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236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涡流管原理,将涡流管制冷器安装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使用井下压风管路中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冷气流吹向电机,带走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达到给电机降温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涡流管制冷器降温,改变了传统降温方式降温能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高温矿井局部通风机无法充分降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在高瓦斯矿井仍可安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涡流管制冷器结构简单、内部无活动零件、不易损坏,仅用压缩空气即可制冷。可制冷。可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掘进巷道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为了准备新水平、新采区和回采工作面,都必须掘进大量的井巷。在掘进巷道时,为了供给人员呼吸新鲜空气,稀释掘进工作面的瓦斯及爆破后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矿尘,并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必须对掘进工作面进行通风,这种通风称为局部通风或掘进通风。局部通风方法主要有三种:利用矿井全风压通风,水力或压气引射器通风,局部通风机通风。
[0003]局部通风机通风是我国煤矿广泛采用的一种掘进通风方式,可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掘进工作面一般靠装在地面的通风机是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的,为了使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工作人员呼吸,冲淡、排除炮烟,稀释、排除有毒及有害气体、热量及水蒸气等,在距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的巷道内安装局部通风机,并在局部通风机的出风口接上风筒,以便将风送到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担负着昼夜不停地向掘进工作面送风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新鲜风流,必须保证局部通风机正常运转,无论掘进工作面正常生产或交接班,都不准随意停风,必须保证供给掘进工作面足够的风量。局部通风机由于持续运行积累的高温会加速零件损耗,影响机械使用寿命。目前局部通风机的降温是通过集流器吸入风流,快速流过电机表面,再流过扩散筒进入风筒吹向掘进工作面,这样的方法受巷道空气温度的影响,在高温矿井中无法有效给电机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包括:
[0007]涡流管制冷器,所述涡流管制冷器固定设置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所述涡流管制冷器包括进气口、涡流室、热端管和冷端管,所述热端管和所述冷端管分布在所述涡流室的两端,所述冷端管出口连接所述局部通风机的集流器,所述热端管出口连接分流器;
[0008]压缩空气源,所述压缩空气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涡流管制冷器的所述进气口;
[0009]风筒,所述风筒连接设置在所述局部通风机的扩散筒出口端,所述局部通风机的电机设置在所述集流器下游,所述扩散筒设置在所述电机下游,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扩散筒。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空气源为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风管路与所述涡流管制冷器的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门下游。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风管路与所述涡流管制冷器的所述进气口之间还设置过
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压力表下游。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端管出口处设置流量控制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包括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出口端连接所述扩散筒,所述第二出口端连接第三阀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器的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扩散筒之间的管线上设置第二阀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扩散筒出口端设置温度计。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端管出口与所述局部通风机的所述集流器之间通过软胶管连接。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流器设置在所述局部通风机的叶轮前端。
[00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0]本技术采用涡流管原理,将涡流管制冷器安装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使用井下压风管路中的压缩空气,产生的冷气流吹向电机,带走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达到给电机降温的目的。
[0021]本技术涡流管制冷器产生的部分热气流流向局部通风机的扩散筒与冷气流混合,从而调节流向风筒的风温,为掘进工作面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部分热气流可直接扩散到巷道空气中。
[0022]本技术通过涡流管制冷器降温,改变了传统降温方式降温能力不足的情况、解决了高温矿井局部通风机无法充分降温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压缩空气驱动,在高瓦斯矿井仍可安全使用;本技术的涡流管制冷器结构简单、内部无活动零件、不易损坏,仅用压缩空气即可制冷。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为本技术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示意图;
[0025]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压缩空气源1、进气口2、涡流室3、热端管4、冷端管5、分流器6、温度计7、集流器8、电机9、扩散筒10、风筒11、第二阀门12、第三阀门13、压风管路14、第一阀门15、压力表16、过滤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
[0030]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包括涡流管制冷器、压缩空气源1和风筒11,其中,压缩空气源1为涡流管制冷器提供压缩空气。
[0031]涡流管制冷器固定设置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涡流管制冷器包括进气口2、涡流室3、热端管4和冷端管5,热端管4和冷端管5分布在涡流室3的两端,冷端管5出口连接局部通风机的集流器8。
[0032]具体为,局部通风机设置在距离掘进工作面一定距离的巷道内,涡流管制冷器采用涡流管原理,通过加工后可适用于井下,涡流管制冷器固定连接设置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涡流管制冷器包括进气口2、涡流室3、热端管4和冷端管5,热端管4和冷端管5分布在涡流室3的两端,且均与涡流室3联通设置,压缩空气经进气口2进入涡流管制冷器的涡流室3,在涡流室3中产生冷气流和热气流,冷气流通过冷端管5流出,热气流通过热端管4流出。局部通风机包括集流器8、电机9和扩散筒10,集流器8设置在叶轮前端,电机9设置在集流器8下游,扩散筒10设置在电机9下游。冷端管5的出口端连接集流器8,冷端管5端口与集流器8之间可通过软胶管连接,冷气流经冷端管5流出后流向集流器8,由于集流器8设置在局部通风机的叶轮前端,电机9带动叶轮转动,从而在集流器8的一侧将冷气流吸入局部通风机。冷气流经冷端管5流出后依次流经局部通风机的集流器8、局部通风机的电机9的外壳、以及局部通风机的扩散筒10,最终流向风筒11,从而为局部通风机的电机9降温,使得局部通风机可持续正常运行。
[0033]热端管4出口处设置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井下局部通风机电机降温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涡流管制冷器,所述涡流管制冷器固定设置在局部通风机外壳上,所述涡流管制冷器包括进气口、涡流室、热端管和冷端管,所述热端管和所述冷端管分布在所述涡流室的两端,所述冷端管出口连接所述局部通风机的集流器,所述热端管出口连接分流器;压缩空气源,所述压缩空气源出口端连接所述涡流管制冷器的所述进气口;风筒,所述风筒连接设置在所述局部通风机的扩散筒出口端,所述局部通风机的电机设置在所述集流器下游,所述扩散筒设置在所述电机下游,所述分流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扩散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源为设置在巷道内的压风管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管路与所述涡流管制冷器的所述进气口之间设置第一阀门和压力表,所述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第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津维赵会波李波杨洋徐浩正刘堉杉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