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590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PU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CPU进行检查维修的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包括有底座、侧环架、中横轴、顶盖板、固架机构和水冷系统,底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环架,侧环架用于固定在计算机上,侧环架的后上部之间连接有中横轴,中横轴上转动式连接有顶盖板,中横轴上设有用于固定顶盖板的固架机构,顶盖板上设有用于对CPU液体循环降温的水冷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顶盖板将CPU盖住,会使得导热板与CPU贴合,冷却管便会通过导热板对CPU进行降温;当需要对CPU进行检修时,控制顶盖板旋转打开,从而方便人们对CPU进行检修。对CPU进行检修。对CPU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PU降温
,尤其涉及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PU是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然而CPU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将这些热量及时散发出去,轻则导致死机,重则可能将CPU烧毁,因此,一般需要使用到CPU降温装置。然而现有的CPU降温装置通常采用的是风冷散热结构,然而风冷散热效率差,容易跟不上现代化计算机的散热需求,但是水冷虽然散热效果好,但是其本身需要与CPU贴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如此不方便对CPU进行检查维修。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对CPU进行检查维修的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水冷散热结构虽然散热效果好,但是其本身需要与CPU贴合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如此不方便对CPU进行检查维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CPU进行检查维修的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
[0005]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包括有底座、侧环架、中横轴、顶盖板、固架机构和水冷系统,底座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环架,侧环架用于固定在计算机上,侧环架的后上部之间连接有中横轴,中横轴上转动式连接有顶盖板,中横轴上设有用于固定顶盖板的固架机构,顶盖板上设有用于对CPU液体循环降温的水冷系统。
[0006]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固架机构包括有侧臂、副杠、转杆、卡套、复位弹簧和卡爪,中横轴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臂,侧臂的后部之间连接有副杠,侧臂的前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转杆,转杆的左右两部均滑动式连接有卡爪,卡爪上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卡套,顶盖板的前侧能够卡入卡套内,从而将顶盖板的位置进行固定,卡爪用于卡入底座内,从而对侧臂位置进行固定,卡爪与转杆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
[0007]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水冷系统包括有冷却管、管座和导热板,顶盖板上连接有导热板,顶盖板的上侧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管座,管座之间呈S状连接有冷却管,冷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阀门。
[000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附缠机构,附缠机构包括有支撑座、插杠、卡杆和环套爪,副杠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上侧连接有插杠,支撑座的前侧连接有卡杆,插杠上转动式连接有环套爪,环套爪与顶盖板滑动式相连接,环套爪的下侧为软性橡胶材质,环套爪的下侧能够勾住卡杆。
[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风冷机构,风冷机构包括有扇架、电机、扇叶、轴爪和卡座,侧环架的上侧均连接有前后两个卡座,卡座的上侧均卡接有轴爪,轴爪之间连接有扇架,扇架的上侧前后两部均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连接有扇叶。
[00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有承重座、弹性块、承握卡臂、外接座、压缩弹簧和大套管,底座的前部上侧的左右两部均连接有承重座,承重
座上均滑动式连接有承握卡臂,承握卡臂与冷却管接触,承握卡臂与相邻承重座之间均连接有弹性块,侧环架的前部上侧均连接有外接座,外接座上均滑动式连接有大套管,大套管均与承握卡臂接触,外接座与相邻大套管之间均连接有压缩弹簧。
[00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有扭簧、折压板和串连杆,侧臂上均匀间隔的转动式连接有折压板,侧臂与相邻的折压板前后两侧之间均连接有扭簧,同侧折压板之间均连接有串连杆。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

型块,顶盖板的前部上侧连接有

型块,

型块带有轻微弹性,

型块与扇架接触。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控制顶盖板将CPU盖住,会使得导热板与CPU贴合,冷却管便会通过导热板对CPU进行降温;当需要对CPU进行检修时,控制顶盖板旋转打开,从而方便人们对CPU进行检修。
[0014]2、本专利技术顶盖板旋转关闭时,还可控制转杆进行旋转,转杆旋转便会带动卡套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卡套将顶盖板卡住,同时控制卡爪向外侧移动,进而使得卡爪卡入底座内,此时便可能固定转杆位置,从而实现将顶盖板卡住,使得顶盖板不会轻易打开,避免影响散热效果。
[0015]3、本专利技术在对CPU进行降温时,通过将轴爪卡入卡座,从而使得扇架固定在顶盖板的上方,随后便可启动电机,电机运作便会带动扇叶进行旋转,从而能够加快空气流通,实现降温效果。
[0016]4、本专利技术在需要外接水循环设备时,可将水循环设备与大套管连接,在需要将顶盖板旋转打开时,外接设备便不需要随着顶盖板旋转进行移动。
[0017]5、本专利技术在将本装置安装在计算机上时,折压板与CPU接触,会使得折压板和串连杆进行旋转,扭簧发生形变,进而在扭簧的作用下实现对CPU的侧面压紧,从而对CPU进行限位,避免在将顶盖板旋转打开时CPU掉落损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附缠机构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水冷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压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风冷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

底座,2

侧环架,3

中横轴,4

顶盖板,5
‑コ
型块,6

固架机构,61

侧臂,62

副杠,63

转杆,64

卡套,65

复位弹簧,66

卡爪,7

附缠机构,71

支撑座,72

插杠,73

卡杆,74

环套爪,8

水冷系统,81

冷却管,82

管座,83

导热板,9

连接机构,91

承重座,92

弹性块,93

承握卡臂,94

外接座,95

压缩弹簧,96

大套管,10

压紧机构,101

扭簧,102

折压板,103

串连杆,11

风冷机构,111

扇架,112

电机,113

扇叶,114

轴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侧环架(2)、中横轴(3)、顶盖板(4)、固架机构(6)和水冷系统(8),底座(1)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环架(2),侧环架(2)用于固定在计算机上,侧环架(2)的后上部之间连接有中横轴(3),中横轴(3)上转动式连接有顶盖板(4),中横轴(3)上设有用于固定顶盖板(4)的固架机构(6),顶盖板(4)上设有用于对CPU液体循环降温的水冷系统(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架机构(6)包括有侧臂(61)、副杠(62)、转杆(63)、卡套(64)、复位弹簧(65)和卡爪(66),中横轴(3)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侧臂(61),侧臂(61)的后部之间连接有副杠(62),侧臂(61)的前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转杆(63),转杆(63)的左右两部均滑动式连接有卡爪(66),卡爪(66)上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卡套(64),顶盖板(4)的前侧能够卡入卡套(64)内,从而将顶盖板(4)的位置进行固定,卡爪(66)用于卡入底座(1)内,从而对侧臂(61)位置进行固定,卡爪(66)与转杆(63)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6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冷系统(8)包括有冷却管(81)、管座(82)和导热板(83),顶盖板(4)上连接有导热板(83),顶盖板(4)的上侧均匀间隔的连接有多个管座(82),管座(82)之间呈S状连接有冷却管(81),冷却管(81)的两端均设置有阀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CPU液体循环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附缠机构(7),附缠机构(7)包括有支撑座(71)、插杠(72)、卡杆(73)和环套爪(74),副杠(62)与底座(1)之间连接有支撑座(71),支撑座(71)的上侧连接有插杠(72),支撑座(71)的前侧连接有卡杆(73),插杠(72)上转动式连接有环套爪(74),环套爪(74)与顶盖板(4)滑动式相连接,环套爪(74)的下侧为软性橡胶材质,环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昌美张俊华王青夏奔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