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及其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48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包括四周设置的堤埂,堤埂内开设有环沟以及连通环沟的若干道横沟,横沟与相邻横沟或环沟之间设有种植沟;环沟、种植沟和横沟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种植沟沟底高程高于环沟、横沟沟底高程,横沟沟底高程高于环沟沟底高程;种植沟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内埂,沿着内埂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连通种植沟与环沟或横沟的连通水道;种植沟内种植蒲菜,环沟及横沟用于养殖小龙虾。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小龙虾、蒲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需求,实现蒲菜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相对独立操作,消除蒲菜种植水位调控和施肥等操作对小龙虾养殖的不利影响,实现池塘的一水两用、耦合生产,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及其种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及其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小龙虾养殖主要以稻虾综合种养为主。这种模式虽然具有多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1)水稻种植无法避开农药,可能危及小龙虾及其食品安全;(2)部分虾农重虾轻稻,耕地资源被侵占或损害;(3)小龙虾在水稻种植前被迫集中上市,导致养殖效益不高。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整个小龙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0003]“菜

渔”耦合种养模式是稻渔耦合种养模式外的另一种碳可持续循环发展模式。这种通过利用水生动物

水生蔬菜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水体空间和营养物质得到有效利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生蔬菜及水产品总产量,在我国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蒲菜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喜爱的水生蔬菜,在江苏淮安、云南建水、山东济南、河南淮阳等地域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形成了较为成熟种植技术和完善的产业体系。作为一种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喜水好肥,蒲菜特别适合在低洼地带种植。近年来,已有学者开始探索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祁曼华和张琦公开了一种香蒲草与淡水小龙虾生态混种养殖的技术方法(CN 108432677 A),明确了蒲菜与小龙虾混养的技术流程和技术要点。徐建明等(2021)初步探索了蒲菜小龙虾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模式,并对相关的种养要点进行了技术总结,这种小龙虾蒲菜耦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洼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规避稻虾综合种养的大部分弊端,为小龙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相比于传统单一的蒲菜种植,小龙虾蒲菜耦合种养也可以有效减少施肥量和农药使用量,增加种植户的生产效益。然而,当前小龙虾蒲菜耦合种养模式均是在蒲菜种植基础上混养小龙虾,并没有根据小龙虾和蒲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需求对种养池塘进行针对性的改造,仅仅在一定程度上沿用或者模仿了稻虾或藕虾耦合种养模式,不能发挥小龙虾蒲菜耦合种养的最大种养经济潜能。此外,由于肥力调控和水位控制是提高蒲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种植和采收过程中需要多次施肥和调控水位,而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水位过低无疑会缩小栖息繁衍空间,导致种内竞争激烈、生长速度变缓,而蒲菜种植过程中频繁的施肥也会增加小龙虾缺氧和氨中毒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以及配套的种养方法,解决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以提高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经济效益。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所述池塘包括四周设置的堤埂,所述堤埂内开设有环沟以及连通环沟呈纵向或横向平行的若干道横沟,所述横沟与相邻横沟或环沟之间设有种植沟;
[0006]其中,所述环沟、种植沟和横沟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所述种植沟沟底高程高于环沟、横沟沟底高程,所述横沟沟底高程高于环沟沟底高程;
[0007]所述种植沟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内埂,沿着所述内埂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连通种植沟与环沟或横沟的连通水道;所述种植沟内种植蒲菜,所述环沟及横沟用于养殖小龙虾。
[0008]优选的,所述环沟沟底高程为2m,环沟顶部宽度为4

6m,环沟底部宽度为1.8

2.2m。
[0009]优选的,所述横沟顶部宽度为3.0

4.0m,其底部宽度为2.0

2.5m;所述横沟底部高程高于环沟底部高程0.2

0.3m。
[0010]优选的,所述环沟靠近堤埂一侧由上而下设有上斜坡、外埂平台和下斜坡,所述上斜坡的水平面夹角为40
°‑
50
°
,所述下斜坡的水平夹角为50
°‑
60
°
;所述外埂平台的高程为0.4

0.5m,其宽度为0.4

0.5m;所述上斜坡下部、下斜坡上部分别种植有沉水植物。
[0011]优选的,所述种植沟两侧的内埂顶部形成内埂平台,所述内埂平台宽度为0.4

0.5m,内埂平台顶部高程高出种植沟内淤泥层0.2

0.3m;所述内埂平台外侧种植沉水植物。
[0012]优选的,所述沉水植物为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狐尾藻、苦草、黑藻、小茨藻、旱伞、铜钱草、伊乐藻、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长叶酒冠、绿萝、狸藻、角果藻、杉叶藻、水车前、伊乐藻、轮叶黑藻中的一种或组合。
[0013]优选的,所述连通水道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0.1

0.15m,在内埂每间隔5

8m设置一处连通水道。
[0014]优选的,所述环沟底部预埋有与堤埂外连通排水管。
[0015]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S1: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池塘改造:
[0017]L1:在冬季枯水期将池塘排干并曝晒1周以上;
[0018]L2:沿着池塘堤埂内侧四周开挖环沟,并修筑上斜坡、外埂平台和下斜坡,在环沟底部预埋排水管,夯实加固池塘的堤埂;
[0019]L3:沿环沟内部依次开挖种植沟和横沟,并将环沟或横沟内的表层淤泥回填至种植沟内,并保持种植沟内淤泥深度在0.3

0.4m;
[0020]L4:在种植沟两侧修筑截面为梯形的内埂,并在内埂下部预设连通水道;
[0021]L5:逐步向池塘注水,在注水过程中在上斜坡下端和下斜坡上端以及内埂平台外侧斜坡上端种植沉水植物,使池塘最终水位没过上斜坡;
[0022]步骤S2:虾苗放养:
[0023]在3

4月期间,在池塘的环沟和横沟内按照5000

7000尾/亩的投放密度投放小龙虾幼苗,放养规格为160

200尾/kg;按照小龙虾总生物量的3%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并通过适当肥水培育生物饵料;
[0024]步骤S3:蒲菜栽培:
[0025]M1:在5月下旬降低池塘水位至种植沟底部高程,在种植沟内按照种植沟的实际面积施放腐熟有机肥,施放量为1000kg/亩,并对对种植沟进行耕翻和整平;
[0026]M2:在6月上旬开始选苗定植,抬高池塘水位0.2

0.3m,使水经由连通水道进入种植沟内,将秧龄5~6叶的蒲菜幼苗按照50cm*50cm株行距植入种植沟中,埋入深度为15

20cm;
[0027]M3:蒲菜种植后,按照0.3m/月的水位上升速度逐步抬高池塘水位至最高水位;
[0028]步骤S4:成虾捕捞:
[0029]N1:从5月中旬开始,在外埂平台或内埂平台处投放粗网目虾笼,捕捞小龙虾成虾;
[0030]N2:在环沟的外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包括四周设置的堤埂(1),所述堤埂(1)内开设有环沟(2)以及连通环沟呈纵向或横向平行的若干道横沟(4),所述横沟(4)与相邻横沟(4)或环沟(2)之间设有种植沟(3);其中,所述环沟(2)、种植沟(3)和横沟(4)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所述种植沟(3)沟底高程高于环沟(2)、横沟(4)沟底高程,所述横沟(4)沟底高程高于环沟(2)沟底高程;所述种植沟(3)沿着其长度方向两侧设有内埂(31),沿着所述内埂(31)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连通种植沟(3)与环沟(2)或横沟(4)的连通水道(32);所述种植沟(3)内种植蒲菜,所述环沟(2)及横沟(4)用于养殖小龙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2)沟底高程为2m,环沟顶部宽度为4

6m,环沟底部宽度为1.8

2.2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沟(4)顶部宽度为3.0

4.0m,其底部宽度为2.0

2.5m;所述横沟(4)底部高程高于环沟(2)底部高程0.2

0.3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2)靠近堤埂(1)一侧由上而下设有上斜坡(21)、外埂平台(22)和下斜坡(23),所述上斜坡(21)的水平面夹角为40
°‑
50
°
,所述下斜坡(23)的水平夹角为50
°‑
60
°
;所述外埂平台(22)的高程为0.4

0.5m,其宽度为0.4

0.5m;所述上斜坡(21)下部、下斜坡(23)上部分别种植有沉水植物(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沟(3)两侧的内埂顶部形成内埂平台(33),所述内埂平台(33)宽度为0.4

0.5m,内埂平台(33)顶部高程高出种植沟(3)内淤泥层0.2

0.3m;所述内埂平台(33)外侧种植沉水植物(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7)为金鱼藻、马来眼子菜、狐尾藻、苦草、黑藻、小茨藻、旱伞、铜钱草、伊乐藻、穿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长叶酒冠、绿萝、狸藻、角果藻、杉叶藻、水车前、伊乐藻、轮叶黑藻中的一种或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水道(32)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0.1

0.15m,在内埂(31)每间隔5

8m设置一处连通水道(3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沟(2)底部预埋有与堤埂(1)外连通排水管(5)。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

8任一所述的池塘的小龙虾与蒲菜耦合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池塘改造:L1:在冬季枯水期将池塘排干并曝晒1周以上;L2:沿着池塘堤埂(1)内侧四周开挖环沟(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诗语李扬黄梦婷蔡珂瑶焦慧玲朱秋璟李郡茹罗思聂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