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顶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81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第一部件,沿第一推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推板上,第一部件与第一推板滑动连接;第二部件,沿第二推板的厚度方向设置在第二推板上,第二部件用于与第一部件连接使第一推板跟随第二推板同步移动第三部件,沿第二模底板的厚度方向设置在第二模底板上,第三部件用于与第一部件配合限位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通过采用本申请的具有二次顶出结构的模具,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司筒、扁顶针等顶出结构在顶出过程中长距离顶出容易出现拉伤、断裂的问题。本申请安装在第一推板上的司筒、扁顶针等结构不再继续长距离顶出,具有保护司筒、扁顶针等易拉伤、断裂顶出结构不被损伤的有益效果。伤的有益效果。伤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顶出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顶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二次顶出模具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脱膜需要顶针顶出。目前,现有的模具顶出机构通常将司筒、扁顶针与圆顶针、斜顶等顶出结构一起长距离顶出,长时间生产后,由于司筒、扁顶针自身结构原因,存在容易拉伤、断裂,从而导致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模具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司筒、扁顶针需要长距离顶出,存在容易造成司筒、扁顶针拉伤、断裂,从而导致影响产品质量、模具损伤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包括:
[0005]第一模,设有第一模芯;
[0006]第二模,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模芯配合形成模腔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上设有用于安装顶出结构的第一推板、第二推板;
[0007]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二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0008]同步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推板上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推板上,所述第三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上;
[0009]其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推板跟随所述第二推板同步移动,在所述解锁状态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配合限位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用于将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分离。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推板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伸缩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第一部件压板,所述第一部件压板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推板的厚度方向限位,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部。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包括第二模底板和第二模本体,所述第一部件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部件配合限位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三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模底板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形状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限位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推板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
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部件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部件滑动配合的滑槽,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两侧。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二模本体的底面抵接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杆用于对所述第一推板的移动距离限位。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第二模本体的底面抵接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杆用于对所述第二推板的移动距离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长度。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底板与所述第二模本体之间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推板、第二推板定位、导向的导向机构。
[0017]可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柱、第一导套和第二导套,所述导柱穿过所述第一推板、第二推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底板与第二模本体之间,所述第一导套、第二导套套设在所述导柱上,且所述第一导套、第二导套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套通过第一导套压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推板上,所述第一导套用于对所述第一推板定位、导向,所述第二导套通过第二导套压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推板上,所述第二导套用于对所述第二推板定位、导向。
[0019]如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产品成型完成模具开模到位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驱动杆带动第二推板与第二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通过第二推板上设置第二部件、第一推板上设置第一部件,通过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的连接,使第一推板能够跟随第二推板同步移动,此时,安装在第一推板、第二推板上的顶出结构一起作用在产品上,对产品进行脱模。通过在第二模底板上设置有第三部件,第一次顶出到位后,第三部件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分离,第一次顶出结束。第二次顶出开始,由驱动机构驱动驱动杆带动第二推板继续与第二模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安装在第一推板上的顶出结构不再对产品起顶出作用,安装在第二推板上的顶出结构继续对产品进行顶出操作,直到产品完全脱模。脱模完成后,驱动机构驱动驱动杆带动第二推板返回,第二推板推着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同步返回,此时,第一部件恢复与第二部件的连接状态,返回到位后,模具合模,开始下一件生产。通过采用本申请的二次顶出模具,可以有效的解决由于司筒、扁顶针等顶出结构由于自身结构原因,在顶出过程中长距离顶出、长时间生产后容易出现拉伤、断裂,从而导致影响产品质量,甚至造成模具损伤的问题。本申请在第一次顶出结束后,安装在第一推板伤的司筒、扁顶针等结构就不再继续长距离顶出,具有保护司筒、扁顶针等易拉伤、断裂顶出结构不被损伤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二次顶出模具,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图1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显示为图1中A部的放大视图;
[0023]图3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三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9显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推板、第一部件与第一部件压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0]零件标号说明
[0031]第一模1、第一模芯101、第二模2、第二模芯201、第二模本体202、第二模底板203、第一推板4、第二限位部401、第一限位杆402、第二推板5、第二限位杆501、驱动机构6、驱动杆601、第一部件7、第一限位部701、第一配合部702、第二部件8、连接部801、滑槽802、第三部件9、第二配合部901、弹性复位件10、第一部件压板11、导向机构12、导柱1201、第一导套1202、第二导套1203、第一导套压板1204、第二导套压板120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设有第一模芯;第二模,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模芯配合形成模腔的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上设有用于安装顶出结构的第一推板、第二推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二模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同步机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推板上,且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推板上,所述第三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模上;其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用于使所述第一推板跟随所述第二推板同步移动,在所述解锁状态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三部件配合限位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分离,用于将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二推板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一推板之间连接有用于使所述第一部件伸缩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第一部件压板,所述第一部件压板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推板的厚度方向限位,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的一端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第一推板长度方向限位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限位的第二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顶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包括第二模底板和第二模本体,所述第一部件远离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部件配合限位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三部件远离所述第二模底板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形状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纯东杨文刚陈旭峰陈强郑琴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