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316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含预混系统、混合系统、填料系统、转轴系统、第一搅拌系统、第二搅拌系统和推进系统。所述的预混系统是由壳体形成的、以竖直转轴为圆心的圆筒状塔式混合反应釜,其内部包含一组连接在转轴并随之转动的塔板,所述的塔板进一步分为第一塔板组和第二塔板组。所述推进系统包含一组位于壳体内部底面的推进器和一个位于各推进器底部并与其相连的推进杆。所述的第二搅拌系统是一组连接在第二转轴上并随之转动的叶轮,所述每一叶轮包含有旋转轴、刮料板和具有凹凸齿轮的旋转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级卧式混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 混合装置,属于机械混合设备领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进行混合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复原米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谷物的固体粉末和水等液体进行均勻混合,得到粘 度高的固液混合物,而上述固液混合物中,又需要进一步均勻添加各种固体和/或液体添 加剂。而上述各种物料需要均勻分布在所得固液混合物中,以使得制得的复原米的各物质 含量符合标准。由于谷物的固体粉末颗粒较细、不能溶于水,且一旦与水混合,就会变成粘度高的 混合物。在生产中,将液体添加到固体粉末中进行混合、将固体粉末添加到液体中进行混 合、将液体和固体粉末同时添加进行混合时,不仅会产生部分固体粉末和液体粘成团状,而 剩余的谷物固体粉末和液体无法混合的情况,而且还会在液体中产生固体粉末的二次凝聚 颗粒,即,粉团。并且由于谷物的固体粉末与水混合后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的粘度高,其后进 一步添加的各种液体、固体粉末、添加剂等,难以均勻的分布在其中。尤其是固体粉末与粘 度高的固液混合物的混合过程中,也会产生固体粉末的二次凝聚颗粒即,粉团。上述粉团 外部是粉末与水或高粘度固液混合物的混合物,而内部则是没有混合的固体粉末。并且即 便在混合过程中进行搅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混合不均勻,而已经产生的二次凝聚再 次分散到液体或混合物中十分困难。如果固体粉末和液体混合得到的固液混合物的粘度高 时,上述现象更加显著,均勻混合难度更大。同时,如果需要同时向粘度高的固液混合物中 添加液体和固体粉末,添加的液体和固体粉末之间由于混合也会带来二次凝聚问题。如果采用少量的液体、固体粉末、添加剂和粘度高的固液混合物进行搅拌混合,虽 然可以得到较为均勻的混合物,但是混合的速度较慢,所得混合物较少,无法满足大批量的 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基于日本专利申请278598/202、21188/2003、185502/2003的中国专利申请 031649084中,公开了一种搅拌混合装置及搅拌混合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近似圆筒状的混 合容器,其内部具有搅拌叶片,粉体和液体通过不同的入口进入混合容器,然后在搅拌叶片 的搅拌下,进行混合。搅拌叶片之间形成了分隔室,从而将粉体和液体分隔成若干组进行混 合,然而在实际混合过程中,无法良好的进行分组混合,并且混合容器的内壁上会存积又大 量混合物,无法被均勻搅拌。并且该装置不适用于粉体与高粘度固液混合物的混合。PCT国际申请PCT/US2003/011426中,公开了一种混合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底部 充满液体的桶,一个插入液体中并且内部具有旋转叶片的竖直导管,固体粉末从该竖直导 管从上至下的添加之导管中具有液体的部分,并在搅拌叶片的作用下,和液体进行混合,然 后再分散到导管外侧的桶中和液体进行进一步的混合。然而该设备适用于将少量的固体粉 末分散到大量的液体中,并且所得固液混合物不能具有较高粘度,否则将会堵塞导管。基于日本专利的中国专利申请03122966. 2中,公开了一种粉体和液体的混合装 置及其方法,该装置中粉体从混合容器的顶部发散落下,然后在下落过程中与容器四周喷 射的液体相互混合。虽然这种混合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粉体和液体进行分散混合,避 免粉团产生,然后并不是所有下落的粉体都可以和喷射的液体进行混合,未混合的粉体和 液体落到混合容器的底部,仍不能进行均勻混合。同时,具有高粘度的固液混合物无法从容 器四周喷射,故该装置不适用于粉体与高粘度固液混合物的混合。中国专利申请200410084721. 1中,公开了一种立式固液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该 装置包含一组沿着混合容器内壁设置的挡板,将混合容器划分成若干中空的搅拌室,然后 利用混合容器中央的一组搅拌叶片搅拌各搅拌室内的粉体和液体进行混合。然而由于水 平中空的搅拌室的存在,从混合容器顶部投料的各物料将会大量积攒在上部的几个搅拌室 内,而导致各个搅拌室内物料分布的不均,同时如果粉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具有较高粘度的 话,该混合物也将因各个挡板及搅拌室的存在而阻塞混合容器。同时单一的粉体添加入口, 会导致物料在混合容器的横截面上不能沿各个方向均勻分布。同时中国专利200610011506. 8和欧洲专利EP06113920. 0分别公开了两种静态混合装置,利用各物料的分流,进行混合,然而上述装置不适用于粉体与高粘度固液混合物的混合o同时中国专利200410090534.4中,公开了一种内部具有搅拌叶片的整体固液混 合装置,粉体和液体分别从整体固液混合装置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注入装置中,然后利用 叶片进行搅拌混合。然而这种装置无法解决需要同时向具有高粘度的固液混合物中添加液 体和固体粉末,并同时避免添加的液体和固体粉末之间产生粉团的问题。除上述外,中国专利 200510009386. 3,200510042674. 9,200510129550. 4, 200510103613. 9等也都公开了多种混合装置,然而上述装置仍旧未能解决粘度高的固液混 合物和液体、固体粉末、添加剂等按一定配比进行均勻混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通过该 装置可以将固体粉末和液体按一定配比进行均勻混合,特别适用于混合后粘度高的固体粉 末和液体的均勻混合,同时也可以将混合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进一步和固体粉末、液体、添加 剂等按一定配比进行均勻混合,特别适用于粘度高的固液混合物和固体粉末、液体、添加剂 的均勻混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进 行混合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将固体粉末和液体按一定配比进行均勻混合,特别适用于 混合后粘度高的固体粉末和液体的均勻混合,同时也可以将混合得到的固液混合物进一步 和固体粉末、液体、添加剂等按一定配比进行均勻混合,特别适用于粘度高的固液混合物和 固体粉末、液体、添加剂的均勻混合。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两级卧式混合装置包含预混系统、混合系统、填料系统、转轴 系统、第一搅拌系统、第二搅拌系统和推进系统。所述的预混系统通过输料系统与混合系统相互连接,或直接与混合系统相互连 接。所述的预混系统是由壳体形成的、以水平转轴为圆心的圆筒状卧式预混装置,其 内部包含一组连接在转轴并随之转动的塔板,所述的塔板进一步分为第一塔板组和第二塔 板组。所述第一塔板组和第二塔板组的各塔板相间分布,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塔板之间形成 一个分隔混合室,从而通过各塔板将卧式预混装置划分成一组相互连通的分隔混合室。所述第一塔板组是一组连接在转轴并随之转动的塔板,所述的每一个塔板包含 2 6片由分隔板和刮料片组成的塔板片,各塔板片间的间隔角相等。所述的分隔板的一端 连接在转轴上,另一端连接有刮料片。所述的分隔板为圆心角度为20° 60°的扇形结构,其内径与转轴外径相等,其 外径为卧式预混装置壳体内径与刮料片厚度之差。所述的分隔板与竖直面成0° 30°夹 角,优选为20°夹角。所述的刮料片为扇形结构,其圆心角度与其所连接的分隔板圆心角度相等,其内 径与分隔板的外径相等,其外径与卧式预混装置壳体的内径相等。所述的刮料片与壳体的内壁相切,并留有2mm 20mm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重分散系统的两级卧式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预混系统(1)、混合系统(2)、填料系统(4)、转轴系统(5)、第一搅拌系统(6)、第二搅拌系统(7)和推进系统(100);所述的预混系统(1)是由壳体(101)形成的、以水平转轴(103)为圆心的圆筒状卧式预混装置,其内部包含一组连接在转轴(103)并随之转动的塔板,所述的塔板进一步分为第一塔板组和第二塔板组;所述第一塔板组和第二塔板组的各塔板相间分布,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塔板之间形成一个分隔混合室,从而通过各塔板将卧式预混装置划分成一组相互连通的分隔混合室(109);所述的推进系统(100)是位于壳体内部底面的一组推进器(1000);所述的混合系统(2)包含由第一腔壳(202)组成的第一腔体(205)、由第二腔壳(203)组成的第二腔体(206);所述的第一腔壳(202)和第二腔壳(203)是相交的两个中空圆筒结构,两者的轴心相互平行;所述的第一腔体(205)与第二腔体(206)相互连通;所述的预混系统(1)通过输料系统(3)与混合系统(2)相互连接,或直接与混合系统(2)相互连接;所述的转轴系统(5)包含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转轴(501)和第二转轴(502),二者分别位于所述的第一腔体(205)和第二腔体(206)内部并通过圆心;所述的第一搅拌系统(6)是一组连接在第一转轴(501)上并随之转动的叶轮,所述的每一个叶轮包含2~4片包含有搅拌片(602)和刮料板(603)的叶片,叶片间的间隔角相等;所述的第二搅拌系统(7)是一组连接在第二转轴(502)上并随之转动的叶轮,所述的每一个叶轮包含有旋转轴(701)、刮料板(702)和具有凹凸齿轮的旋转装置(7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亦晨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