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233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当正转传动柱时,带动第一锥形齿轮正转,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及螺纹柱正转,驱动内管相对外管向前移动,使伞状展开器前端逐渐探出到外管前端外张开;当反转传动柱时,带动第一锥形齿轮反转,从而带动第二锥形齿轮及螺纹柱反转,驱动内管相对外管向后移动,使伞状展开器前端逐渐缩进外管内收拢。该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可以供不同规格核磁腔体使用,通过伞状展开器可以灵活迅速的固定好核磁腔体中的核磁管,将核磁管从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核磁腔体中取出。共振波谱仪的核磁腔体中取出。共振波谱仪的核磁腔体中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室器具
,特别涉及到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创新药物的研发进程,越来越多的研发实验室,配备了核磁共振波谱仪,用来表征合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而在核磁实验室中偶有核磁管(样品管)碎裂或气压不足导致核磁管无法从核磁腔体中正常取出的问题。顾名思义,核磁共振波谱仪器有很强的磁场,一般的金属质工具,尤其是铁质工具是绝对禁用的,所以核磁共振波谱仪故障发生后,不能使用常见的镊子、夹子等技术工具将核磁管从核磁腔体中正常取出。而且核磁腔体是细而狭窄的,使一般的通用工具是无法直接进行操作的,鉴于核磁共振波谱仪器本身价格较高,故障所导致的经济成本也变得非常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可以供不同核磁腔体使用,可以灵活迅速的固定好核磁腔体中的核磁管,将核磁管从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核磁腔体中取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其包括外管、内管、伞状展开器及伞状展开控制器;
[0005]所述内管套设在所述外管内,内管后端探出到外管后端外;
[0006]所述内管外壁形成有螺纹;
[0007]所述伞状展开器后端固定在内管前端;
[0008]所述伞状展开器,其后部构成核磁管放置腔,其前部在自然状态下张开成喇叭口形并且受外力约束时能收缩;
[0009]当内管相对外管向前移动,带动所述伞状展开器前端逐渐探出到外管前端外,所述伞状展开器前部逐渐张开;
[0010]所述伞状展开控制器包括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螺纹柱、传动轴及控制壳体;
[0011]所述控制壳体固定在所述外管后部外;
[0012]所述传动轴前后两端分别枢转固定在所述控制壳体的前壁及后壁;
[0013]所述传动轴的轴线同控制壳体固定处的外管的轴线方向一致;
[0014]第二锥形齿轮及螺纹柱设置在控制壳体内并且同轴线固定在传动轴上;
[001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能旋转的固定在所述控制壳体顶壁并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轴线垂直于传动轴的轴线;
[0016]所述第一锥形齿轮顶端固定连接传动柱;
[0017]所述传动柱上部位于控制壳体顶壁上方;
[0018]对应于螺纹柱处的所述外管形成有开口;
[0019]所述螺纹柱通过所述开口探入到所述外管内并同所述内管外壁螺纹啮合;
[0020]外管、内管及伞状展开器为非导磁材质。
[0021]较佳的,所述传动柱的上部固定有旋转把手。
[0022]较佳的,所述内管的外径为所述外管的内径的85%~99% 。
[0023]较佳的,所述外管、内管及伞状展开器的材质为聚丙烯。
[0024]较佳的,所述伞状展开器前部为通过多根撑杆支撑的伞面,前部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撑杆的弹性形变力使伞面张开成喇叭口形。
[0025]较佳的,所述外管,长度为1400mm~2500mm,外径为7mm~9mm,内径为6.3mm~6.9mm;
[0026]所述内管,外径为5.8mm~6.8mm, 内径为5.4mm~5.6mm;
[0027]所述伞状展开器,其前部最大张开直径为35mm,伞面厚度为2.8mm~3.2mm。
[0028]较佳的,所述多根撑杆一起成型在一起。
[0029]较佳的,所述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还包括限位器;
[0030]所述限位器包括限位壳及限位柱;
[0031]所述限位壳固定在外管后部外;
[0032]所述限位柱沿垂直于限位壳固定处的外管轴线方向穿过限位壳,并且限位柱下端探入到外管内;
[0033]所述限位柱能自锁到限位壳的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
[0034]所述限位柱下端面形成有同内管螺纹适配的螺纹;
[0035]所述限位柱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柱下端面的螺纹同内管螺纹啮合;
[0036]所述限位柱位于第二位置时,限位柱下端面位于外管的内外管壁之间,与内管脱离。
[0037]较佳的,所述限位器位于伞状展开控制器前侧。
[0038]较佳的,所述伞状展开控制器的控制壳体通过套管固定在外管后部外;
[0039]所述限位器的限位壳通过套管固定在外管后部外。
[0040]本技术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充分考虑了核磁腔体本身细长的特征,通过转动传动柱可灵活控制伞状展开器的展开程度,包括展开角度及展开最大覆盖面积,可以供不同规格核磁腔体使用,通过伞状展开器可以灵活迅速的固定好核磁腔体中的核磁管,将核磁管从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核磁腔体中取出。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2]图1是本技术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一实施例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43]图2是本技术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一实施例张开状态结构示意
图;
[0044]图3是本技术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一实施例伞状展开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外管; 2内管; 3伞状展开器; 4伞状展开控制器; 41第一锥形齿轮; 42第二锥形齿轮; 43螺纹柱; 44传动轴; 45控制壳体; 50传动柱; 51旋转把手; 6限位器; 61限位壳; 62限位柱; 9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4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50]实施例一.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管(1)、内管(2)、伞状展开器(3)及伞状展开控制器(4);所述内管(2)套设在所述外管(1)内,内管(2)后端探出到外管(1)后端外;所述内管(2)外壁形成有螺纹;所述伞状展开器(3)后端固定在内管(2)前端;所述伞状展开器(3),其后部构成核磁管放置腔,其前部在自然状态下张开成喇叭口形并且受外力约束时能收缩;当内管(2)相对外管(1)向前移动,带动所述伞状展开器(3)前端逐渐探出到外管(1)前端外,所述伞状展开器(3)前部逐渐张开;所述伞状展开控制器(4)包括第一锥形齿轮(41)、第二锥形齿轮(42)、螺纹柱(43)、传动轴(44)及控制壳体(45);所述控制壳体(45)固定在所述外管(1)后部外;所述传动轴(44)前后两端分别枢转固定在所述控制壳体(45)的前壁及后壁;所述传动轴(44)的轴线同控制壳体(45)固定处的外管(1)的轴线方向一致;第二锥形齿轮(42)及螺纹柱(43)设置在控制壳体(45)内并且同轴线固定在传动轴(44)上;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1)能旋转的固定在所述控制壳体(45)顶壁并同所述第二锥形齿轮(42)啮合;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1)的轴线垂直于传动轴(44)的轴线;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1)顶端固定连接传动柱(50);所述传动柱(50)上部位于控制壳体(45)顶壁上方;对应于螺纹柱(43)处的所述外管(1)形成有开口;所述螺纹柱(43)通过所述开口探入到所述外管(1)内并同所述内管(2)外壁螺纹啮合;外管(1)、内管(2)及伞状展开器(3)为非导磁材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50)的上部固定有旋转把手(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磁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的外径为所述外管(1)的内径的85%~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王鹏飞陈晓东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合全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