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上用品的物理防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413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床上用品的物理防螨方法,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再将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和内料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床上用品复合织物,具有防水透湿性能,而且具有防螨、抗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即通过热塑性聚氨酯(TPU)膜复合层 压加工,使该复合织物具有物理防螨以及防水、防液体、透湿、透气等功效于一体的纺织品。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意自身居住的环境,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生 平均有超过6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 家庭、医院等室内空气污染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气体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甲 醛、苯、醚酯类等挥发性有机物;另一类是微生物污染物,如细菌、病毒、花粉和尘螨等。世界 卫生组织(WT0)把尘螨过敏引起的哮喘列为当今世界第六严重的健康问题。数以千计的尘 螨在床上,枕头,被褥,装饰织物和地毯里生存,它们会制造一种烈性的过敏原质,引起人类 急性哮喘的发作,对儿童老人的危害特别大,作为床上用品,防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持织 物清洁,更重要的是为防止传染疾病,保证人体健康和穿着。 但目前还没发现有用物理防螨方法获得的纺织品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该纺 织品作为新的一类功能性产品必需要得到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床上用品纺织品具物理防螨以及防水、防液体、透湿、透气等功效。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 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 i! m,再将所述热塑性 聚氨酯薄膜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和内料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 《5 ii m。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复合织物将防水、防液体、透气、透 湿以及防螨、抗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并符合生态要求,利于实施。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 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1和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2的一面采用热熔胶(PUR)点钜涂层3 贴合4,并使贴合4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 ii m,再将热塑性聚氨酯(TPU)薄膜3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PUR)点钜涂层5和内料层6贴合7得到复合织物8,并使贴合7后复合织物 的微孔直径《5 m。 本专利技术中,可通过电镜、色谱、光谱等分析热塑性聚氨酯(TPU)膜的组成、结构与性能,根据物理防螨机理,选择合适的TPU微孔结构薄膜,并将微孔热塑性聚氨酯薄膜与面料层织物复合,优化层压工艺,控制复合织物的微孔结构(即薄膜微孔直径),使微孔直径《5 i! m,以便阻止微生物主要是螨虫及排泄物的穿透。 通过本专利技术所得到的复合织物,其技术指标和参数如下图所示<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 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 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权利要求,其特征在于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再将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和内料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再将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和内料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床上用品复合织物,具有防水透湿性能,而且具有防螨、抗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文档编号D06M17/00GK101696552SQ20091005028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建达 申请人:嘉兴市正麒高新面料复合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上用品的物理防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新型纤维素纤维或新型纤维素与聚酯纤维混纺的面料和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再将所述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另一面采用热熔胶点钜涂层和内料层贴合,并使贴合后复合织物的微孔直径≤5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达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正麒高新面料复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