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正德专利>正文

钢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202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造方法,其特征为:钢管两端焊接三维连接件,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分别从钢管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中穿出外侧后用螺母旋紧,使钢筋获得预应力;三维连接件可与三个维度各方向的钢管和钢筋用同样方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三维连接件、预应力钢筋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内部整体的钢结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尤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可很好的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 力,如将建筑物的柱、樑等构件用预应力钢筋相互连接成整体后现场浇注混凝土,那么建筑 物构件的强度和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刚性就有了更好的保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建筑物的柱、樑等构件用预应力钢筋连接成整体后现 场浇注混凝土,加强建筑物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结构的刚性,达到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目 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钢管两端焊接三维预应力钢筋连接构件(简称三维连接件),将按设计数量的两 端绞有螺纹的钢筋分别从钢管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中穿出外侧后 用螺母旋紧,使钢筋获得预应力;三维连接件可与三个维度各方向的钢管和钢筋用同样方 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三维连接件、预应力钢筋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内部整体的钢结 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四附图说明图1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三维连接件与钢管、预应力钢筋的局部连接示意图;图3为三维连接件正视图;图4为钢管端部各型号形状图;其中1、钢管,2、三维连接件,3、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4、螺母,5、钢筋穿孔,6、混 凝土流通孔。五、具体实施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混凝土建筑物各构 件内部均有通过三维连接件相互连接成整体的预应力钢筋,并且在预应力钢筋中间还有由 三维连接件同时相互连接成整体的钢管,形成了混凝土建筑物内部完整的由钢管“骨架” 和预应力钢筋组成的整体的钢结构,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建筑物构件的强度和整体结构的刚 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钢管工两端焊接三维连接件2,将按设计数量的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3分 别从钢管工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2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5中穿出外侧后用螺母4旋紧,使 钢管工周围的钢筋3获得均勻的预应力;根据设计的需要,三维连接件2可与三个维度的各方向的钢管i和钢筋3用同样方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i、三维连接件2、预应力钢筋3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物内部整体的钢结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房屋、桥梁等一切建筑,尤 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权利要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特征钢管两端焊接三维连接件,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分别从钢管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中穿出外侧后用螺母旋紧,使钢筋获得预应力;三维连接件可与三个维度各方向的钢管和钢筋用同样方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三维连接件、预应力钢筋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内部整体的钢结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特征为钢管两端焊接三维连接件,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分别从钢管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中穿出外侧后用螺母旋紧,使钢筋获得预应力;三维连接件可与三个维度各方向的钢管和钢筋用同样方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三维连接件、预应力钢筋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内部整体的钢结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尤适用于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文档编号E04G21/12GK101845887SQ20091004814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杨正德 申请人:杨正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造方法,其特征:  钢管两端焊接三维连接件,两端绞有螺纹的钢筋分别从钢管两端焊接的三维连接件的相对应的钢筋穿孔中穿出外侧后用螺母旋紧,使钢筋获得预应力;三维连接件可与三个维度各方向的钢管和钢筋用同样方法相互连接,制成由钢管、三维连接件、预应力钢筋所组成的混凝土建筑内部整体的钢结构,然后再现场支模整体浇注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正德
申请(专利权)人:杨正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