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60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底座顶部设置有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所述打磨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其中固定机构背面设置有清理机构,且打磨机构背面设置有吹扫机构;所述底座顶部两侧设置有竖板,其中两组竖板之间设置有由电机I驱动的正反丝杆,且正反丝杆驱动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移动以改变其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多组产品同时进行加工以提升效率,并且还可对加工所的碎屑起到很好的防护与收集作用,防止发生因碎屑溅射而影响环境及不易收集的问题。而影响环境及不易收集的问题。而影响环境及不易收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对机械零件表面的质量精度和外观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零件加工后,其表面存在一定的粗糙度,影响其产品性能,也影响产品的外观。打磨抛光是超精密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优点是加工精度高,加工材料范围广。
[0003]其中打磨设备一般包括固定产品的夹具及对产品端面进行打磨的打磨设备,但是在加工时均是进行单个打磨,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并且打磨所得碎屑溅射在影响环境的同时还清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6]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底座顶部设置有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
[0007]所述打磨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其中固定机构背面设置有清理机构,且打磨机构背面设置有吹扫机构;
[0008]所述底座顶部两侧设置有竖板,其中两组竖板之间设置有由电机I驱动的正反丝杆,且正反丝杆驱动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移动以改变其间距;
[0009]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其中安装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块,且安装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安装板顶部还设置有两竖直端贯穿其侧壁的矩形框,其中安装板底部设置有驱动矩形框移动的电动推杆,且位于矩形框开口内的安装板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座;
[0010]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扣在背板上的罩体I,其中罩体I通过管道与抽风机连接,且罩体I开口内的背板侧壁为孔状结构,所述罩体I内顶部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的卷曲辊,其中卷曲辊上缠绕有一端与角钢连接的密封带,且角钢上设置有贯穿罩体I顶壁的竖杆I,所述罩体I内的竖杆I上外套有弹簧,且罩体I外侧的竖杆I上螺接有螺母I;
[0011]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座,其中驱动座一侧设置有由电机II驱动的打磨座,且打磨座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风道;
[0012]所述吹扫机构包括位于打磨座背面将多组风道罩住的罩体II,其中罩体II内设置有风扇;
[0013]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板,其中驱动板顶部设置有开口朝固定机构方向设置的罩体III,且罩体III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打磨座的圆孔,所述罩体III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位于安装板上方矩形框两侧的防护板,其中两组防护板之间设置有位于矩形框上方的遮挡板,且遮挡板顶部设置有贯穿罩体III顶壁的竖杆II,所述罩体III顶壁上下两侧的竖杆II上均螺接有螺母II。
[0014]优选地,所述正反丝杆数量最少为两组,其中驱动块、驱动板及驱动座上均开设有用于正反丝杆穿过并与其螺接的螺孔,且正反丝杆驱动驱动板及驱动座朝驱动块方向移动,所述驱动块、驱动板及驱动座上还对应设置有通孔,其中多组通孔内设置有两端与对应竖板连接的滑杆。
[0015]优选地,所述限位座顶部一侧设置有弧形面,其中对应两组弧形面之间所构成的同心圆直径小于打磨座直径,且打磨座直径大于矩形框的开口宽度。
[0016]优选地,朝固定机构方向移动后的罩体III可扣在安装板一侧的悬空端上。
[0017]优选地,所述打磨座由圆形固定板及设置在固定板一侧的打磨块组成,其中打磨块位于罩体III开口内,所述固定板背面设置有与风扇连接的蓄电池,其中固定板外弧壁上设置有位于罩体III一侧的限位块。
[0018]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集料盒,其中固定机构及打磨机构均位于集料盒开口内的正上方处。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若干产品置于安装板上由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同时通过打磨机构对多组产品同时进行加工以提升效率,并且还可通过清理机构、防护机构及吹扫机构对加工所的碎屑起到很好的防护与收集作用,防止发生因碎屑溅射而影响环境及不易收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机构的右视图;
[0024]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6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6]图中:1、底座,2、固定机构,21、安装板,22、驱动块,23、背板,24、矩形框,25、电动推杆,26、限位座,3、清理机构,31、罩体I,32、卷曲辊,33、密封带,34、角钢,35、竖杆I,36、弹簧,37、螺母I,4、打磨机构,41、驱动座,42、电机II,43、打磨座,431、固定板,432、打磨块,44、风道,5、吹扫机构,51、罩体II,52、风扇,6、防护机构,61、驱动板,62、罩体III,63、防护板,64、遮挡板,65、竖杆II,66、螺母II,7、竖板,8、正反丝杆,9、电机I,10、滑杆,11、蓄电池,12、集料盒,1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8]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1,其中底座1顶部设置有打磨机构4及固定机构2:
[0029]所述打磨机构4与固定机构2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6,其中固定机构2背面设置有清理机构3,且打磨机构4背面设置有吹扫机构5;
[0030]所述底座1顶部两侧设置有竖板7,其中两组竖板7之间设置有由电机I9驱动的正反丝杆8,且正反丝杆8驱动打磨机构4及固定机构2移动以改变其间距;
[0031]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安装板21,其中安装板21底部设置有用于正反丝杆8穿过的驱动块22,且安装板21顶部一侧设置有背板23,所述安装板23顶部还设置有两竖直端贯穿其侧壁的矩形框24,其中安装板21底部设置有驱动矩形框24移动的电动推杆25,且位于矩形框24开口内的安装板21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座26;如图4所示,通过限位座26对安装板21上方矩形框24内堆叠的零部件进行支撑以防止其向两侧扩散,进而将下方两侧的零部件限制在打磨座43所覆盖的圆形面积范围内以便于进行加工,其中可将零部件堆叠在安装板21上方的矩形框24开口内由背板23抵住,进而使得零部件一端悬空在安装板21右端外侧,同时电动推杆25驱动矩形框24在安装板21上的孔洞内下移,使得矩形框24顶部水平端下移以对安装板21上方堆叠的零部件起到锁紧固定作用,防止其在加工时发生位移。
[0032]所述清理机构3包括扣在背板23上的罩体I31,其中罩体I31通过管道与抽风机连接,且罩体I31开口内的背板23侧壁为孔状结构,所述罩体I31内顶部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的卷曲辊32,其中卷曲辊32上缠绕有一端与角钢34连接的密封带33,且角钢34上设置有贯穿罩体I31顶壁的竖杆I35,所述罩体I31内的竖杆I35上外套有弹簧36,且罩体I31外侧的竖杆I35上螺接有螺母I37;如图5所示,可根据安装板21上方堆叠零部件的高度,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底座,其中底座顶部设置有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防护机构,其中固定机构背面设置有清理机构,且打磨机构背面设置有吹扫机构;所述底座顶部两侧设置有竖板,其中两组竖板之间设置有由电机I驱动的正反丝杆,且正反丝杆驱动打磨机构及固定机构移动以改变其间距;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安装板,其中安装板底部设置有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块,且安装板顶部一侧设置有背板,所述安装板顶部还设置有两竖直端贯穿其侧壁的矩形框,其中安装板底部设置有驱动矩形框移动的电动推杆,且位于矩形框开口内的安装板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座;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扣在背板上的罩体I,其中罩体I通过管道与抽风机连接,且罩体I开口内的背板侧壁为孔状结构,所述罩体I内顶部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的卷曲辊,其中卷曲辊上缠绕有一端与角钢连接的密封带,且角钢上设置有贯穿罩体I顶壁的竖杆I,所述罩体I内的竖杆I上外套有弹簧,且罩体I外侧的竖杆I上螺接有螺母I;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座,其中驱动座一侧设置有由电机II驱动的打磨座,且打磨座侧壁上均匀设置有风道;所述吹扫机构包括位于打磨座背面将多组风道罩住的罩体II,其中罩体II内设置有风扇;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用于正反丝杆穿过的驱动板,其中驱动板顶部设置有开口朝固定机构方向设置的罩体III,且罩体III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打磨座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仕根曾祥红曾宪海曾远宾郭碧昌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轩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