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36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依靠接水箱装满水后重力增加来拉动挡水门关闭,不依靠电力、人力来启动,完全依靠外部水流情况进行关闭,避免了暴雨期间因停电导致无法启动装置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安全系数。当特大暴雨或洪涝灾害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完美的解决的水流进入到地下车库的问题,避免了因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对地下车库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灾害损失,为建筑居住和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城市在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情况下不能快速排水,使得地下室车库有大量进水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的安全隐患的问题。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情况下,城市排水系统往往不能有效的实现快速排水。现在城市的多数建筑都有地下车库,若不能实现有效快速排水,将会导致地下车库大量进水,损坏地下车库内的设备、汽车等,进而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同时若带电设备遇水,会导致漏电短路,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及其防洪方法,以解决现有城市在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情况下不能快速排水,使得地下室车库有大量进水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包括:
[0006]地下室的汽车坡道,所述汽车坡道的上端开设有截水沟和排水沟,所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排水沟的远离所述汽车坡道的下端的一侧;
[0007]挡水门,所述汽车坡道的相对两侧分别构筑有侧墙,所述侧墙与所述汽车坡道围合形成进出通道,所述挡水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墙的相对侧,所述汽车坡道安装有用于支抵所述挡水门以令所述挡水门封闭所述进出通道的止退件;
[0008]接水箱,一侧墙的外侧形成有容置坑,所述接水箱可升降地吊设于所述容置坑中,所述一侧墙开设有设置于所述挡水门的下游方向的穿孔,所述穿孔中可活动地穿设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水门,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水箱;
[0009]引水管,安装于所述一侧墙的外侧,所述引水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架设于所述接水箱的上方,在地面雨水流经所述截水沟并流入所述排水沟后,所述地面雨水经由所述引水管汇入所述接水箱中,所述接水箱在承接所述地面雨水后下坠以令所述拉索牵引所述挡水门,所述挡水门转动并支抵于所述止退件以封闭所述进出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容置坑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支撑于所述接水箱。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2]进一步的,另一侧墙可转动地安装有挡水门,所述汽车坡道埋设有贯穿所述汽车坡道的相对两侧的预埋管,所述预埋管中可活动地穿设有另一拉索,所述另一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水箱。
[0013]进一步的,所述止退件设置于所述汽车坡道的中部,在所述挡水门封闭所述进出
通道时,所述止退件支抵于两挡水门的对接侧。
[0014]进一步的,两所述侧墙的相对侧分别形成有隐藏门洞,所述隐藏门洞具有面向所述汽车通道的上端的上游侧壁和背向所述汽车通道的上端的下游侧壁,所述挡水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下游侧壁,在所述止退件支抵于所述两挡水门的对接侧时,所述两挡水门抵靠于所述下游侧壁。
[0015]进一步的,所述截水沟和所述排水沟同向设置。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的防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地面雨水流向截水沟;
[0018]在所述截水沟中灌满所述地面雨水后,所述地面雨水流经所述截水沟并流入排水沟;
[0019]所述地面雨水经由引水管汇入接水箱中;
[0020]在承接所述地面雨水后,所述接水箱下坠,使得拉索牵引所述挡水门;
[0021]所述挡水门转动并支抵于所述止退件以封闭所述进出通道,避免所述地面雨水经由所述进出通道倒灌地下室。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依靠接水箱装满水后重力增加来拉动挡水门关闭,不依靠电力、人力来启动,完全依靠外部水流情况进行关闭,避免了暴雨期间因停电导致无法启动装置的问题,提高了使用安全系数。当特大暴雨或洪涝灾害时,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完美的解决的水流进入到地下车库的问题,避免了因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对地下车库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灾害损失,为建筑居住和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且本专利技术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易于操作,不增加过多成本。
附图说明
[002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挡水门隐藏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9]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包括:地下室的汽车坡道1、挡水门2、接水箱3、引水管4。
[0030]在本实施例中,地下室的汽车坡道1倾斜设置。地下室通过汽车坡道使得汽车通过进出地下室。汽车坡道1的相对两侧分别构筑有侧墙11。侧墙11与汽车坡道1围合形成进出
通道。汽车坡道1的两侧的侧墙11的上部浇筑有顶板。
[0031]汽车坡道1的上端(即汽车坡道的靠近地面室外的一端)开设有截水沟a和排水沟b。截水沟a设置于排水沟b的远离汽车坡道1的下端的一侧。
[0032]挡水门2可转动地安装于侧墙11的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挡水门2竖向设置。挡水门具有相对的一铰接端和一自由端。挡水门的铰接端通过铰接轴可转动地安装于侧墙的内侧。
[0033]汽车坡道1安装有止退件12。止退件12用于支抵挡水门2以令挡水门2封闭进出通道。
[0034]在本实施例中,一侧墙11的外侧形成有容置坑。接水箱3则可升降地吊设于容置坑中。一侧墙11开设有设置于挡水门2的下游方向的穿孔。一侧墙11上的穿孔中可活动地穿设有拉索31。拉索31的一端连接于挡水门2。拉索31的一端连接于接水箱3。
[0035]引水管4安装于一侧墙11的外侧。引水管4的一端连通于排水沟b。引水管4的另一端架设于接水箱3的上方。
[0036]在本实施例中,截水沟a和排水沟b同向设置。截水沟连通于市政管网。小流量的地面雨水在进入截水沟内能及时排入市政管网。而当地面雨水流量较大时,截水沟则不能及时将地面雨水排入市政管网,所以其余的地面雨水则只能越过截水沟而流向排水沟。
[0037]在地面雨水流经截水沟a并流入排水沟b后,地面雨水经由引水管4汇入接水箱3中。接水箱3在承接地面雨水后下坠以令拉索31牵引挡水门2。挡水门2转动并支抵于止退件12以封闭进出通道,进而将地面雨水抵挡在挡水门的外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的汽车坡道,所述汽车坡道的上端开设有截水沟和排水沟,所述截水沟设置于所述排水沟的远离所述汽车坡道的下端的一侧;挡水门,所述汽车坡道的相对两侧分别构筑有侧墙,所述侧墙与所述汽车坡道围合形成进出通道,所述挡水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侧墙的相对侧,所述汽车坡道安装有用于支抵所述挡水门以令所述挡水门封闭所述进出通道的止退件;接水箱,一侧墙的外侧形成有容置坑,所述接水箱可升降地吊设于所述容置坑中,所述一侧墙开设有设置于所述挡水门的下游方向的穿孔,所述穿孔中可活动地穿设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挡水门,所述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水箱;引水管,安装于所述一侧墙的外侧,所述引水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水沟,所述引水管的另一端架设于所述接水箱的上方,在地面雨水流经所述截水沟并流入所述排水沟后,所述地面雨水经由所述引水管汇入所述接水箱中,所述接水箱在承接所述地面雨水后下坠以令所述拉索牵引所述挡水门,所述挡水门转动并支抵于所述止退件以封闭所述进出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坑安装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支撑于所述接水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重力式防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重力式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黄浩杨高峰刘坤徐楠渠浩然邢宇李文强张生葛巧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科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