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96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多个转移斗、两个油槽、称重台、中转台、台秤、补油桶和至少两个转移车,油槽内盛装有油且其能容置一个转移斗;转移车能移动,其内盛装有油,其内能并排放置多个转移斗;称重台位于小麻花生产装置的输出皮带的末端下方,中转台位于称重台的一旁,台秤和补油桶均位于中转台的一旁,台秤能称重油槽及其内油和转移斗的总重量,补油桶用于人工向台秤上的油槽补油,称重台和中转台上各放置有一个油槽,称重台上的油槽中的转移斗能接受输出皮带输出的小麻花,转移斗的顶部并排设有两根握柄且其上设有透油孔;转移斗位于油槽和转移车中时,其内的小麻花均全部浸没在油中。油中。油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食品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小麻花是一道古老的传统小吃。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小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0003]小麻花的制备方法与大麻花的制备方法不同,大麻花的制备过程为:和面、机制或人工加工麻花、摆盘(将麻花放入油炸托盘中)、油炸(将油炸托盘放入吊笼中,再将吊笼放入油炸锅中进行油炸)、沥油与冷却和包装(人工将油炸后的麻花从托盘中取出并摆入包装设置)等。
[0004]大麻花的加工设备可参见申请号为CN 201010292632.1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麻花机多面静搓板及阵列式搓麻花机,包括传输带动搓板、静搓板、整形装置、麻花接送装置,传输带动搓板与静搓板、整形装置位于同一个制麻花机架上,整形装置安装在静搓板之后;所述静搓板为麻花机多面静搓板,多个麻花机多面静搓板对应传输带动搓板排成一列,并通过其顶部的铰接头与固定于制麻花机架的静搓板支架铰接,所述传输带动搓板表面带有防滑纹;所述多面静搓板包括顶面带硬质板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底面设有相邻的双股面条扭绞面和麻花扭绞面,其中麻花扭绞面相对双股面条扭绞面是一凹槽,两个面的高度差与相应麻花大小配套。
[0005]大麻花的油炸设备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02228873.2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炸麻花设备,其麻花炸制装置是一种矩形炸笼,有多层用于放置炸盘的搁架,搁架上设有炸盘锁定机构, 炸笼通过悬臂和吊轮悬挂在吊杆上,该炸制装置还包括一个与 矩形炸笼同形且较其宽大的节能锅;麻花起锅装置由吊杆和 杠杆式吊杆升降机构组成,其滑动臂与安装在竖架滑槽内的滑块相连,吊杆尾端固定在滑动臂上,首端通过支架固定 在机架首端底部。矩形炸笼内可搁置多个炸盘,浸入同为矩形的节能油锅内,提高了油锅和炸制装置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麻花产量,其起锅装置,可方便地将炸熟的麻花传送到包装线上;时间和温度控制装置可精确地控制麻花炸制火候,保证了产品质量。申请号为CN200720083709.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炸食品吊篮,该炸食品吊篮以吊杆为中心分为两侧,每侧由底盘、及多个盘盖组成,盘盖之下设置有放置炸食品盘的空间,盘盖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其转动抬起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转动连接件与各层盘盖相连,其下端通过转动套筒与设置在底盘一侧的滑动杆相套接;各转动套筒还分别与拉杆相连接。升降滑杆的一端与主立柱相连接,另一端搭靠在副立柱顶端,并与其上的气缸活塞的铰链相连接。最上一个盘盖前沿上压有两个卡扣片,卡扣片设置在转动把手上,转动把手固定在底盘上。炸食品吊篮对应CN02228873.2的矩形炸笼。
[0006]小麻花的加工过程为:机制麻花(挤条、缠绕和切断)、油炸、沥油与冷却和包装等。小麻花的加工设备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1921275700.6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麻花机
的压面机构,包括压面缸和压面盘组件,所述压面盘组件滑动连接在所述压面缸内,还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壳体、输入螺杆、输出伸缩螺杆和蜗轮,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减速机壳体内,所述压面盘组件设置于所述压面缸内,所述输出伸缩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面盘组件相连设置于减速机壳体中,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输入螺杆转动,所述输入螺杆与所述蜗轮的外侧螺纹相连,所述输出伸缩螺杆与蜗轮的内侧螺纹相连,沿所述输出伸缩螺杆的长度方向设有限位槽,所述减速机壳体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配合在限位槽内。
[0007]小麻花与大麻花加工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小麻花较小且加工量大,无需摆盘油炸。在油炸小麻花前,需要将多台小麻花加工设备的小麻花收集并转运至油炸锅中。但是,小麻花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数量多、较小等特点,进而容易粘连在一起,进而出现瑕疵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实现在小麻花生产装置转移至油炸装置的过程中始终浸没在油中,避免粘接。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包括多个转移斗8、两个油槽6、称重台2、中转台3、台秤4、补油桶5和至少两个转移车7,所述油槽6内盛装有油且其能容置一个转移斗8;所述转移车7能移动,其内盛装有油,其内能并排放置多个转移斗8;所述称重台2位于小麻花生产装置的输出皮带1的末端下方,所述中转台3位于称重台2的一旁,所述台秤4和补油桶5均位于中转台3的一旁,所述台秤4能称重油槽6及其内油和转移斗8的总重量,所述补油桶5用于人工向台秤4上的油槽6补油,所述称重台2和中转台3上各放置有一个油槽6,所述称重台2上的油槽6中的转移斗8能接受输出皮带1输出的小麻花,所述转移斗8的顶部并排设有两根握柄9且其上设有透油孔;所述转移斗8位于油槽6和转移车7中时,其内的小麻花均全部浸没在油中。
[001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移斗8为矩形槽,其底部均布有多个透油孔,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斜面;所述斜面由上至下斜向另一端设置;所述握柄9沿转移斗8的宽度方向设置,其设于转移斗8的中部,其位于油槽6和转移车7的上方;两根握柄9之间的距离为30

50cm。
[0011]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移斗8的长度与输出皮带1的宽度配合,其宽度为25

45cm,其深度为15

30cm。
[0012]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移斗8内底部设有防粘孔板。
[0013]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移车7包括矩形槽10、矩形槽10下侧的支架11、支架11底部的多个滚轮12、支架11上且位于矩形槽10四周的收集沟槽13和支架11上且位于矩形槽10下方的集油桶14,所述矩形槽10的高度与油炸装置的高度配合且其内能并排放置多个转移斗8;所述收集沟槽13为与矩形槽10配合的口字形结构,其顶部较矩形槽10的顶部低,其底部通过管路15与集油桶14连接。
[0014]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矩形槽10内在其长度方向并排放置多个转移斗8,所述转移斗8的长度方向与矩形槽10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矩形槽10内底部并排设有两条支撑条16,所述支撑条16沿矩形槽10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转移斗8的底部置于两条支撑条16上。
[0015]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支架11为与收集沟槽13大小配合的矩形框架式结构,所述滚轮12的数量为四个且其均为万向轮,四个滚轮12分别位于支架11底部的四个角上。
[0016]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转台3与称重台2平齐并相邻,所述称重台2与台秤4相邻,所述称重台2、中转台3、台秤4和补油桶5均位于油收集槽17中。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实现在小麻花生产装置转移至油炸装置的过程中始终浸没在油中,避免粘接。另外,每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转移斗(8)、两个油槽(6)、称重台(2)、中转台(3)、台秤(4)、补油桶(5)和至少两个转移车(7),所述油槽(6)内盛装有油且其能容置一个转移斗(8);所述转移车(7)能移动,其内盛装有油,其内能并排放置多个转移斗(8);所述称重台(2)位于小麻花生产装置的输出皮带(1)的末端下方,所述中转台(3)位于称重台(2)的一旁,所述台秤(4)和补油桶(5)均位于中转台(3)的一旁,所述台秤(4)能称重油槽(6)及其内油和转移斗(8)的总重量,所述补油桶(5)用于人工向台秤(4)上的油槽(6)补油,所述称重台(2)和中转台(3)上各放置有一个油槽(6),所述称重台(2)上的油槽(6)中的转移斗(8)能接受输出皮带(1)输出的小麻花,所述转移斗(8)的顶部并排设有两根握柄(9)且其上设有透油孔;所述转移斗(8)位于油槽(6)和转移车(7)中时,其内的小麻花均全部浸没在油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斗(8)为矩形槽,其底部均布有多个透油孔,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为斜面;所述斜面由上至下斜向另一端设置;所述握柄(9)沿转移斗(8)的宽度方向设置,其设于转移斗(8)的中部,其位于油槽(6)和转移车(7)的上方;两根握柄(9)之间的距离为30

5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麻花的油浸转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斗(8)的长度与输出皮带(1)的宽度配合,其宽度为25

45cm,其深度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福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