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见光偏振相机
[0001]本技术属于光学成像探测
,更具体地,涉及可见光偏振相机。
技术介绍
[0002]大雾和眩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海面目标在相机上的成像,如何消除大雾和眩光的影响是目前海面探测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在相机上采用近红外(NIR)波段滤光片进行波段选择成像,提升了透过率和画面对比度,但效果有限。偏振透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热点方向。由于光电观察的目标一般是舰船、建筑的人造物,其对光线的反射具有偏振选择性,而大气粒子一般是均匀散射,基于这一特性,众多机构开展了基于偏振的透雾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水面对光线的反射也具有偏振选择性,反射s光,透射p光,因而偏振去眩光也有突出效果。实现手段包括旋转偏振片、切换偏振片和探测器微偏振片等。旋转或切换偏振片的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效率较低,探测器上贴装微偏振片的技术难度极大,目前只有索尼有成熟产品,但分辨率一般不高,而且存在禁运风险。因此,亟需一种方便快捷的偏振实现手段,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既高效又低成本,同时可以兼顾不同波段的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见光偏振相机,包括沿着光路方向依次布置的相机镜头、电调偏振TN液晶器件、检偏器、图像传感器和图像输出单元,所述相机镜头和所述图像输出单元均安装在相机壳上且均外露于所述相机壳,所述电调偏振TN液晶器件和所述检偏器均安装在内部支架上,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内部支架均安装在所述相机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调偏振TN液晶器件,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间隔子组和液晶,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相互平行且两者之间存在间距,所述间隔子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密封安装所述液晶,所述第一极板的第一端超出所述第二极板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极板的第二端超出所述第一极板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极板的第一端和第一极板的第二端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极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极板的第二端相对布置,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错位布置;所述第一极板包括沿着靠近第二极板的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基片、第一ITO导电膜和第一定向膜,所述第一定向膜靠近第二极板的一面设置有多道相互平行的第一定向槽,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茂,郜泽诚,陈召民,张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