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53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安装工程中钢管安装施工领域。为了解决钢管对接焊缝打磨工作不方便,减少安全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包含打磨系统、导轨和行走系统;所述打磨系统布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行走系统布设在所述导轨上,可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环向行走系统,解决了人工打磨钢管焊缝的操作不便和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提高了焊缝打磨效率。焊缝打磨效率。焊缝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安装工程中钢管安装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安装工程领域中,钢管被广泛应用,经常作为给排水管道埋置于地下。施工时首先进行沟槽开挖,然后在沟槽内吊装焊接钢管。在钢管焊接完成后需要对钢管焊缝两侧飞溅、焊缝余高、药皮等进行打磨,其目的是为防止焊缝应力集中,同时为焊缝检测、防腐施工做准备。
[0003]现有焊缝打磨常采用人工手持角磨机打磨,但在作业沟槽内,对钢管底部打磨,需要工人钻至钢管底部,仰躺对焊缝打磨;对钢管顶部打磨时,需要搭设梯架。这对钢管对接焊缝打磨工作带来不方便且安全风险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通过自动控制环向打磨,提高钢管对接焊缝打磨效率。具体讲,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包含打磨系统,用于打磨钢管对接焊缝,还包含导轨和行走系统;所述导轨在待打磨钢管径向平面内,布设在所述钢管环向表面上;所述打磨系统布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行走系统布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行走系统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
[0006]优选地,所述导轨包含可调支撑;所述可调支撑能够调整高度,用于将所述导轨支撑在所述钢管表面的上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调支撑包含支撑底座、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钢管表面接触,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活动杆能够伸缩,用于调整所述可调支撑的高度,从而调整所述导轨与所述钢管表面的径向距离,确保所述可调支撑将所述导轨牢固地支撑在所述钢管表面的上方。
[000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可调支撑包含旋转手柄,所述固定杆是中空的结构,包含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壁布设内螺纹;所述活动杆布设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活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内外螺纹旋转接入所述固定杆的中空腔;所述旋转手柄布设在所述活动杆上,用于旋转所述活动杆,调整所述活动杆旋转接入所述固定杆程度,从而使所述活动杆伸缩,调整所述可调支撑的高度。使用时,旋转所述旋转手柄,控制所述活动杆进入所述固定杆的长度,从而控制所述活动杆伸缩距离,调整整个可调支撑高度,进一步调整所述导轨与待打磨钢管的径向距离,使得所述导轨牢固地架设在所述待打磨钢管环向表面上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采用包钢边橡胶块材质。
[0008]优选地,所述导轨包含由两块“U型”塑钢拼接而成的圆形框架和固定螺栓;每块所述“U型”塑钢端头底部设置带预留孔的连接件;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所述带预留孔的连接件,
将所述“U型”塑钢的端头与另一块所述“U型”塑钢端头牢固连接,组成一个圆形框架;所述行走系统布设在所述圆形框架上,所述打磨系统通过所述行走系统环向移动。
[0009]优选地,所述行走系统包含行走轮、轴杆、行走电机、接线控制盒和保护外壳;所述行走轮布设在所述导轨上,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所述行走电机通过所述轴杆与所述行走轮连接;所述行走电机驱动所述行走轮转动;所述行走系统通过所述行走轮在所述导轨上方环向行走;所述保护外壳是所述行走系统的外壳;所述打磨系统布设在所述保护外壳上;所述接线控制盒分别与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打磨系统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打磨系统运转。使用时,所述导轨布设在所述钢管对接焊缝上方,所述行走轮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实现所述行走系统和打磨系统在所述钢管对接焊缝上方行走移动,打磨系统沿着钢管对接焊缝打磨。实践中,可以让行走系统和打磨系统同时运转,行走系统行走速度取决于打磨系统的打磨情况;也可让行走系统走一小段停下来,打磨系统开始打磨,打磨完结后打磨系统停止,行走系统继续行走一小段,以此类推,周而复始。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轨横截面呈凹槽形设计,所述行走轮与所述导轨的凹槽匹配。这样设计的目的地是所述行走轮在所述导轨凹槽内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时不脱离所述导轨。
[0011]优选地,所述打磨系统包含钢丝刷、弹簧、旋转电机、散热风扇和固定钢板;所述打磨系统通过所述固定钢板与所述保护外壳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和散热风扇分别与所述固定钢板连接;所述钢丝刷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旋转电机连接,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所述钢丝刷工作,实施钢管对接焊缝打磨;所述散热风扇用于降低所述打磨系统运行温度;所述接线控制盒连接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散热风扇,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电机和所述散热风扇运转。
[0012]优选地,所述导轨设置两组,每组导轨底部对称设置四个可调支撑,用以将所述导轨固定在待打磨钢管上方;所述行走系统包含两组行走轮,每组行走轮连接一组导轨;所述行走系统通过所述两组行走轮,横跨在所述两组导轨之上。
[0013]优选地,所述打磨装置包含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通过所述接线控制盒分别连接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打磨系统,为所述行走电机和所述打磨系统运行供电;所述导轨上对称放置两台行走系统,所述两台行走系统环向行程是在所述导轨上对称设置的180
°
圆弧范围;所述两台行走系统行走方向一致。
[0014]使用时,打开供电系统,通过接线控制盒启动行走电机,使得行走系统环向移动;通过接线控制盒同时启动旋转电机,带动散热风扇、钢丝刷实施打磨工作。
[0015]本专利技术利用环向行走系统,带动打磨系统实现对钢管对接焊缝有效打磨,解决了人工打磨钢管焊缝的操作不便和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提高了焊缝打磨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断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纵断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行走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打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可调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轨连接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导轨;101、带预留孔的连接件;102固定螺栓;2、可调支撑;201、支撑底座;202、旋转手柄;203、活动杆;204、固定杆;3、行走系统;301、行走轮;302、轴杆;303、行走电机;304、接线控制盒;305、保护外壳;4、打磨系统;401、钢丝刷;402、弹簧;403、旋转电机;404、散热风扇;405、固定钢板;5、供电系统;6、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基本原理作进一步阐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0025]参见附图1和附图2,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包含打磨系统4、导轨1和行走系统3。所述打磨系统4用于打磨钢管6的对接焊缝;所述导轨1在待打磨钢管6的径向平面内,布设在所述钢管6环向表面上;所述打磨系统4布设在所述行走系统3上;所述行走系统3布设在所述导轨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包含打磨系统,用于打磨钢管对接焊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还包含导轨和行走系统,所述导轨在待打磨钢管径向平面内,布设在所述钢管环向表面上;所述打磨系统布设在所述行走系统上;所述行走系统布设在所述导轨上;所述行走系统沿着所述导轨环向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含可调支撑;所述可调支撑能够调整高度,用于将所述导轨支撑在所述钢管表面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包含支撑底座、活动杆和固定杆;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钢管表面接触,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杆一端连接,所述活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活动杆能够伸缩,用于调整所述可调支撑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包含旋转手柄,所述固定杆是中空的结构,包含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内壁布设内螺纹;所述活动杆布设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活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内外螺纹旋转接入所述固定杆的中空腔;所述旋转手柄布设在所述活动杆上,用于旋转所述活动杆;所述支撑底座采用包钢边橡胶块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对接焊缝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含由两块“U型”塑钢拼接而成的圆形框架和固定螺栓;每块所述“U型”塑钢端头底部设置带预留孔的连接件;所述固定螺栓通过所述带预留孔的连接件,将所述“U型”塑钢的端头与另一块所述“U型”塑钢端头牢固连接,组成一个圆形框架;所述行走系统布设在所述圆形框架上,所述打磨系统通过所述行走系统环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维学祁涛蒲兴元李洋昊姜志强肖茂杰任定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