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37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发货端获取输入物流箱的物流信息;(2)物流信息上传至终端的云上密码系统;(3)云上密码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一和sha256标识;(4)云上密码系统储存密文一和sha标识,同时将密文一和sha256标识发送至NFC芯片;(5)NFC芯片储存sha256标识,同时对密文一进行加密并生成与sha256标识对应的密文二;(6)NFC芯片生成对应密文二的硬件解密私匙;(7)NFC芯片将密文二和硬件解密私匙发送至云上密码系统,云上密码系统生成硬件解密私匙的硬件加密公匙;(8)将NFC芯片安装在塑封机构上;(9)通过塑封机构对物流箱进行封装;(10)收货人通过sha256标识获取硬件解密私匙进行解密。密。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信息
,具体涉及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大型企业的产品交货、原料和配件的进货都离不开物流,物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工业生产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效果。另外一方面,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对快速物流业的需求增长,每天都有大量的快递等待物流运输。但是,另外一方面,物流运输业不仅需要快速的送达和高效的运输,提供低成本的运输,现代物流行业主要以二维码、条形码以及商品信息贴纸作为快递标识,起到快递识别、分派的作用;二维码、条形码、信息贴纸等信息载体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被替换,无法确保商品与标签的信息一致。
[0003]同时,特别是贵重的货物,物流单由于货物价值特别贵重而发生物流在不同站点之间运输中途将货物偷窃的事件也是时有发生,因此,物流信息的保密性尤为重要,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982580.7,公布日为2019.01.18,其公开了一种物品运输方法及系统,具体公开了先获取运送物品的物流信息和每个站点的每个工作人员可获取的路线信息,并对所述物流信息和每个工作人员可获取的路线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物流信息,继而根据所述加密物流信息生成物流二维码,该方法仅仅能对物流信息以及每个站点的路线信息进行加密,且其通过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呈现,而在快递运输过程中,二维码收到天气影响容易损坏,从而导致后续无法进行识别,并且该物流信息仅仅在物流端进行一次加密,若下一个站点的人员盗取了解密设备从而导致加密的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双重加密,可以更好的保护物流信息在不同站点之间的运输时的数据安全,防止物流信息被窃取、泄露。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发货端获取输入物流箱的物流信息。
[0006](2)物流信息上传至终端的云上密码系统。
[0007](3)云上密码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一和sha256标识。
[0008](4)云上密码系统储存密文一和sha256标识,同时将密文一和sha256标识发送至物流箱上的NFC芯片,NFC芯片通过塑封机构封装在物流箱上。
[0009](5)NFC芯片储存sha256标识,同时对密文一进行加密并生成与sha256标识对应的密文二。
[0010](6)NFC芯片生成对应密文二的硬件解密私匙,并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
[0011](7)NFC芯片通过NFC阅读器将密文二和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发送至云上密码
系统。
[0012](8)收货端通过NFC阅读器识别NFC芯片。
[0013](9)NFC芯片向云上密码系统发送sha256标识。
[0014](10)云上密码系统根据sha256标识发送对应的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至NFC芯片进行解密。
[0015](11)NFC芯片对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并利用硬件解密私钥对密文二进行解密后得到密文一,并发送密文一至云上密码系统。
[0016](12)收货端根据密文一在云上密码系统验证物流信息。
[0017]上述的方法,通过发货端通过对物流信息进行加密形成sha256标识,并在NFC芯片内存储sha256标识,同时物流信息进行第一次加密,然后将密文一以及sha256标识存储到物流箱上NFC芯片内,并对NFC芯片对密文一进行第二次加密然后形成密文二,并将对应的私钥进行加密之后发给云上密码系统,然后收货端通过NFC阅读器获取sha256标识之后从云上密码系统获取对应的加密之后私钥,然后通过解密之后的私钥解密得到密文一,然后再将密文一发送到云上密码系统进行验证物流信息,从而使得在发货端和收货端并不能获得物流信息,物流信息都是隐藏在物流箱的NFC芯片内,且云上密码系统与发货端以及收货端之间传输的都是密文信息,即使传输通道上截取到的信息也是密文信息,从而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发货端和收货端之间通过云上密码系统获取私钥以及被加密之后的密文一,从而使得没有经过NFC阅读器识别认证的收货端是无法获取物流信息的,安全性更高。
[0018]进一步的,步骤(6)中“并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步骤包括:通过随机数生成器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步骤(11)中“NFC芯片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包括NFC芯片通过随机数生成器对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获得硬件解密私钥。
[0019]由此设置,通过随机生成的硬件解密私钥的密钥,实现一次一密的效果,使得每个物流箱的物流信息解密都不相同,从而更好的保护物流信息。
[0020]进一步的,云上密码系统储存sha256标识、密文一、密文二、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NFC芯片储存sha256标识和密文二。
[0021]进一步的,步骤(7)具体包括NFC芯片通过NFC阅读器将密文二和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以Base64编码上传硬件解密私匙和密文二至云上密码系统。
[0022]以上设置,通过base64编码的方式传输加密之后硬件解密私钥以及密文二,确保传输的可靠性。
[0023]进一步的,所述物流信息包括待发货商品批次、规格以及重量关键信息。
[0024]以上设置,使得待发货商品的关键信息能被保存下来,确保待发送商品的安全性。
[0025]进一步的,所述塑封机构包括断线检测硅胶条和热塑膜,在断线检测硅胶条上设有NFC芯片;所述热塑膜包裹物流箱,在物流箱和热塑膜之间设有断线检测硅胶条,所述断线检测硅胶条覆盖物流箱的顶端面、底端面和侧面。
[0026]以上设置,通过在物流箱上的塑封机构的短线检测硅胶条的设置,能检测到塑封机构是否具有断线情况发生。
[0027]进一步的,所述断线检测硅胶条包括主胶条和副胶条,所述副胶条设置在主胶条上,所述主胶条的中心位于物流箱的一端面,主胶条的两端向物流箱的侧面延伸至物流箱的另一端面,副胶条的一端连接主胶条,副胶条的另一端向主胶条外延伸至少覆盖物流箱
两个转角位置,在主胶条和副胶条内设有检测铜线,所述检测铜线与断线检测模块连接,断线检测模块与NFC芯片相连,NFC芯片还与NFC阅读器通信连接,NFC芯片设置在主胶条的中心。
[0028]以上设置,通过设置断线检测硅胶条,使得物流箱在非法拆封时能够起到报警作用。
[0029]进一步的,所述主胶条包括硅胶层和钢片,所述硅胶层设有硅胶上层与硅胶下层,所述检测铜线设置在钢片上,在检测铜线的上方设有硅胶上层,硅胶下层设置在钢片下方,所述检测铜线与断线检测模块连接。
[0030]以上设置,通过设置检测铜线,当尝试打开物流箱时,检测铜线受到二次形变就会断裂,从而起到断线检测的作用,若检测铜线断裂断线检测模块将无法检测到检测铜线的电信号,从而通过NFC芯片发送信号至NFC阅读器进行报警提示,钢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1)发货端获取输入物流箱的物流信息;(2)物流信息上传至终端的云上密码系统;(3)云上密码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加密并生成密文一和sha256标识;(4)云上密码系统储存密文一和sha256标识,同时将密文一和sha256标识发送至物流箱上的NFC芯片,NFC芯片通过塑封机构封装在物流箱上;(5)NFC芯片储存sha256标识,同时对密文一进行加密并生成与sha256标识对应的密文二;(6)NFC芯片生成对应密文二的硬件解密私匙,并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7)NFC芯片通过NFC阅读器将密文二和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发送至云上密码系统;(8)收货端通过NFC阅读器识别NFC芯片;(9)NFC芯片向云上密码系统发送sha256标识;(10)云上密码系统根据sha256标识发送对应的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匙至NFC芯片进行解密;(11)NFC芯片对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并利用硬件解密私钥对密文二进行解密后得到密文一,并发送密文一至云上密码系统;(12)收货端根据密文一在云上密码系统验证物流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并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步骤包括:通过随机数生成器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加密,步骤(11)中“NFC芯片对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包括NFC芯片通过随机数生成器对加密之后的硬件解密私钥进行解密获得硬件解密私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流信息双重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云上密码系统储存sha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睿王芳陈锋陈健欣廖彦一郑梓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