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212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涉及空气循环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固定柱,移动柱,循环扇主体,还包括有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移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移动座向下移动和循环扇主体向上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移动座底端的多个吸盘移动,循环扇主体向上移动导致装置整体的重心上移,当重心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移动座底端的吸盘与地面挤压接触,此时电动伸缩杆即可停止工作,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在循环扇主体调节至一定高度后,提高装置整体与地面的连接性,避免循环扇主体在转动摆头时出现整体倾倒的情况,提高了高重心状态下循环扇主体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循环扇主体的调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循环扇主体的调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循环扇主体的调节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循环扇
,具体是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循环扇有点像飞机上的涡轮发动机,其主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涡轮风扇、导流格栅和圆筒外壳,与普通风扇不同的是,空气循环扇可以让风沿着一定的方向呈螺旋形吹出,随着扇叶搅动,最终可形成螺旋形的柱状风,空气循环扇吹出来的风距离较远,且具有较好的定向性。
[0003]目前的空气循环扇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对空气循环扇进行高度的调节,目前的循环扇主体在进行高度调节时,多通过使用者手动调节,且循环扇主体与底座之间多通过螺栓固定,故在手动调节时步骤较为繁琐,且调节效率低下,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手动对循环扇高度调节较为繁琐和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套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的顶端设置有循环扇主体,还包括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柱内壁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移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位于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套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底端贯穿固定柱并至底座的内部。
[0006]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转动杆底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有蜗轮,所述蜗轮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移动座。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柱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固定柱的内部设置有与移动柱外壁限位凸块移动轨迹相匹配的移动滑槽。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的外壁设置有滚珠,所述转动杆的内壁设置有与滚珠相套接的螺旋槽。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与底座、固定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底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
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轴承与底座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与移动座移动轨迹的贯穿孔,且所述移动座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盘。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移动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移动座向下移动和循环扇主体向上移动,移动座移动带动移动座底端的多个吸盘移动,循环扇主体向上移动导致装置整体的重心上移,当重心移动至一定位置时,移动座底端的吸盘与地面挤压接触,此时电动伸缩杆即可停止工作,通过此结构有利于在循环扇主体调节至一定高度后,提高装置整体与地面的连接性,避免循环扇主体在转动摆头时出现整体倾倒的情况,提高了高重心状态下循环扇主体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循环扇主体的调节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及固定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转动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座;2、固定柱;3、移动柱;4、升降机构;401、电动伸缩杆;402、移动杆;403、转动杆;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6、蜗杆;407、蜗轮;408、螺纹杆;409、L型杆;410、移动座;5、循环扇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柱2,固定柱2的顶端套接有移动柱3,移动柱3的顶端设置有循环扇主体5,还包括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柱2内壁的电动伸缩杆401,电动伸缩杆401的输出端与移动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移动柱3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移动杆402,移动杆402位于电动伸缩杆401的一端,移动杆402的底端套接有转动杆403,转动杆403的底端贯穿固定柱2并至底座1的内部。
[00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4有利于在循环扇主体5调节至一定高度后,提高装置整体与地面的连接性,避免循环扇主体5在转动摆头时出现整体倾倒的情况,提高了高重心状态下循环扇主体5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循环扇主体5的调节效率。
[0022]请着重参阅图2、3、4,升降机构4还包括通过焊接固定于转动杆403底端的第一锥齿轮404,第一锥齿轮404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05,第二锥齿轮40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蜗杆406,蜗杆406的一侧啮合有蜗轮407,蜗轮407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螺纹杆408,螺纹杆408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L型杆409,L型杆409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移动座410;移动柱3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凸块,固定柱2的内部设置有与移动柱3外壁限位凸块移动轨迹
相匹配的移动滑槽;移动杆402的底端设置有圆台,圆台的外壁设置有滚珠,转动杆403的内壁设置有与滚珠相套接的螺旋槽;转动杆403通过轴承与底座1、固定柱2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405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轴承与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蜗杆406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螺纹杆408的顶端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与底座1的内壁固定连接,蜗轮407的底端通过焊接固定有连接柱,连接柱通过轴承与底座1的内壁转动连接;底座1的底端设置有与移动座410移动轨迹的贯穿孔,且移动座410的底端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盘。
[0023]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对循环扇主体5进行高度调节时,电动伸缩杆401工作,电动伸缩杆401输出端向上移动并带动移动柱3向上移动,移动柱3移动带动循环扇主体5移动,移动柱3移动同时通过机械传动带动移动座410向下移动,移动座410移动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的顶端套接有移动柱(3),所述移动柱(3)的顶端设置有循环扇主体(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固定于固定柱(2)内壁的电动伸缩杆(401),所述电动伸缩杆(401)的输出端与移动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柱(3)的底端固定有移动杆(402),所述移动杆(402)位于电动伸缩杆(401)的一端,所述移动杆(402)的底端套接有转动杆(403),所述转动杆(403)的底端贯穿固定柱(2)并至底座(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还包括固定于转动杆(403)底端的第一锥齿轮(404),所述第一锥齿轮(404)的一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05),所述第二锥齿轮(405)的一端固定有蜗杆(406),所述蜗杆(406)的一侧啮合有蜗轮(407),所述蜗轮(407)的顶端固定有螺纹杆(408),所述螺纹杆(408)的外壁通过螺纹连接有L型杆(409),所述L型杆(409)的底端固定有移动座(4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空气循环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城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汤姆逊广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