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303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隔油处理预处理,格栅过滤,调节池调节pH,组合生物滤池循环流化,生物降解等步骤,通过利用豆渣为碳前驱体,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高吸附性能的豆渣生物填料,豆渣生物填料作为挂膜载体,达到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关键的,豆渣的二次利用于豆油废水,极大的降低了水处理成本,实现了该领域的豆类废弃物资源的内循环再利用。该领域的豆类废弃物资源的内循环再利用。该领域的豆类废弃物资源的内循环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豆制油生产工艺主要有预榨、浸出和炼油三个阶段,大豆豆油废水主要来源于浸出和炼油两个工段,包括碱炼废水、离心机冲洗水、浸出车间的冷凝器排水等加工过程排放的废水。这类废水的特征是油脂和有机物含量高,直接排放环境污染大。
[0003]大豆豆油废水中的营养成分比例适合生化处理,可生化性好,现有的一些豆油废水处理技术还存在步骤繁杂、设备要求高、废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4]豆渣是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不溶性残渣,作为豆制品制作工艺中产生的废弃物,产量特别大,大多数豆渣都被当做废弃物丢弃或长时间堆积,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其主要用途仅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附加值低,造成主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0005]豆制品行业是薄利行业,且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难以承担废水处理的成本,因此,豆制品废水、废弃物的高值利用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
[0006]豆渣作为一种含碳源,同大豆豆油废水的生化处理或可存在相应关联,因此,寻找一种将大豆生产工艺过程中废弃资源再利用于废水处理的方法工艺,是提高大豆产业资源附加值的良好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通过预处理,格栅过滤,调节pH,好氧生物法生物降解,沉淀泥水分离等步骤,实现了大豆豆油废水的良好处理,显著降低了CODcr,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豆渣为碳前驱体,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高吸附性能的豆渣生物填料,豆渣生物填料作为挂膜载体,达到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关键的,豆渣的二次利用于豆油废水,极大的降低了水处理成本,实现了该领域的资源内循环利用。
[0008]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大豆豆油废水在竖流式初沉池中隔油处理,废水浮油回收进入贮油池,得到预处理废水;S2:预处理废水格栅过滤,输送调节池,加入氢氧化钙,过滤;S3:再将废水引流至组合生物滤池,曝气处理;S4:向组合生物滤池喷洒豆渣生物填料,废水出水至二沉池,沉淀,泥水分离,再回流至组合生物滤池,循环一次后通过曝气装置补充氧气,循环流化,生物降解;S5:二沉池底部污泥自流进入泥浓缩池,生物降解后的废水过滤,输送储水池,达标外排;所述豆渣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豆渣混合成孔剂、水,搅拌混合,烘干,炭化,加入聚丙烯酸钠,负载微生物菌种,得到豆渣生物填料。
[0009]进一步的,S2中,所述格栅的栅条间隙为4mm,格栅倾角为50~65
°
,格栅渠道内水流速度为0.5~0.8m/s。
[0010]进一步的,S2中,所述过滤为格网过滤。
[0011]进一步的,S2中,加入氢氧化钙时,开启碱液计量泵A调节调节池pH值,维持调节池pH值为7~8.5,开启调节池搅拌器进行搅拌,提高混合效率。
[0012]进一步的,S4中,所述二沉池底部铺设石英砂。
[0013]进一步的,S5中,所述储水池,还用于在循环生物降解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利用生物降解后废水对所述组合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并在反冲洗结束后通过所述组合生物滤池向所述储水池输送冲洗废水。
[0014]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上述豆渣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豆渣预处理:清洗豆渣去除水溶性物质,乙醇浸泡过滤,干燥;(2)模板构建:将豆渣混合成孔剂,加水浸渍,搅拌混合,烘干水分,炭化;(3)加入聚丙烯酸钠,负载微生物菌种,得到豆渣生物填料。
[0015]进一步的,所述豆渣与聚丙烯酸钠的质量比为50~80:1。
[0016]进一步的,所述成孔剂为K2CO3。
[0017]进一步的,所述炭化温度为300~500℃。
[0018]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菌种为COD降解菌,包括但不限于乙酸钙不动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黄杆菌、红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流杆杆菌。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豆渣制备了豆渣生物填料,将其应用于大豆豆油的废水处理,极大的降低了水处理成本,实现了该领域的资源内循环利用,其次为了保障豆渣生物填料挂膜效率、生物降解能力,本专利技术适配了隔油处理、格栅过滤、调节pH等工艺步骤,处理后的废水可生化性好,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豆渣生物填料的生物降解效果,且菌体自然沉降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成本极低,处理过程能耗低,尤其适用于规模较小的豆制品企业,实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1]图1为按实施例1中的方法制备的豆渣生物填料SEM图;图2为按实施例1中的方法改变炭化温度为350℃烧制的豆渣生物填料SEM图;图3为按实施例1中的方法但不添加成孔剂K2CO3的豆渣生物填料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专利技术。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物料成分和用量进行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3]实施例1
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大豆豆油废水在竖流式初沉池中隔油处理,废水浮油回收进入贮油池,得到预处理废水;S2:预处理废水格栅过滤,格栅的栅条间隙为4mm,格栅倾角为65
°
,格栅渠道内水流速度为0.5m/s,输送调节池,加入氢氧化钙,开启碱液计量泵A调节调节池pH值,维持调节池pH值为8左右,开启调节池搅拌器进行搅拌(150r/min),搅拌60min提高混合效率,聚乙烯隔网过滤;S3:再将废水引流至组合生物滤池,曝气10h处理;S4:向组合生物滤池喷洒100g/m3豆渣生物填料,废水出水至二沉池,二沉池底部铺设石英砂,废水污泥沉淀,泥水分离,再回流至组合生物滤池,循环一次后通过曝气装置补充氧气,循环流化,原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在此得到降解和净化,好氧菌以填料为载体,挂膜,有机物分解;S5:二沉池底部污泥(包含部分自然沉降菌体)自流进入泥浓缩池,生物降解后的废水过滤,输送储水池,所述储水池还用于在循环生物降解次数满足预设次数时,利用生物降解后废水对所述组合生物滤池进行反冲洗,并在反冲洗结束后通过所述组合生物滤池向所述储水池输送冲洗废水,最后,储水池的水质达标外排。
[0024]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中,将填料作为载体,其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充氧后废水以一定流速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填料的关键特征在于良好的挂膜效率,能充分同废水接触,因而需要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大孔径,受到活性炭颗粒思路的启发,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豆渣作为一种纯净的碳前驱体,可以制备一些介孔碳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大豆豆油废水在初沉池中隔油处理或气浮处理,得到预处理废水;S2:预处理废水格栅过滤,输送调节池,加入氢氧化钙,过滤;S3:再将废水引流至组合生物滤池,曝气处理;S4:向组合生物滤池喷洒豆渣生物填料,废水出水至二沉池,沉淀,泥水分离,再回流至组合生物滤池,循环一次后通过曝气装置补充氧气,循环流化,生物降解;S5:二沉池底部污泥自流进入泥浓缩池,生物降解后的废水过滤,输送储水池,达标外排;所述豆渣生物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豆渣混合成孔剂、水,搅拌,烘干,炭化,加入聚丙烯酸钠,搅拌混合,负载微生物菌种,得到豆渣生物填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格栅的栅条间隙为4mm,格栅倾角为50~65
°
,格栅渠道内水流速度为0.5~0.8m/s。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过滤为格网过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豆油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加入氢氧化钙时,开启碱液计量泵A调节调节池pH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奎刘长新郭洪刚康训涛孙建泉曹延顺穆洪静盛希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