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293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涉及施工作业平台相关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主体结构和增高作业结构,主体结构架设在位于施工场地的定位桩上,且主体结构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增高作业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增高作业结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在工位处支撑施工人员以远离潮汐水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受场地限制和潮汐水位影响,无法采用常规施工设备进行沉桩施工,导致施工轴线、垂直度等参数难以控制,影响工期,以及因没有施工操作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作业平台相关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江边或海岸边建造高桩梁板式码头和引桥时,需要先将多根工程桩沉桩到江底或海底,这些工程桩作为支柱支撑住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梁板,成为码头的作业平台和引桥桥面。
[0003]在码头沉桩工程施工中,常用到导向架作为沉桩导向,确保沉桩的垂直度和稳定性。现有的预制桩沉桩线型控制的施工方法:首先,采用经纬仪、全站仪或RTK测量仪进行测量定位控制;其次,采用皮尺进行测量定位控制;再次,采用弹力线进行线型控制;最后,依靠桩机架体自身进行定位控制。
[0004]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定的客观缺点:首先,沉桩施工过程中需测量人员进行双向垂直度的监测,且桩位需全数测放,测量放样频次高,效率较低,易出现误差,并消耗大量人力成本;其次,无法全时段进行跟踪测量,易受环境影响,产生测量误差,导致线型不美观;再次,沉桩施工过程中无法有效控制垂直度偏差,且难以及时进行垂直度、线型调节,易造成相邻桩体出现错台,导致沉桩质量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最后,若采用静压桩机进行接桩时,工人需半蹲于桩机设备底部进行接桩焊接,作业自由度受限且作业环境光线较弱,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桩身质量。因此,接桩焊接施工因无操作平台,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受场地限制和潮汐水位影响,无法采用常规施工设备进行沉桩施工,导致施工轴线、垂直度等参数难以控制,影响工期,以及因没有施工操作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包括主体结构和增高作业结构,所述主体结构架设在位于施工场地的定位桩上,且所述主体结构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
[0008]所述增高作业结构与所述主体结构连接,所述增高作业结构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在工位处支撑施工人员以远离潮汐水位。
[0009]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高作业结构还包括支撑架和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连接;
[0010]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滑动组件连接,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底架和滑轮,所述底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且所述底
架通过所述滑轮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连接。
[0012]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支撑架顶部边缘依次分布;
[0013]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0014]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结构包括轨道组件和格栅桥板组件,所述轨道组件与所述格栅桥板组件连接,且所述轨道组件架设于所述定位桩上;
[0015]所述格栅桥板组件用于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
[0016]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本体和挡块,所述轨道本体设于所述定位桩上,且所述轨道本体与所述增高作业结构连接;
[0017]所述挡块与所述轨道本体的端部连接。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本体设有至少两组且同向设置;
[0019]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于两侧的所述轨道本体之间,且所述连接块的端部分别与两侧的所述轨道本体的相应的所述挡块连接,且所述连接块用于与外接的所述定位桩连接。
[0020]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轨道本体连接,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格栅桥板组件可拆卸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组件还包括斜撑件,所述斜撑件的一端与所述轨道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格栅桥板组件连接。
[0022]本技术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格栅桥板组件包括格栅桥板本体和连接件,所述格栅桥板本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件,所述格栅桥板本体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轨道组件连接,且所述格栅桥板本体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
[0023]本技术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002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包括主体结构和增高作业结构,主体结构架设在位于施工场地的定位桩上,且主体结构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增高作业结构与主体结构连接,增高作业结构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用于在工位处支撑施工人员以远离潮汐水位。
[0025]在本技术中,将主体结构放置在施工场地上,而后再将增高作业结构放置在主体结构上,优选的,增高作业结构与主体结构可移动连接,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先将增高作业结构移动至指定的施工位置,而后在增高作业结构上进行施工。可以理解为,增高作业结构可以在主体结构上的任何位置放置。与此同时,主体结构还用于控制板桩沉桩施工轴线、垂直度等相关参数。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可以有效地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将增高作业结构放置在主体结构的相应位置上,以实现对不同施工地点可以实现登高施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受场地限制和潮汐水位影响,无法采用常规施工设备进行沉桩施工,导致施工轴线、垂直度等参数难以控制,影响工期,以及因没有施工操作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27]综上,本技术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受场地限制和潮汐水位影响,无法采用常规施工设备进行沉桩施工,导致施工轴线、垂直度等参数难以控制,影响工期,以及因没有施工操作平台存在较大施工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的主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的格栅桥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增高作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3]图标:1

主体结构;11

轨道组件;111

轨道本体;112

挡块;113

连接块;114

斜撑件;115

支撑杆;12

格栅桥板组件;121

格栅桥板本体;1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1)和增高作业结构(2),所述主体结构(1)架设在位于施工场地的定位桩上,且所述主体结构(1)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所述增高作业结构(2)与所述主体结构(1)连接,所述增高作业结构(2)设有支撑板(23),所述支撑板(23)用于在工位处支撑施工人员以远离潮汐水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高作业结构(2)还包括支撑架(21)和滑动组件(22),所述滑动组件(22)与所述主体结构(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滑动组件(22)连接,且所述支撑架(21)与所述支撑板(2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22)包括底架(221)和滑轮(222),所述底架(221)与所述支撑架(21)连接,且所述底架(221)通过所述滑轮(222)与所述主体结构(1)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3)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支撑板(23)沿所述支撑架(21)顶部边缘依次分布;所述支撑板(23)与所述支撑架(21)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1)包括轨道组件(11)和格栅桥板组件(12),所述轨道组件(11)与所述格栅桥板组件(12)连接,且所述轨道组件(11)架设于所述定位桩上;所述格栅桥板组件(12)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行走的操作平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沉桩导向控制的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煜彬赖敏林锐汉胡斐黄烁梁坚度杨成乐李俊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