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浓密机进料装置及浓密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23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4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浓密机进料装置及浓密机,涉及浓密机技术领域。所述浓密机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道;扰流板,各个扰流板设置在进料管道内,扰流板内设置有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转轮组件,一个扰流板上设置有一个转轮组件,转轮组件能够相对扰流板旋转,转轮组件上设置有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与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连通;叶片,一个转轮组件上设置有多个与转轮组件随动且沿转轮组件圆周方向设置的叶片,每个叶片上均设置有叶片絮凝剂通道,每个叶片絮凝剂通道均与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连通以及进料管道连通;第一絮凝剂供料装置,其与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连通。本申请可以解决絮凝剂只能与液面上的待沉降矿浆接触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浓密机进料装置及浓密机


[0001]本申请涉及浓密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浓密机进料装置及浓密机。

技术介绍

[0002]浓密机(thickener)是基于重力沉降作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可将含固重为10%~20%的矿浆通过重力沉降浓缩为含固量为45%~55%的底流矿浆,借助安装于浓密机内慢速运转(1/3~1/5r/min)的耙的作用,使增稠的底流矿浆由浓密机底部的底流口卸出。
[0003]浓密机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待沉降矿浆与絮凝剂进行混合从而实现待沉降矿浆的快速沉降,然后,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絮凝剂是通过喷洒的方式喷洒至进料管道内进行与待沉降矿浆的混合,但是由于絮凝剂添加时添加点单一且絮凝剂密度小于矿浆密度,导致絮凝剂仅存在于浆体的上部。混合浆体没有经过充分的混合,料浆中的颗粒无法有效与絮凝剂分子结合形成大的聚团,从而影响絮凝效果。
[0004]并且进料管道通常长度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管道长度内进行充分的混合,也是现有技术的难点之一。
[0005]尤其是,在待沉降矿浆进料时,通常会根据沉降情况进行进料量的调整,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密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机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道(1),所述进料管道(1)上设置有进料口(11)以及出料口(12);扰流板(2),所述扰流板(2)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扰流板(2)设置在所述进料管道(1)内,每个扰流板(2)内均设置有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转轮组件(3),所述转轮组件(3)的数量为多个,各个所述转轮组件(3)均设置在所述进料管道(1)内,一个扰流板(2)上设置有一个转轮组件(3),所述转轮组件(3)能够相对所述扰流板(2)旋转,所述转轮组件(3)上设置有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所述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与所述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连通;叶片(4),所述叶片(4)的数量数量为多个,一个转轮组件(3)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转轮组件(3)随动且沿转轮组件(3)圆周方向设置的叶片(4),每个叶片(4)上均设置有叶片絮凝剂通道,每个叶片絮凝剂通道均与所述转轮组件絮凝剂通道连通,且每个叶片絮凝剂通道与所述进料管道连通;第一絮凝剂供料装置(5),所述第一絮凝剂供料装置(5)与所述扰流板絮凝剂通道连通;其中,待沉降矿浆自所述进料管道(1)的进料口(11)进入,并自所述进料管道(1)的出料口(12)流出;所述第一絮凝剂供料装置(5)用于将絮凝剂通过所述扰流板絮凝剂通道、叶片絮凝剂通道提供至所述叶片絮凝剂通道内;所述转轮组件(3)用于在位于所述进料管道(1)内的待沉降矿浆的推动下旋转,从而使位于所述转轮组件(3)上的叶片(4)的叶片絮凝剂通道内的絮凝剂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进入所述进料管道(1)内并与所述待沉降矿浆混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密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密机进料装置进一步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喷淋组件均包括喷洒头(61)以及与喷洒头(61)连接的喷洒管道(62),所述喷洒头(61)设置在所述进料管道(1)内;第二絮凝剂供料装置(7),所述第二絮凝剂供料装置(7)与所述喷洒管道(62)连接,用于为所述喷洒头(61)提供絮凝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浓密机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管道(1)连接,所述扰流板(2)的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21)与所述转轮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侯涛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