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44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1
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滑动冰锥模块,及设置滑动冰锥模块的钢管桩模块,滑动冰锥模块用于破冰并沿钢管桩模块调整位置;滑动冰锥模块包括上下锥面,上下锥面的外板内设置有内筋网,上下锥面的冰锥内套管内壁设置内滑轨,上下锥面的下端面设置有下挡板,上下锥面的中部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钢管桩模块的平台附件,上下锥面的上端面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上设置有悬挂臂,悬挂臂的上端设置悬卡板,悬卡板用于挂到卡板上悬停滑动冰锥模块;卡板间隔设置在卡环上,卡环可旋转滑动的设置在轴向外导轨上;管桩柱体上设置有轴向外导轨用于配套内滑轨;管桩柱体上设置有下支撑环板用于支撑限位下挡板。下支撑环板用于支撑限位下挡板。下支撑环板用于支撑限位下挡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外对于海洋平台等结构的抗冰存在一定的工程经验,但海上风电结构存在两方面的特殊性,使得其抗冰问题极具挑战性。其一是:海上风电基础面临着强风与强冰的共同作用,对结构的抗倾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海上风电为高耸柔性结构,冰激振动响应剧烈,因此抗冰设计应给予更加充分的考虑。
[0003]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基础的破冰设计是在桩身潮差范围内加装锥体结构,冰与锥体相互作用时能够将海冰的破坏模式由挤压破坏改变为弯曲破坏,从而使得海冰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大幅度降低。然而在无冰期,由于冰锥的存在加大了基础的水线面面积,波浪荷载急剧增加,同样威胁着海上风电桩式基础的安全。如何设计破冰结构,在冰荷载减小与波浪荷载增加的矛盾中寻找制衡点,成为有冰海域风电基础设计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面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以解决现有抗冰结构无法兼顾破冰和消浪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之一。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包括滑动冰锥模块和钢管桩模块,滑动冰锥模块用于破冰并沿钢管桩模块调整位置;滑动冰锥模块包括上下锥面,上下锥面的外板内设置有内筋网,上下锥面的冰锥内套管内壁设置内滑轨,上下锥面的下端面设置有下挡板,上下锥面的中部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钢管桩模块的平台附件,上下锥面的上端面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上设置有悬挂臂,悬挂臂的上端设置悬卡板,悬卡板用于挂到卡板上悬停滑动冰锥模块;卡板间隔设置在卡环上;管桩柱体上设置有轴向外导轨用于配套内滑轨;管桩柱体上设置有下支撑环板用于支撑限位下挡板;卡环可旋转滑动的设置在轴向外导轨顶端。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优选的,平台附件包括行走平台和靠泊设施。
[0008]优选的,轴向外导轨为沿管桩柱体竖向设置的轨道。
[0009]优选的,内滑轨包括两个轨道及轨道之间的嵌入空间,嵌入空间用于置入轴向外导轨。
[0010]优选的,卡板沿卡环径向朝外设置凸起Ⅰ,使悬卡板挂设在卡板上,悬卡板向管桩柱体的中心设置凸起Ⅱ,凸起Ⅰ用于支撑凸起Ⅱ,凸起Ⅱ和卡板不干涉。
[0011]优选的,内滑轨、悬挂臂、悬卡板沿上下锥面的中心间隔设置,且内滑轨、悬挂臂、悬卡板间隔角度一致。
[0012]优选的,上下锥面上设置有孔。
[0013]优选的,内筋网为筋板交叉组成。
[0014]优选的,破冰结构包括上下锥面,上下锥面包括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上下锥面内设置冰锥内套管,上下锥面衔接处设置圆管环,冰锥内套管内壁设置内滑轨,上挡板、悬挂臂、悬卡板、下挡板、上下锥面之间焊接;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之间通过圆管环连接;上挡板设置在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的顶端,悬挂臂焊接在上挡板的顶部,悬卡板焊接在悬挂臂顶部;下挡板焊接在上下锥面的下锥面结构底部,冰锥内套管与上挡板和下挡板连接,冰锥内套管的内侧设置竖向的内滑轨。
[0015]优选的,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及内滑轨、悬挂臂、悬卡板、上挡板分布在圆周扇形的300
°
范围内,避让槽为空出的60
°
位置,避让槽用于避让通道,通道处将靠泊设施安装至管桩柱体的对应位置。
[0016]优选的,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靠近上挡板位置设置开孔,上下锥面的下锥面结构靠近下挡板位置开孔。
[0017]优选的,内滑轨以90
°
间隔设置3个,管桩柱体对应位置处设置相应的轴向外导轨。
[0018]优选的,管桩柱体为钢管桩,管桩柱体的轴向外导轨的底部设置下支撑环板,下支撑环板的外径不小于下挡板的外径。
[0019]优选的,卡环内径大于钢管桩直径,卡环外边缘均匀焊接4个卡板,卡板外径小于悬挂臂的内径,卡板中间位置均匀设置4个吊环。
[0020]优选的,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与冰锥内套管之间,设置的竖向筋板及环向筋板组成内筋网。
[0021]为应用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轴向外导轨和下支撑环板焊接在管桩柱体上,实施管桩柱体的沉桩;(2)陆上组装上下锥面的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并安装冰锥内套管、圆管环、内滑轨、悬挂臂、上挡板、悬卡板及内筋网;将冰锥内套管的内滑轨与管桩柱体的轴向外导轨准确定位,沿上锥面和下锥面的开孔,海水进入滑动冰锥模块的结构内部,滑动冰锥模块沿着管桩柱体的轴向外导轨滑移至底部的下支撑环板处;(3)将缆绳系在卡环的4个吊环上,卡环设置于管桩柱体的轴向外导轨的顶部,缆绳与管桩柱体的顶部平台的卷扬机相连;(4)在滑动冰锥模块的避让槽的空缺位置对应的管桩柱体上焊接平台附件;本专利技术的破冰结构工作原理为:临近冰期,潜水员下水将上下锥面的上下开孔与管道连接,上孔充气,下孔排水,使得冰锥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上浮至旋转卡环处;启动管桩柱体顶部平台的卷扬机,转动卡环,使得卡环上的卡板与滑动冰锥模块的悬卡板的水平投影具有重合部分,将滑动冰锥模块固定在该高程;
拆除连接在上下开孔处的管道;非冰期启动管桩柱体顶部平台的卷扬机,转动卡环使得卡环上的卡板与滑动冰锥模块上悬卡板水平投影无重合部分,上下锥面拔下管道从而开孔进水下沉,带动滑动冰锥模块沿着轴向外导轨滑动至底部下支撑环板处。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破冰结构可实现冰期固定在设计潮位高程范围内破冰,非冰期沉入海平面以下,大幅减小由于冰锥设置引起的波浪力的增加;2、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式破冰结构组装工序均可在陆上完成,在有效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缩短了海上作业时间,提升了海上作业效率;3、移动式破冰结构与管桩柱体之间通过内滑轨与轴向外导轨的装配实现滑动连接。一方面,与传统抱箍、焊接、螺栓及灌浆的连接方式相比,连接工序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冰期充分借助锥体浮力,使得卡环承受较小的力即可固定冰锥高程。
[0023]4、由于冰锥的移动可减缓管桩柱体表面海生物附着程度,减缓管桩柱体的海生物腐蚀破坏;5、卡环只需旋转微小角度即可实现冰锥的限位及移动功能,操作工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冰期在位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非冰期在位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管桩柱体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滑动冰锥模块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内筋网的肋板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卡板、卡环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卡板、卡环与滑动冰锥模块装配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的卡板、卡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冰锥模块(4)和钢管桩模块(7),滑动冰锥模块(4)用于破冰并沿钢管桩模块(7)调整位置;滑动冰锥模块(4)包括上下锥面(48),上下锥面(48)的上锥面结构、下锥面结构与冰锥内套管(49)之间设置有内筋网(43),上下锥面(48)的冰锥内套管(49)内壁设置内滑轨(41),上下锥面(48)的下端面设置有下挡板(47),上下锥面(48)的中部设置有避让槽(44),避让槽(44)用于避让钢管桩模块(7)的平台附件(75),上下锥面(48)的上端面设置有上挡板(45),上挡板(45)上设置有悬挂臂(42),悬挂臂(42)的上端设置悬卡板(46),悬卡板(46)用于挂到卡板(71)上悬停滑动冰锥模块(4);卡板(71)间隔设置在卡环(73)上;管桩柱体(77)上设置有轴向外导轨(74)用于配套内滑轨(41);管桩柱体(77)上设置有下支撑环板(72)用于支撑限位下挡板(47);卡环(73)可旋转滑动的设置在轴向外导轨(74)顶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锥面(48)的上锥面结构靠近上挡板(45)位置设置开孔,上下锥面(48)的下锥面结构靠近下挡板(47)位置开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向外导轨(74)为沿管桩柱体(77)竖向设置的轨道;平台附件(75)包括行走平台和靠泊设施;内滑轨(41)包括两个轨道及轨道之间的嵌入空间,嵌入空间用于置入轴向外导轨(7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卡板(71)沿卡环(73)径向朝外设置凸起Ⅰ,使悬卡板(46)挂设在卡板(71)上,悬卡板(46)向管桩柱体(77)的中心设置凸起Ⅱ,凸起Ⅰ用于支撑凸起Ⅱ,凸起Ⅱ和卡板(71)不干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破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内滑轨(41)、悬挂臂(42)、悬卡板(46)沿上下锥面(48)的中心间隔设置,且内滑轨(41)、悬挂臂(42)、悬卡板(46)间隔角度一致;内筋网(43)为筋板交叉组成。6.如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会元徐明强陈立肖晶晶宋础官明开郑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