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51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定条件:条件1:设置两条环形轨道,且两条环形轨道呈套环式排列;条件2:在位于外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慢车,在位于内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快车,其中快车恒速运动,所有站都不停,慢车跟现有地铁一样,每个站都停,所有的慢车同时起步,同时平稳等速运行,同时减速到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采用了环形换乘的方式,长途乘客可更换到快车车厢内,进而提高达到目的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该城市所有地铁的通行效率,大大缓解高峰期的压力,大大节约旅客的时间,解决高峰期坐地铁难的难题。解决高峰期坐地铁难的难题。解决高峰期坐地铁难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运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对中国许多大型城市来说,环线交通成为主流,在地铁时代,“地铁环线”成为新的交通大动脉;
[0003]北京、成都和西安等城市,有着典型的环线交通:以环线围合的城市中心为基础,辅以快速干道和放射型路网,并与多条外围高速互联互通,形成立体式交通网络;
[0004]本专利技术将环形地铁设计成双轨道,内环轨道为快车道,外环轨道为慢车道,它们同方向运行,进而解决传统地铁通行效率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设定条件:
[0009]条件1:设置两条环形轨道,且两条环形轨道呈套环式排列;
[0010]条件2:在位于外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慢车,在位于内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快车,其中快车恒速运动,所有站都不停,慢车跟现有地铁一样,每个站都停,所有的慢车同时起步,同时平稳等速运行,同时减速到站;
[0011]条件3:快车的列车数等于环形地铁的站数(比如:环形地铁有四十个站,快车列车数就设计为40个);
[0012]条件4:慢车的列车数等于快车列车数,也等于站数,每个站同时都有一列地铁;
[0013]条件5:每个站距L都相等,都是2.5公里,即L=2500米;
[0014]条件6:已知快车道车速为v1,每个站所需时间为t1,慢车每个站所需时间为t2;
[0015]条件7:已知t1=t2/2(可以保证快车走两个站时,慢车正好走一个站)满足这个条件可以保证快车每经过两个站点中间正好可以跟慢车同步;
[0016]条件8:为了确保安全,快车、慢车都为操控台计算机统一控制,实现自动驾驶,出现故障,确保环形地铁快车、和所有慢车同时停止;
[0017]条件9:根据现有地铁的运行速度,设计v1=120公里/小时=33.3333米/秒,根据(条件5),快车行驶一个站,2.5公里所需时间为:t1=2500/33.3333=75秒,根据(条件7)得出慢车每个站所需时间t2,t2=2
×
75=150秒......(A);
[0018]条件10:根据地铁特点:设计慢车每两个站台的停车时间为t3=60秒设计慢车起步阶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停止阶段运动为匀减速运动;
[0019]条件11:已知:起步阶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2=120公里/小时,所需时间t4=
15秒;
[0020]条件12:已知:停车阶段:停车后10秒开门,开门后停40秒,关门后10秒起步;
[0021]条件13:已知:到站阶段,初速度v3=120公里/小时,末速度v4=0,所需时间t5=15秒,根据运动公式:a=vt

v0/t,vt=v1=33.3333m/s,t=t4=15sv0=0所以a=v1/t4,a=33.3333/15,a=2.2222;
[0022]条件14:慢车起步阶段距离:根据运动公式:
[0023]S1=vt^2

v0^2/2a=vt^2/2a=33.3333*33.3333/2*2.2222=250m同理可得:慢车到站停止阶段距离:S2=250m慢车达到快车相同的速度120公里/小时还需要运行距离为L2:
[0024]L2=L

S1

S2所以:L2=2500

250

250=2000m
[0025]所需时间:
[0026]t6=L2/V1
[0027]t6=2000/33.3333=60s
[0028]则:慢车平均每站所需时间:
[0029]t2=t3+t4+t5+t6
[0030]t2=60+15+15+60=150秒
[0031]符合(条件9中)等式(A)设计要求;
[0032]步骤二:车厢设定:
[0033]设定1:将慢车车厢设定为六节,而慢车车厢则前后各比快车车厢多一节,共为八节;
[0034]设定2:基于设定1,六节车厢的地铁:慢车六节车厢设计成第1节,第2节,第5节,第6节设计成交换车厢,跟快车进行旅客交换,中间第3节,第4节车厢为有座车厢,有座位,适合短途不需要换到快车上的旅客乘座;
[0035]设定3:快车8节车厢这样设计:第1节,第4节,第5节,第8节为有座位的车厢,主要是较长距离的旅客坐,第2节,第3节,第6节,第7节为交换车厢,为准备下车的旅客用,跟慢车上的第1节,第2节,第5节,第6节进行旅客交换;
[0036]步骤三:换车,旅客在地铁站台从慢车上上车,根据自己的旅途距离决定从哪里排队上车,短途旅客(比如只坐三站以内的旅客)从中间3节4节车厢上车,较长距离的旅客从两头第1节,第2节,第5节,第6节车厢上上车,然后在运行中交换车厢门打开时走到快车车厢,再在快车上找到座位车厢坐,下车时提前一站走到交换车厢,同样在运行中交换车厢门打开时走到慢车车厢,慢车到站停车后下车,这样旅客可以只在上车阶段和下车阶段在慢车上,其余时间都在快车上。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二的设定3中,为了便捷旅客交换,所有的交换车厢(包括快车和慢车)均设计成无座位。
[003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快车上的旅客下车时需提前至少一站走到交换车厢,这样载客量可以大幅度提高。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三中,慢车的中间有座车厢都是短途(3站以内,无需转入快车)需要下车的旅客,所以不会拥挤,站台也可以规定中间车厢是短途旅客,两头车厢为长途旅客。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二中,交换无座车厢的交换区设置为双门结构,车厢内再加一个安全门,确保交换时不会出现旅客没有交换完就关门这种情况。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一种,快车为连成一体的环形地铁,所述慢车车厢的侧边位于箱门外侧设有活动密封圈。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采用了环形换乘的方式,长途乘客可更换到快车车厢内,进而提高达到目的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该城市所有地铁的通行效率,大大缓解高峰期的压力,大大节约旅客的时间,解决高峰期坐地铁难的难题。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环形地铁的示意框图;
[004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环形地铁地铁慢车示意图;
[004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环形地铁地铁换乘演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环形地铁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设定条件:条件1:设置两条环形轨道,且两条环形轨道呈套环式排列;条件2:在位于外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慢车,在位于内圈的轨道上设置地铁快车,其中快车恒速运动,所有站都不停,慢车跟现有地铁一样,每个站都停,所有的慢车同时起步,同时平稳等速运行,同时减速到站;条件3:快车的列车数等于环形地铁的站数(比如:环形地铁有四十个站,快车列车数就设计为40个);条件4:慢车的列车数等于快车列车数,也等于站数,每个站同时都有一列地铁;条件5:每个站距L都相等,都是2.5公里,即L=2500米;条件6:已知快车道车速为v1,每个站所需时间为t1,慢车每个站所需时间为t2;条件7:已知t1=t2/2(可以保证快车走两个站时,慢车正好走一个站)满足这个条件可以保证快车每经过两个站点中间正好可以跟慢车同步;条件8:为了确保安全,快车、慢车都为操控台计算机统一控制,实现自动驾驶,出现故障,确保环形地铁快车、和所有慢车同时停止;条件9:根据现有地铁的运行速度,设计v1=120公里/小时=33.3333米/秒,根据(条件5),快车行驶一个站,2.5公里所需时间为:t1=2500/33.3333=75秒,根据(条件7)得出慢车每个站所需时间t2,t2=2
×
75=150秒......(A);条件10:根据地铁特点:设计慢车每两个站台的停车时间为t3=60秒设计慢车起步阶段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停止阶段运动为匀减速运动;条件11:已知:起步阶段:初速度v0=0,末速度v2=120公里/小时,所需时间t4=15秒;条件12:已知:停车阶段:停车后10秒开门,开门后停40秒,关门后10秒起步;条件13:已知:到站阶段,初速度v3=120公里/小时,末速度v4=0,所需时间t5=15秒,根据运动公式:a=vt

v0/t,vt=v1=33.3333m/s,t=t4=15sv0=0所以a=v1/t4,a=33.3333/15,a=2.2222;条件14:慢车起步阶段距离:根据运动公式:S1=vt^2

v0^2/2a=vt^2/2a=33.3333*33.3333/2*2.2222=250m同理可得:慢车到站停止阶段距离:S2=250m慢车达到快车相同的速度120公里/小时还需要运行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敬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瑞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