu≥2%,单孔夹片式锚具、承压板、螺旋筋、穴模组成;
[0007]S2:先进行深化设计,根据结构图纸进行分析,保证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主梁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次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
[0008]S3:进行支撑梁底模板、绑扎普通梁筋,在楼板上弹出轴线和梁柱位置线,并对线进行校核,按照模板专项方案进行满堂架搭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每搭设两步架体,由验收组成员对架体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处及时进行整改,并采用扭矩扳手检验扣件的紧固力;梁钢筋绑扎时,应先画出梁箍筋间距,验收合格后放置梁箍筋、穿梁底纵筋及弯起筋,最后放置上层纵向架立筋并完成绑扎;
[0009]S4:进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存放、下料及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0010]1、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经检验合格后,按施工图上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筋的曲线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定长下料;
[0011]2、无粘结预应力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200m,长途运输时需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
[0012]3、装卸吊装时,应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态下起吊、搬运,不得摔砸踩踏,严禁钢丝绳或其它坚硬吊具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外包层直接接触;
[0013]S5:进行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存放、下料及组装;包括以下步骤:
[0014]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经检验合格后,按施工图上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
筋的曲线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定长下料;预应力筋下料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和气焊;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要逐根进行组装,然后将各种类型的预应力筋按照图纸的不同规格进行编号堆放;
[0015]2、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锚固端挤压锚的挤压工艺:
[0016]1)将挤压锚夹片套装在预应力筋端部,套入夹片后,预应力筋外露长度1~5mm为宜;
[0017]2)在装好挤压锚夹片外面穿入锚环;将锚环外清理干净;
[0018]3)将装好的端头穿入挤压模内,开泵给油,完成挤压锚锚固端的组装;
[0019]4)挤压锚锚固端组装件检查合格后,用专用组装设备(紧楔机)将挤压锚固端组装在挤压锚座上,并压实;
[0020]S6:铺放预应力筋,铺放预应力筋时,应先铺设次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后铺设主梁缓粘结预应力筋,二者铺放做法工序一致,具体如下:
[0021]1、安放定位筋,
[0022]为保证预应力钢筋的矢高准确、曲线顺滑,根据施工深化设计图纸中预应力筋矢高的要求,将定位筋安放就位,并且可靠固定在梁箍筋上,定位钢筋与箍筋绑扎连接;定位钢筋间距根据图纸中预应力曲线放样确定;同时定位矢高根据图示高度减去相应的定位筋直径及预应力筋半径进行确定;
[0023]2、铺放梁中预应力筋
[0024]预应力筋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铺放,预应力筋在梁截面中水平方向应对称均匀布置,预应力筋在梁中铺设时采用集团束或并束铺设,但集团束或并束的中心必须和矢高图保持一致;铺放过程中其平面位置及剖面位置定位准确;确保预应力筋在每道梁中预应力筋的高度满足设计要求;张拉端处预应力筋的水平及竖向偏间距不大于15mm;
[0025]预应力筋张拉端根据深化节点均匀整齐散开布置,当张拉端无法布置时优先调整普通筋的位置,当普通无法调整时,可适当调整张拉端位置;
[0026]剖面位置是根据施工图所要求的预应力筋曲线剖面位置,对需安放定位筋处和该位置处预应力筋重心线距梁底的高度进行调整,并将预应力筋和定位筋绑扎牢固;
[0027]3、节点安装
[0028]1)将承压板、杯套、穴模依次穿在预应力筋上,并将端模板固定好;
[0029]2)将穴模安装在端模上,用铅丝固定牢固;张拉端处预应力筋应与承压板面垂直,即承压板应尽可能保持顺直;承压板后应有不小于50cm的直线段;以满足最小张拉预留长度;
[0030]3)锚固端已于加工厂组装好,在梁内散开布置;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绑扎牢固,绑扎前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一个螺旋筋,要求螺旋筋要紧贴承压板和锚板;
[0031]4)按施工翻样图在端模板上确定打孔位置;
[0032]5)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端组成:
[0033]S7: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预应力筋铺放完成后,铺设预应力梁端板加固钢筋,支设预留的梁端模和侧模,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总包和监理单位进行隐检验收,主要检查其抛物线型是否完好、定位钢筋是否存在松动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碰撞钢绞线、固定装置、定位钢筋以及端
部预埋部件,土建单位浇筑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0034]S8: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张拉时,应按照先张拉次梁预应力筋,后张拉主梁预应力筋顺序进行张拉,如主次梁平行布置时,可同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张拉;
[0035]1、张拉作业条件;
[0036]1)张拉设备已通过检验并有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书;
[0037]2)张拉时混凝土构件强度已经达到设计强度的90%,并有实验室出具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
[0038]3)张拉千斤顶及高压油泵检查油路畅通,电路安全;
[0039]4)张拉电源通过接电箱连接工地现场二级配电箱;
[0040]6)张拉前检查液压油箱,应保证液压油箱里的液压油处在正常状态;
[0041]7)拆除张拉端端模,张拉端清理干净;张拉前要检查混凝土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端部混凝土,不得有孔洞等缺陷,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总包采取补救措施;
[0042]2、预应力筋张拉前标定张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跨度混凝土梁缓粘结与无粘结预应力综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进行材料设备的准备,按照图纸要求,本方法中预应力筋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Фs21.8,Фs15.2,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ptk=1860N/mm2,锚具必须为I类锚具:锚具效率系数ηA≥0.95,试件破断时的总应变εu≥2%,单孔夹片式锚具、承压板、螺旋筋、穴模组成;S2:先进行深化设计,根据结构图纸进行分析,保证抗震设计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主梁采用缓粘结预应力筋,次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S3:进行支撑梁底模板、绑扎普通梁筋,在楼板上弹出轴线和梁柱位置线,并对线进行校核,按照模板专项方案进行满堂架搭设,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每搭设两步架体,由验收组成员对架体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处及时进行整改,并采用扭矩扳手检验扣件的紧固力;梁钢筋绑扎时,应先画出梁箍筋间距,验收合格后放置梁箍筋、穿梁底纵筋及弯起筋,最后放置上层纵向架立筋并完成绑扎;S4:进行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存放、下料及组装,包括以下步骤:1、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经检验合格后,按施工图上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筋的曲线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定长下料;2、无粘结预应力筋应成盘或顺直运输;成盘运输时,盘径不宜小于2m,每盘长度不宜超过200m,长途运输时需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3、装卸吊装时,应保持在成盘或顺直状态下起吊、搬运,不得摔砸踩踏,严禁钢丝绳或其它坚硬吊具与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外包层直接接触;S5:进行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存放、下料及组装;包括以下步骤: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经检验合格后,按施工图上结构尺寸和数量,考虑预应力筋的曲线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定长下料;预应力筋下料应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和气焊;对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要逐根进行组装,然后将各种类型的预应力筋按照图纸的不同规格进行编号堆放;2、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锚固端挤压锚的挤压工艺:1)将挤压锚夹片套装在预应力筋端部,套入夹片后,预应力筋外露长度1~5mm为宜;2)在装好挤压锚夹片外面穿入锚环;将锚环外清理干净;3)将装好的端头穿入挤压模内,开泵给油,完成挤压锚锚固端的组装;4)挤压锚锚固端组装件检查合格后,用专用组装设备(紧楔机)将挤压锚固端组装在挤压锚座上,并压实;S6:铺放预应力筋,铺放预应力筋时,应先铺设次梁无粘结预应力筋,后铺设主梁缓粘结预应力筋,二者铺放做法工序一致,具体如下:1、安放定位筋,为保证预应力钢筋的矢高准确、曲线顺滑,根据施工深化设计图纸中预应力筋矢高的要求,将定位筋安放就位,并且可靠固定在梁箍筋上,定位钢筋与箍筋绑扎连接;定位钢筋间距根据图纸中预应力曲线放样确定;同时定位矢高根据图示高度减去相应的定位筋直径及预应力筋半径进行确定;2、铺放梁中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铺放,预应力筋在梁截面中水平方向应对称均匀布置,预应力筋在梁中铺设时采用集团束或并束铺设,但集团束或并束的中心必须和矢高图保持一致;铺放过程中其平面位置及剖面位置定位准确;确保预应力筋在每道梁中预应力筋的高度满足设计要求;张拉端处预应力筋的水平及竖向偏间距不大于15mm;预应力筋张拉端根据深化节点均匀整齐散开布置,当张拉端无法布置时优先调整普通筋的位置,当普通无法调整时,可适当调整张拉端位置;剖面位置是根据施工图所要求的预应力筋曲线剖面位置,对需安放定位筋处和该位置处预应力筋重心线距梁底的高度进行调整,并将预应力筋和定位筋绑扎牢固;3、节点安装1)将承压板、杯套、穴模依次穿在预应力筋上,并将端模板固定好;2)将穴模安装在端模上,用铅丝固定牢固;张拉端处预应力筋应与承压板面垂直,即承压板应尽可能保持顺直;承压板后应有不小于50cm的直线段;以满足最小张拉预留长度;3)锚固端已于加工厂组装好,在梁内散开布置;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绑扎牢固,绑扎前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一个螺旋筋,要求螺旋筋要紧贴承压板和锚板;4)按施工翻样图在端模板上确定打孔位置;5)预应力筋张拉端、锚固端组成:S7: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预应力筋铺放完成后,铺设预应力梁端板加固钢筋,支设预留的梁端模和侧模,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总包和监理单位进行隐检验收,主要检查其抛物线型是否完好、定位钢筋是否存在松动情况,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严禁踏压碰撞钢绞线、固定装置、定位钢筋以及端部预埋部件,土建单位浇筑混凝土,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S8: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张拉时,应按照先张拉次梁预应力筋,后张拉主梁预应力筋顺序进行张拉,如主次梁平行布置时,可同一侧向另一侧依次张拉;1、张拉作业条件;1)张拉设备已通过检验并有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书;2)张拉时混凝土构件强度已经达到设计强度的90%,并有实验室出具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3)张拉千斤顶及高压油泵检查油路畅通,电路安全;4)张拉电源通过接电箱连接工地现场二级配电箱;6)张拉前检查液压油箱,应保证液压油箱里的液压油处在正常状态;7)拆除张拉端端模,张拉端清理干净;张拉前要检查混凝土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端部混凝土,不得有孔洞等缺陷,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总包采取补救措施;2、预应力筋张拉前标定张拉机具:张拉前根据设计和预应力工艺要求的实际拉力对张拉机具进行标定;实际使用时,根据此标定值作出“张拉力

油压力”曲线,根据该曲线找到控制张拉力值相对应的油压表读值,并将其打在相应的泵顶标牌上,以方便操作和查验;标定书在张拉资料中给出,张拉前向总包单位提供张拉机具的标定书;3、预应力筋张拉前准备:1)拆除端部模板,将影响张拉的杂物清理干净;
2)准备380V,15A

20A电源箱数个;3)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筋的控制张拉力值,计算出其理论伸长值,在实际张拉前报给总包方;4)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露王山峰高成功王大亮耿荣远张俊红高哲胡振玺张朋邹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