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4020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脱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包括SBR脱氮池,所述SBR脱氮池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药仓,所述加药仓的底部与转动杆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曝气管的下方设置分隔板,在完成曝气脱氮后,废水中会残留一定的总氮污泥,需要通过浮沉处理使总氮沉入池底再进行排放,在进行排放时,净化水容易被一并排出一部分,在排放总氮和污泥时,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脱氮
,特别是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BR模式是生物活性污水净化的一种,也叫做序批式的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将传统的曝气池、沉淀池有空间上的分布改为时间上的分布,形成一体化的节约型的构筑物,SBR的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内,完成废水的生化反应,固液分离,排水排泥,采用SBR模式进行高氨氮废水的脱氮加工能够减少净化所需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711459713.4中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高氨氮废水的氨氮脱除方法及装置,该适用于高氨氮废水的氨氮脱除方法及装置通过设置特定结构、组成的装置,可在较低药剂成本下,将废水中的氨氮不断以NH3的形式被抽出去除,但该适用于高氨氮废水的氨氮脱除方法及装置在进行净化后,池底会残留部分总氮残余和污泥需要清理,在进行总氮残余的排放时会携带大量的净化水一起排出造成净化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包括SBR脱氮池,所述SBR脱氮池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分隔板,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药仓,所述加药仓的底部与转动杆连通。
[0006]可选的,所述曝气管为空心板状,所述曝气管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曝气孔,所述曝气管在SBR脱氮池内等距分布,所述SBR脱氮池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曝气泵,所述曝气泵与曝气管的一端连通。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曝气泵和曝气管从SBR脱氮池的底部进行曝气处理,将曝气管等距分布能够使该装置的曝气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
[0008]可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顶部高度与曝气管的底部高度相等,所述分隔板的形状与曝气管的间隙形状相适配,所述SBR脱氮池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伸长时分隔板与曝气管交错将SBR脱氮池的底部分隔。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曝气管的下方设置分隔板,在完成曝气脱氮后,废水中会残留一定的氮,需要通过浮沉处理使总氮沉入池底再进行排放,在进行排放时,净化水容易被一并排出一部分,在排放总氮和污泥时,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从而在排出污泥和总氮的过程能够减少净化水的排出,提高净化水利用率。
[0010]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SBR脱氮池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0011]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抽水端的底部高度与曝气管的顶部高度相等。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抽水管直接从曝气管上方将净化水排出,避免净化水从底部排出与总氮接触影响脱氮效果的清理。
[0013]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废水管道连通,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抽真空装置。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SBR脱氮池顶部设置抽真空装置,在进行厌氧脱氮时能够直接将SBR脱氮池内的氧气抽出,将SBR脱氮池当做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减少在脱氮过程中废水的转移,也节省了废水净化所需的空间。
[0015]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底部两侧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清理刷,所述SBR脱氮池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清理刷的转轴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SBR脱氮池的底部设置电机驱动的清理刷,在进行污泥和总氮排放时,能够转动清理刷对附着在池底的大部分残留进行清理,加快污泥和总氮的排放效率。
[0017]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转动杆顶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再由齿轮驱动带齿条的转动杆转动从而实现搅拌杆对废水的搅拌处理。
[0019]可选的,所述转动杆和搅拌杆均为空心状态,所述搅拌杆的端部开设有出药口,所述转动杆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板,所述螺旋板位于加药仓内壁的内壁。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转动杆和搅拌杆设置为空心状态,使加药仓内的辅助药剂能够直接传递到搅拌杆,从搅拌杆的端部均匀添加进入废水中,在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能够带动螺旋板转动,从而使加药仓内的药剂能够沿着螺旋板的斜面匀速进入SBR脱氮池内,使该装置在进行脱氮过程中,药物添加和废水搅拌能够结合,使药物匀速均匀添加,提高药剂利用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SBR脱氮池完成曝气脱氮后废水中会残留一定的总氮污泥,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将上方净化水和下方总氮污泥进行分隔并通过排污管和抽水管分别排放。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1、该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通过曝气泵和曝气管从SBR脱氮池的底部进行曝气处理,将曝气管等距分布能够使该装置的曝气更加均匀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通过在曝气管的下方设置分隔板,在完成曝气脱氮后,废水中会残留一定的氮,需要通过浮沉处理使总氮沉入池底再进行排放,在进行排放时,净化水容易被一并排出一部分,在排放总氮和污泥时,启动电动推杆推动分隔板使其将曝气管的底部分隔封闭,从而在排出污泥和总氮的过程能够减少净化水的排出,提高净化水利用率,通过设置抽水管直接从曝气管上方将净化水排出,避免净化水从底部排出与总氮接触影响脱氮效果的清理。
[0024]2、该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通过在SBR脱氮池顶部设置抽真
空装置,在进行厌氧脱氮时能够直接将SBR脱氮池内的氧气抽出,将SBR脱氮池当做厌氧池进行厌氧处理,减少在脱氮过程中废水的转移,也节省了废水净化所需的空间,通过在SBR脱氮池的底部设置电机驱动的清理刷,在进行污泥和总氮排放时,能够转动清理刷对附着在池底的大部分残留进行清理,加快污泥和总氮的排放效率,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再由齿轮驱动带齿条的转动杆转动从而实现搅拌杆对废水的搅拌处理。
[0025]3、该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及方法,通过将转动杆和搅拌杆设置为空心状态,使加药仓内的辅助药剂能够直接传递到搅拌杆,从搅拌杆的端部均匀添加进入废水中,在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转动杆能够带动螺旋板转动,从而使加药仓内的药剂能够沿着螺旋板的斜面匀速进入SBR脱氮池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SBR脱氮池(1),所述SBR脱氮池(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曝气管(2),所述曝气管(2)的下方滑动连接有分隔板(3),所述SBR脱氮池(1)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底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杆(5),所述SBR脱氮池(1)顶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药仓(6),所述加药仓(6)的底部与转动杆(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2)为空心板状,所述曝气管(2)的顶部开设有若干曝气孔(7),所述曝气管(2)在SBR脱氮池(1)内等距分布,所述SBR脱氮池(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曝气泵(8),所述曝气泵(8)与曝气管(2)的一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高度与曝气管(2)的底部高度相等,所述分隔板(3)的形状与曝气管(2)的间隙形状相适配,所述SBR脱氮池(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伸长时分隔板(3)与曝气管(2)交错将SBR脱氮池(1)的底部分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脱氮池(1)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SBR脱氮池(1)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排污管(10),所述排污管(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SBR模式的高氨氮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BR脱氮池(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水管(11),所述抽水管(1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抽水泵(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淑元耿颖逯祯牛丽萍李帅锋赵仕沛杨苗青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