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28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低中高温固化胶黏剂;步骤二:使用丙酮或乙酸乙酯将固态胶黏剂溶解,溶解后胶黏剂涂于金属或碳纤维板等复合材料板材表面;步骤三:选用高硬度材料并制为球体作为涂层强度增强体,将增强体铺于高密度板上,将涂胶后的板材初步加温,将板材含胶面覆盖到增强体的板面上;步骤四:将增强体板材增强体面涂胶,而后材放置于高温烘箱中,贴上脱模隔离纸,将烘箱温度调高后固化,降温后制作完毕。用量少,重量轻,强度极大幅度提升,得益于胶黏剂与增强体两方面的强度提升。两方面的强度提升。两方面的强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具体为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
[0003]其中复合材料在使用以及生产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类似产品用量大,增重过多,造成能源过度损耗;2、强度差,在防剐蹭方面仅能防止树脂等较软较弱强度的伤害,对于金属,石头等刮蹭并无保护作用;3、实际寿命短,损耗快,需要频繁修补,且现有技术主要使用聚氨酯类物质作为涂层原料,聚氨酯本身为发泡型的弹性材料,该类材料材质偏软,因此强度低,故造成上述缺陷;4、由于该类材质密度较低,想达到效果时所需用的量较多,因此使用成本很高。
[0004]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类似产品用量大、强度差、寿命短以及密度较低进而提高使用成本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选用特殊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低中高温固化胶黏剂;
[0010]步骤二:使用丙酮或乙酸乙酯将固态胶黏剂溶解,将溶解后的胶黏剂均匀涂于碳纤维板或金属板材表面;
[0011]步骤三:选用高硬度材料并将该材料制为球体作为涂层强度增强体,将增强体均匀铺于水平的高密度板上待进一步加工,将涂胶后的板材通过烘箱或平板压机进行初步加温使得板材表面胶体热熔,将产生自粘性的板材含胶面水平向下,平行且无额外压力的覆盖到已平铺增强体的板面上;
[0012]步骤四:将初步粘合增强体的板材增强体面水平朝上放置,将其表面再度涂胶,将预处理完毕的增强板材水平放置于高温烘箱或高温压机中,在表面贴上环氧树脂使用的脱模隔离纸,将烘箱或平板压机的温度调高并维持一定时间后固化,自然降温后板材与涂层
制作完毕。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胶黏剂力学性能指标为剪切强度30MPa以上,剥离强度4kN/m以上。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整体的流动性较好,40
°
温度状态下粘度不高于10万厘泊。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丙酮或乙酸乙酯与胶黏剂的比例为4:1。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室温粘度达到1万厘泊。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胶黏剂面密度为75g/

,胶层厚度为0.1

0.15mm。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球体增强体的直径为0.3

0.5mm或0.6

0.8mm两种规格。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板材通过烘箱或平板压机进行初步加温至60
°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板材表面胶体热熔,从而具备一定程度自粘性,粘性及粘度标准为将版面垂直立于水平面时可将增强体自然固定在表面不会往下面流的程度。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将初步粘合增强体板材增强体面表面涂胶的胶黏剂面密度为75g/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强化增强体牢固性。
[0023]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脱模隔离纸的厚度在0.5mm以上。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胶体外溢。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四中将烘箱或平板压机的温度调高为120度,并维持120分钟。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自然降温后,板材与涂层制作完毕。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
[0029]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1、用量少,重量轻,每平方米表面用量大约0.35kg,而传统产品每平方米表面用量需使用近1.5kg左右;
[0031]2.强度极大幅度提升,可轻易防护金属利器如刀、钥匙等刮蹭破坏,被进行破坏动作后表面不产生肉眼可见痕迹;
[0032]3.得益于胶黏剂与增强体两方面的强度提升,涂层使用寿命较同类产品大幅度提升;
[0033]4.由于增强体材质的特殊光学属性,增强后的板材表明具有类似碎钻的晶体闪光效果,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具备明显的美观差异性优势;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一:选用特殊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低中高温固化胶黏剂,胶黏剂力学性能指标为剪切强度30MPa以上,剥离强度4kN/m以上,使整体的流动性较好,40
°
温度状态下粘度不高于10万厘泊;
[0038]步骤二:使用丙酮或乙酸乙酯将固态胶黏剂溶解,丙酮或乙酸乙酯与胶黏剂的比例为4:1,使得室温粘度达到1万厘泊,将溶解后的胶黏剂均匀涂于碳纤维板或金属板材表面,胶黏剂面密度为75g/

,胶层厚度为0.1

0.15mm;
[0039]步骤三:选用高硬度材料并将该材料制为球体作为涂层强度增强体,高硬度材料为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且球体增强体的直径为0.3

0.5mm或0.6

0.8mm两种规格,将增强体均匀铺于水平的高密度板上待进一步加工,将涂胶后的板材通过烘箱或平板压机进行初步加温使得板材表面胶体热熔,板材通过烘箱或平板压机进行初步加温至60
°
,使得板材表面胶体热熔,从而具备一定程度自粘性,粘性及粘度标准为将版面垂直立于水平面时可将增强体自然固定在表面不会往下面流的程度,将产生自粘性的板材含胶面水平向下,平行且无额外压力的覆盖到已平铺增强体的板面上,从而达到将增强体均匀粘合在板材表面的目的;
[0040]步骤四:将初步粘合增强体的板材增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用特殊强度的改性环氧树脂体系的低中高温固化胶黏剂;步骤二:使用丙酮或乙酸乙酯将固态胶黏剂溶解,将溶解后的胶黏剂均匀涂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板或金属板材表面;步骤三:选用高硬度材料并将该材料制为球体作为涂层强度增强体,将增强体均匀铺于水平的高密度板上待进一步加工,将涂胶后的板材通过烘箱或平板压机进行初步加温使得板材表面胶体热熔,将产生自粘性的板材含胶面水平向下,平行且无额外压力的覆盖到已平铺增强体的板面上;步骤四:将初步粘合增强体的板材增强体面水平朝上放置,将其表面再度涂胶,将预处理完毕的增强板材水平放置于高温烘箱或高温压机中,在表面贴上环氧树脂使用的脱模隔离纸,将烘箱或平板压机的温度调高并维持一定时间后固化,自然降温后板材与涂层制作完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胶黏剂力学性能指标为剪切强度30MPa以上,剥离强度4kN/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材料抗冲击和抗磨损性能的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丙酮或乙酸乙酯与胶黏剂的比例为4:1。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蔡锡恺屠瀚博蔡鲜龄张兆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阿墨泰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