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甘草次酸-金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1413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甘草次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分子化合物领域,涉及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鲍曼不动杆菌作为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医院环境之中,成为医院常见的感染病原菌。目前,全世界各地报道的耐药性菌株感染病例数量不断上升,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菌株对于临床上常使用的舒巴坦/头孢哌酮复方制剂的耐药性不断攀升,甚至对作为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最后一线的替加环素与多粘菌素也出现了耐药现象。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毒副作用低的抗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众多的研究表明,金(Ⅰ)和金(Ⅲ)配合物已被评估为可能的抗菌剂。金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现已被证实不仅仅取决于金的含量,同时与金中心配位的配体有内在关系。但金配合物细胞毒性较大,安全性低限制了其使用。目前尚未见将金配合物用于抗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报道。
[0004]中药甘草具有抗炎、抗菌、保肝等作用。其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对于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耐药菌等都具有抗菌活性。但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即便是专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生素依然只是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抑制作用。目前尚未见甘草次酸用于抗鲍曼不动杆菌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为18α,18β

甘草次酸和金(Ⅰ)膦的配合物。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所述的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选自以下任意一种通式所示化合物:
[0011][0012]其中R1选自
[0013]R2选自PPh3、PTA;
[0014]R3选自H、取代或为取代的C3

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环基,其中杂原子为N或S,取代基选自C1

3的烷氧基,卤素,硝基。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R1选自R2选自PTA。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合成路线如下:
[0017][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在制备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在制备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或制备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0]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最低抑菌浓度为5μM。并且优选化合物4
‑1‑
2具有低细胞毒性,低基因毒性,制备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4和7的结构式。
[0023]图2是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4
‑1‑
2与ct

DNA的紫外光谱。
[0024]图3是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4
‑1‑
2与ct

DNA的荧光光谱。
[0025]图4是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4
‑1‑
2的粘度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应该理解,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内容是属于阐释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即不是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任何限制。
[0027]定义:
[0028]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的耐碳青霉烯类是指:按照CLSI的方法(纸片法或稀释法),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按CLSI

M100的标准判定为耐药(resistance)。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


酰胺抗生素,因其具有对β

内酰胺酶稳定以及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具有超广谱的、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及对β

内酰胺酶高度的稳定性。
[0029]TLC薄层层析技术,是以涂布于支持板上的支持物作为固定相,以合适的溶剂为流动相,对混合样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分离和鉴定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
[0030]MTT法是利用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臜,被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
[0031]IC
50
为50%抑制浓度即B/B0=50%时所对应的浓度,半数抑制是用来衡量抗体灵敏度的半数抑制越低,说明抗体的灵敏度越高。
[0032]MIC是指最低抑菌浓度,是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0033]基因毒性是指污染物能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生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程度。
[0034]实施例1: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0035]化合物3的合成方法:
[0036](1)称取化合物1(7.05g,1.0mmol),溴乙炔(2.30g,1.3mmol),碳酸钾(6.23g,3.0mmol),置于50mL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氮气保护,过夜室温反应。加入200mL水稀释,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四次。用30mL饱和食盐水润洗三次,浓缩,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粗产物,再过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纯化得到白色固状化合物2(收率30

78%)。
[0037](2)称取化合物2(492mg,1.0mmol),化合物8(1.3mmol),碳化二亚胺(572mg,1.5mmol),4

二甲氨基吡啶(121mg,0.5mmol),置于100mL二氯甲烷(DCM)中反应,氮气保护,于室温搅拌。反应结束后,再用150mLDCM萃取三次。浓缩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得粗产物,过柱层析(乙酸乙酯/石油醚=1:3)纯化得到白色固状化合物3(收率20

80%)。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其特征在于为18α,18β

甘草次酸和金(Ⅰ)膦的配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草次酸

金配合物,其特征在于选自一下任意一种通式所示化合物:其中R1选自R2选自PPh3、PTA;R3选自H、取代或为取代的C3

6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五元或六元杂环基,其中杂原子为N或S,取代基选自C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昆陈秀丽李福卫许玟朱紫妍施逸楠吴宇轩刁立硕王铂锐叶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