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84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为:监控箱工作过程中导致内部温度过高,监控箱内的装置无法正常散热,自燃现象,引起火灾,在冷却过程中水分随着空气进入监控箱内部,侵蚀壳体和腐蚀线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包括有监控箱、导流板和电源等;监控箱上开有用于连接外界线束的进线孔;监控箱上开设有对装置线束进行排布的排线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风扇工作将外界空气输送至监控箱内,实现监控箱内散热,同时利用分流器对空气进行分流扩散;通过对抽入空气进行除湿,防止湿气腐蚀监控箱内线束电器,同时通过分流器对除湿冷凝水进行引导排出。分流器对除湿冷凝水进行引导排出。分流器对除湿冷凝水进行引导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监控箱多数安装在室外,现有的监控箱在工作过程中,电源和装置会出现发热现象,尤其在高温环境下,电源和装置上的温度无法通过开孔进行消散,导致温度过高损坏线路和装置,使得监控箱内的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还会出现自燃现象,引起火灾。
[0003]现有冷却方法中,通过置换外界空气对监控箱进行降温,此过程中,由于空气存在水分,当空气进入监控箱内部时,水分随着空气附着在监控箱内部装置表面,长时间会出现水分侵蚀装置壳体,导致壳体生锈,线路腐蚀严重,降低监控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监控箱工作过程中导致内部温度过高,监控箱内的装置无法正常过程中,严重的还会出现自燃现象,引起火灾,在冷却过程中水分随着空气进入监控箱内部,侵蚀壳体和腐蚀线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包括有监控箱、导流板和电源;监控箱上开有用于连接外界线束的进线孔;监控箱上开设有对装置线束进行排布的排线槽;监控箱上安装有对沉积雨水进行引流的导流板;监控箱上安装有电源;还包括有风扇、分流器、隔绝板和除湿系统;监控箱上侧安装有对监控箱内部进行降温的风扇;监控箱后侧开有使风扇进行抽送空气的进风孔;监控箱下侧安装有对风进行分散的分流器;分流器上端设置有多个V形斜板,下端设置有排水板,且多个斜板从上至下依次等距固定;监控箱上安装有对外界空气进行隔绝的隔绝板;隔绝板与监控箱之间设置有冷却槽;监控箱上安装有对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系统。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分流器由多个从上至下依次等距排列的V形斜板组成。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除湿系统包括有第一温感加热器、第一管道、第一固定块、加热棒、束线器、护线板和引风板;监控箱右侧固接有用于控制监控箱内温度的第一温感加热器;第一温感加热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检测仪;第一温感加热器下侧固接有传输第一温感加热器热量的第一管道;隔绝板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块;第一管道与若干个第一固定块固接;第一管道下侧固接有若干个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加热棒;分流器位于若干个加热棒之间;分流器最下方的V形斜板下侧设置有排水板;加热棒上设置有多个环片;监控箱后侧固接有若干个对线束进行排布的束线器;束线器设置为多个可旋转的环片,且每个环片上设置有多个卡环;监控箱后侧固接有对线束防潮的护线板;护线板设置为内部中空,且左右两侧开设有适配的出线孔;监控箱后侧固接有对风扇引进的风进行汇聚的引风板;引风板设置为门形,且左右两侧均开有出线孔;护线板与引风
板固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热棒上设置有多个环片。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束线器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环片,且每个环片上设置有多个卡环。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护线板设置为内部中空,且左右两侧开设有出线孔。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引风板设置为门形结构,且左右两侧开有出线孔。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恒温系统,恒温系统包括有第二温感加热器、第二管道、第二固定块、第三管道和第三固定块;监控箱左侧固接有用于实时监控监控箱内温度的第二温感加热器;第二温感加热器上固接有对监控箱进行升温的第二管道;监控箱左侧固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与第二管道固接;第一温感加热器上固接有第三管道;监控箱右侧固接有第三固定块;第三固定块与第三管道固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驱虫器,驱虫器包括有储液盒和雾化头;第二管道远离第二温感加热器一端固接有一个用于存储驱虫液的储液盒;储液盒上固接有一个用于发散雾化后驱虫液的雾化头;第三管道远离第一温感加热器一端固接有另一个储液盒;储液盒与雾化头固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驱虫器安装在监控箱下侧。
[00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风扇工作将外界空气输送至监控箱内,实现监控箱内散热,同时利用分流器对空气进行分流扩散,提高散热效果;通过加热棒对抽入空气进行除湿,防止湿气腐蚀监控箱内线束电器,同时通过分流器对除湿冷凝水进行引导排出,防止残留在监控箱内;通过束线器对线束进行钳制的同时,便于人工进行安装和拆卸,利用束线器将线束固定在监控箱两侧,使得线束散热效果更佳;通过第一温感加热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配合,对监控箱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对监控箱进行加热,使得监控箱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监控箱壳体上,出现壳体腐蚀现象;通过储液盒和雾化头相互配合,将雾化后驱虫液分散在监控箱内部,进而对监控箱进行驱虫处理。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系统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除湿系统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系统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驱虫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

监控箱,2

导流板,3

电源,4

风扇,5

分流器,6

隔绝板,1001

进线孔,1002

排线槽,4001

冷却槽,5001

进风孔,101

第一温感加热器,102

第一管道,103

第一固定块,104

加热棒,105

束线器,106

护线板,107

引风板,201

第二温感加热器,202

第二管道,203

第二固定块,204

第三管道,205

第三固定块,301

储液盒,302

雾化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19]实施例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1,如图3

图7所示,包括有监控箱1、导流板2和电源3;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包括有监控箱(1)、导流板(2)和电源(3);监控箱(1)上开有用于连接外界线束的进线孔(1001);监控箱(1)上开设有对装置线束进行排布的排线槽(1002);监控箱(1)上安装有对沉积雨水进行引流的导流板(2);监控箱(1)上安装有电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风扇(4)、分流器(5)、隔绝板(6)和除湿系统;监控箱(1)上侧安装有对监控箱(1)内部进行降温的风扇(4);监控箱(1)后侧开有使风扇(4)进行抽送空气的进风孔(5001);监控箱(1)下侧安装有对风进行分散的分流器(5);分流器(5)上端设置有多个V形斜板,下端设置有排水板,且多个斜板从上至下依次等距固定;监控箱(1)上安装有对外界空气进行隔绝的隔绝板(6);隔绝板(6)与监控箱(1)之间设置有冷却槽(4001);监控箱(1)上安装有对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其特征在于:分流器(5)由多个从上至下依次等距排列的V形斜板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时监控箱,其特征在于:除湿系统包括有第一温感加热器(101)、第一管道(102)、第一固定块(103)、加热棒(104)、束线器(105)、护线板(106)和引风板(107);监控箱(1)右侧固接有用于控制监控箱(1)内温度的第一温感加热器(101);第一温感加热器(10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温度和空气湿度的检测仪;第一温感加热器(101)下侧固接有传输第一温感加热器(101)热量的第一管道(102);隔绝板(6)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块(103);第一管道(102)与若干个第一固定块(103)固接;第一管道(102)下侧固接有若干个对空气进行除湿的加热棒(104);分流器(5)位于若干个加热棒(104)之间;分流器(5)最下方的V形斜板下侧设置有排水板;加热棒(104)上设置有多个环片;监控箱(1)后侧固接有若干个对线束进行排布的束线器(105);束线器(105)设置为多个可旋转的环片,且每个环片上设置有多个卡环;监控箱(1)后侧固接有对线束防潮的护线板(106);护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能乔明明赵鲁闽何超朱恒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创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