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393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检测节点与连接线夹连接;获取连接线夹产生的温度值;对产生的温度值进行信号处理;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网关端口;进行数据显示;针对连接线夹温度监测系统的特征和要求,进而通过温度的检测进行对比,再根据检测节点安装在连接线上,在检测到温度上升时通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网关端口,对各个连接线夹温度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接触网上安装连续测量温度的探头,对连接线的运行状态实时进行检测,并把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实现故障早起预测,达到预警功能。达到预警功能。达到预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线温度检测技术,尤其是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接触网连接线之间或各分段之间、承力索和接触线之间、线岔、锚段关节、站场各股道间等处,一般都使用各种连接线夹进行联接,保证接触网电流的畅通,满足牵引供电的需求;而温度监测是指采用各种埋入式测温装置对发热组件进行温度监测。
[0003]针对接触网连接线发热和烧损等问题,传统供电段在接触网连接线上粘贴“变色测温片”作为检测预防手段,但检测可靠性不高,还有人为误判的可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下,无法检测到检测对象的温升过程,预判性差以及无法对传感器的不稳定状态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6]步骤一,通过检测节点与连接线夹连接;
[0007]步骤二,获取连接线夹产生的温度值;
[0008]步骤三,对产生的温度值进行信号处理;
[0009]步骤四,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网关端口;进行数据显示。
[0010]具体地,所述步骤一进一步将温度传感器R3紧贴连接线夹,感知温度值的变化,将导线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温度传感器R3所在电阻上;所述检测节点,安装在接触网连接线夹处;对温度检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控制数据的进行传输。<br/>[0011]所述温度值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并将温度值转换为电阻值测量不同检测节点的温度,计算确定值对应的阻值;表达式如下:
[0012]R
t
=R01+AT
[0013]式中,R
t
为对应的阻值;R0为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电阻值;AT为被测电实时温度值。
[0014]具体地,根据温度传感器电压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通过阻值对电源进行引入反馈;获取电压信号的动态平衡;并获取输出电压值;表达式为:
[0015]V
C
=1+R1R2V
K
[0016]式中,V
C
为输出电压;R1和R2均为阻值参数;V
K
为参考电压。
[0017]具体地,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值,对运行过程中操作造成的故障扰动;根据构成的保护判据区分受扰状态与故障状态,作为行波保护的故障启动判据;进一步通过电压变化率将连接线夹上的故障与除对极线路故障以外的各类区外故障的区分开;由电压变化率构成的保护判据;判别故障是否发生在连接线上;
[0018]根据电流变化量判据的整定对极线路故障时的最大值,表达式如下:
[0019]K
x
=Δi
max
Δi
d
[0020]式中,K
x
为可靠系数;Δi
max
为极线路故障时的最大值;Δi
d
为电压变化率的定值。
[0021]具体地,所述连接线通过低电压水平判据的整定采用电压波动闭锁条件与电压返回条件配合;躲开故障初期电压波动的影响,以及对极线路上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出现的最小值;进行整定计算;表达式如下:
[0022]u
s
=K
x
u
o
[0023]式中,u
s
为连接线低电压水平的定值;K
x
为可靠系数;u
o
为对极连接线故障时躲开故障初期电压波后出现的最小值。
[0024]具体地,所述步骤三进一步通过信号处理把温度检测模块的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电压值,并读取AD转换值;然后根据通信协议,把数据打包成报文;发送给步骤四中所述网关端口;检查发送的报文是否符合正确;通过串口调试得出显示数据结果。
[0025]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26]通过检测节点与连接线夹连接;
[0027]获取连接线夹产生温度值的温度传感器模块;
[0028]对产生的温度值进行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模块;
[0029]用于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网关端口;进行数据显示的显示屏。
[0030]具体地,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包括稳压电路和测温电路;用于感应连接线夹的温升;并将温度信号变成被测量的电压信号;并传输给采集处理模块;
[0031]具体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可控硅D1、电阻R1、电阻R2、电容C1和电容C2;其中,所述可控硅D1负极端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输出端OUT1和电源+5V连接;所述可控硅D1正极端分别与地线GND、电阻R2一端、电容C1另一端和电容C2另一端连接;所述可控硅D1引脚1分别与电阻R1另一端和电阻R2另一端连接;
[0032]具体地,所述测温电路包括温度传感器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R3一端分别与电阻R6一端和输出端U1正极端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R3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一端和输入端U0负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4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一端和输出端U1负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5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另一端和输入端U0连接。
[0033]具体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把温度检测模块的模拟电压转换为数字电压值,并读取AD转换值;然后根据通信协议,把数据打包成报文;发送给步骤四中所述网关端口;检查发送的报文是否符合正确;通过串口调试得出显示数据结果。
[0034]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针对连接线夹温度监测系统的特征和要求,进而通过温度的检测进行对比,再根据检测节点安装在连接线上,在检测到温度上升时通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网关端口,对各个连接线夹温度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接触网上安装连续测量温度的探头,对连接线的运行状态实时进行检测,并把测量结果通过通信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实现故障早起预测,达到预警功能;通过电压变化率判据躲开运行中可能受到的扰动整定,按灵敏度的方式计算定值,满足区内连接线故障时应具有的灵敏性要求;通过阻值对电源进行引入反馈;获取电压信号的动态平衡;保持温度传感器电压信号转换过程中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3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稳压电路示意图。
[003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测温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3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及系统通过温度的检测进行对比,再根据检测节点安装在连接线上,在检测到温度上升时通过网络把数据发送到网关端口,对各个连接线夹温度信息进行查询;通过接触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检测节点与连接线夹连接;步骤二,获取连接线夹产生的温度值;步骤三,对产生的温度值进行信号处理;步骤四,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网关端口;进行数据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进一步将温度传感器R3紧贴连接线夹,感知温度值的变化,将导线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温度传感器R3所在电阻上;所述检测节点,安装在接触网连接线夹处;对温度检测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以及控制数据的进行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值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并将温度值转换为电阻值测量不同检测节点的温度,计算确定值对应的阻值;表达式如下:R
t
=R01+AT式中,R
t
为对应的阻值;R0为温度传感器对应的电阻值;AT为被测电实时温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电压信号转换过程中的不稳定现象;通过阻值对电源进行引入反馈;获取电压信号的动态平衡;并获取输出电压值;表达式为:V
C
=1+R1R2V
K
式中,V
C
为输出电压;R1和R2均为阻值参数;V
K
为参考电压;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值,对运行过程中操作造成的故障扰动;根据构成的保护判据区分受扰状态与故障状态,作为行波保护的故障启动判据;进一步通过电压变化率将连接线夹上的故障与除对极线路故障以外的各类区外故障的区分开;由电压变化率构成的保护判据;判别故障是否发生在连接线上;根据电流变化量判据的整定对极线路故障时的最大值,表达式如下:K
x
=Δi
max
Δi
d
式中,K
x
为可靠系数;Δi
max
为极线路故障时的最大值;Δi
d
为电压变化率的定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网连接线夹温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通过低电压水平判据的整定采用电压波动闭锁条件与电压返回条件配合;躲开故障初期电压波动的影响,以及对极线路上不同位置发生故障时出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