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4267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异物从外部侵入电池单元内的电池组。电池组(20)具备:电池模块(30),其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31a)的电池单元(31);放气通道(32),其将多个电池单元(31)的放气阀(31a)相连;以及电池壳体(60),其收纳电池模块(30)和放气通道(32),该电池组(20)能够从放气通道(32)向电池壳体(60)的外部排出气体。在电池壳体(60)的内部设置有止回阀(33),该止回阀允许气体从放气阀(31a)向电池壳体(60)的外部流动,且限制异物从电池壳体(60)的外部侵入。(60)的外部侵入。(60)的外部侵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搭载于车辆等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针对地球的气候变动的具体对策,实现低碳社会或者脱碳社会的努力正在活跃化。对于车辆,也强烈要求CO2排放量的削减,驱动源的电动化正在飞速发展。具体而言,正在推进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或者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这样的具备以下部件的车辆的开发,所述部件是指:作为车辆的驱动源的电动机;以及作为二次电池的电池,其能够向该电动机供给电力。
[0003]车辆搭载有电池组,该电池组具备层叠有多个电池单元的单元层叠体。在这样的电池组中设置有如下结构:在电池单元内产生的气体的内压由于某些异常而上升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产生的气体向电池单元的外部放出。具体而言,电池单元具有放气阀,在电池单元内产生的气体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气体从放气阀经由通道向电池组的外部放出。
[0004]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源装置具备:电池块,其层叠有多个具有排气阀的单电池;壳体,其收纳电池块;排出通道,其与排气阀的排出开口连结,将单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以及止回阀,其经由气体管与排出通道连结。止回阀会开阀以将单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出,另一方面,阻止来自外部的逆流。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87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在专利文献1的电源装置中,止回阀配置于车辆的下边梁。另外,将止回阀与电池块连接的气体管未收纳于壳体,而向车外和车内露出。因此,露出的气体管有可能受到损伤。当气体管破损时,异物有可能不通过止回阀而侵入电池块。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抑制异物从外部侵入电池单元内的电池组。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电池组,具备:
[0013]单元层叠体,其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的电池单元;
[0014]放气通道,其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所述放气阀;以及
[0015]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单元层叠体和所述放气通道,
[0016]该电池组能够从所述放气通道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排出气体,
[0017]其中,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所述气体从所述放气阀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流动,且限制异物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侵入。
[001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电池组,具备:
[0019]第一电池模块,其沿第一方向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的电池单元;
[0020]第一放气通道,其在所述第一电池模块中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所述放气阀;
[0021]第二电池模块,其沿所述第一方向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的电池单元;
[0022]第二放气通道,其在所述第二电池模块中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所述放气阀;以及
[0023]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电池模块、所述第二电池模块、所述第一放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放气通道,
[0024]该电池组能够从所述第一放气通道和所述第二放气通道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排出气体,
[0025]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所述气体从所述放气阀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流动,且限制异物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侵入。
[0026]专利技术效果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异物从外部侵入电池单元内。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搭载有电池组20的车辆V的后排座椅周边的立体图。
[0029]图2是从左侧观察车辆V的电池组20附近的剖视图。
[0030]图3是电池组20的分解立体图。
[0031]图4是从后方斜上方观察将电池单元31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向电池壳体60的外部排出的气体排出结构的立体图。
[0032]图5是在图4中安装了电池组20的罩65的状态的图。
[0033]图6是放大表示图4的止回阀保持部35的放大图。
[0034]图7是图6中的VII

VII剖面的剖视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20电池组
[0037]30(30A、30B)电池模块(单元层叠体)
[0038]31电池单元
[0039]31a放气阀
[0040]32(32A、32B)放气通道
[0041]33止回阀
[0042]34管
[0043]34A、34B上游侧管
[0044]34C下游侧管
[0045]35止回阀保持部
[0046]60电池壳体
[0047]61基座板(壳体主体)
[0048]64支撑件
[0049]65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电池组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组搭载于车辆。另外,附图是按附图标记的朝向观察的。另外,在本说明书等中,为了使说明简单清楚,将前后、左右、上下的各方向按照车辆的驾驶员观察的方向进行记载,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表示为Fr,将后方表示为Rr,将左方表示为L,将右方表示为R,将上方表示为U,将下方表示为D。
[0051]<车辆>
[005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0搭载于车辆V。车辆V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电动车辆,构成为能够通过利用蓄积在电池组20中的电力来驱动马达而行驶。电池组20载置于地板10,并且固定于地板10。在电池组20的上方配置车辆V的后排座椅RS。
[0053]地板10具有:前地板11,其构成车室CB的地板部;以及后地板12,其构成设置在车室CB的后方的行李厢LG的地板部等。前地板11和后地板12在后排座椅RS的下方连接起来。地板10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骨架框架部件(未图示)连结,由此,地板10固定在骨架框架部件上。
[0054]在前地板11的后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上弯部11a。另外,在前地板1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中央通道11b。中央通道11b以前地板11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在下方形成梯形的通道空间13。
[0055]在后地板12的前端部凹设有收纳凹部121。收纳凹部121具有在车宽方向上较长的四边形状的底壁部121a,电池组20载置于底壁部121a。
[0056]<电池组的整体结构>
[0057]如图1至图3所示,电池组20具备:电池模块30;冷却装置40,冷却电池模块30的冷却气体在该冷却装置40中流通;电池控制装置51,其控制电池模块30的充电和放电;接线台52,其将电池模块30与外部设备(未图示)电连接,并且安装有供电池模块30的充电电力和放电电力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具备:单元层叠体,其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的电池单元;放气通道,其将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所述放气阀相连;以及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单元层叠体和所述放气通道,该电池组能够从所述放气通道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排出气体,其中,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允许所述气体从所述放气阀向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流动,且限制异物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侵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还具备:管,其连接到所述放气通道,所述止回阀设置在比所述放气通道靠下游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管具备连接到所述放气通道的第一管和连接到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的第二管,所述止回阀设置于将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连接的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具备配置有所述单元层叠体和所述放气通道的壳体主体、以及覆盖所述壳体主体的罩,所述止回阀由止回阀保持部保持,所述壳体主体具备固定所述止回阀保持部的支撑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支撑件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底面向上方延伸设置,所述止回阀保持部从上方安装到所述支撑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组还具备:管,其连接到所述放气通道,所述止回阀保持部连接到所述管,所述管从水平方向连接到所述放气通道。7.一种电池组,具备:第一电池模块,其沿第一方向层叠有多个具有放气阀的电池单元;第一放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屋代健太池内俊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