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152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厌氧反应部、好氧反应部、MBR池和消毒池,好氧反应部和MBR池均连通有增氧组件,MBR池内设置有固废过滤组件,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有污泥池,污泥池通过污泥回流管与厌氧反应部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污泥回流管使固废进入到厌氧池的底部,参与到厌氧反应中,实现对固废的消耗,避免固废的大量堆积,减少固废占用船只面积。船只面积。船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船舶生活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域保护作为关注热点,国家对水域上的游船排污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并明确要求不达标的废弃污水不许排入流域内,截止至今日《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

2018】》已经在全国拥有船舶的水域实行长达五年之久。随着标准的愈加严苛,传统的游船污水处理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推动了市场关于游船污水处理方式的更新换代。
[0003]目前国内的游船与航船对于其产生的污水主要是以在船舱设置几个容器对污水进行储存,然后靠岸时再就近运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污水的方法效率低且成本颇高,导致部分航船选择直接将产生的污水排放至航行流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且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会产生大量的如污泥等固体废物,固废的保管会占据较大航船的空间。因此,亟需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厌氧反应部、好氧反应部、MBR池和消毒池,所述好氧反应部和所述MBR池均连通有增氧组件,所述MBR池内设置有固废过滤组件,所述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有污泥池,所述污泥池通过污泥回流管与所述厌氧反应部底部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调节池顶部连通有提升泵的进水端,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厌氧反应部顶部一侧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厌氧反应部包括厌氧池,所述厌氧池内填充有厌氧细菌,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反应部连通,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端与所述厌氧池顶部一侧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好氧反应部包括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内填充有好氧细菌,所述厌氧池与所述好氧池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增氧组件包括曝气机,所述曝气机的一个出气端与所述好氧池顶部连通,所述曝气机的另一个出气端与所述MBR池顶部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固废过滤组件包括膜组件,所述膜组件侧壁与所述MBR池的内壁固接,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MBR池中部,所述膜组件内设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与所述污泥池连通,所述膜组件与所述MBR池连通。
[0011]优选的,所述过滤部包括若干沿所述膜组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生物膜,所述生物膜侧壁与所述膜组件内壁固接,相邻两所述生物膜之间间隙内设有与所述污泥池顶部连通的第一管路,位于水流方向前端的所述生物膜与所述膜组件内壁之间的间隙设有与所述
污泥池顶部连通的第二管路。
[0012]优选的,所述消毒池内设有紫外线灯管,所述紫外线灯管与所述消毒池内壁固接。
[0013]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污水依次通过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MBR池和消毒池处理,最终实现污水净化排放,增氧组件为好氧池和MBR池提供氧气,提高好氧池和MBR池的污水处理效率,MBR池内设置的固废过滤组件将固体废物过滤出来,滤出的固废落入到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的污泥池内,污泥池内的固废通过污泥回流管进入到厌氧池的底部,参与到厌氧反应中,实现对固废的消耗,避免固废的大量堆积,减少固废占用船只面积。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工作流程图;
[0017]其中,1、调节池;2、提升泵;3、厌氧池;4、厌氧细菌;5、好氧池;6、好氧细菌;7、MBR池;8、膜组件;9、生物膜;10、污泥池;11、污泥回流管;12、曝气机;13、消毒池;14、紫外线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参考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1、厌氧反应部、好氧反应部、MBR池7和消毒池13,好氧反应部和MBR池7均连通有增氧组件,MBR池7内设置有固废过滤组件,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有污泥池10,污泥池10通过污泥回流管11与厌氧反应部底部连通。
[0021]使用时,污水依次通过调节池1、厌氧池3、好氧池5、MBR池7和消毒池13处理,最终实现污水净化排放,增氧组件为好氧池5和MBR池7提供氧气,提高好氧池5和MBR池7的污水处理效率,MBR池7内设置的固废过滤组件将固体废物过滤出来,滤出的固废落入到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的污泥池10内,污泥池10内的固废通过污泥回流管11进入到厌氧池3的底部,参与到厌氧反应中,实现对固废的消耗,避免固废的大量堆积,减少固废占用船只面积。
[0022]进一步优化方案,调节池1顶部连通有提升泵2的进水端,提升泵2的出水端与厌氧反应部顶部一侧连通。
[0023]通过在调节池1顶部连通提升泵2,提升泵2的出水端与厌氧池3顶部一侧连通,便
于将调节池1内污水抽入至厌氧池3的顶部。
[0024]调节池1直接与污水管道连接,可以调节污水的水量,对污水进行储存和调节,从而保持本技术中污水流动的速度。
[0025]进一步优化方案,厌氧反应部包括厌氧池3,厌氧池3内填充有厌氧细菌4,厌氧池3与好氧反应部连通,提升泵2的出水端与厌氧池3顶部一侧连通。
[0026]进一步优化方案,好氧反应部包括好氧池5,好氧池5内填充有好氧细菌6,厌氧池3与好氧池5连通。
[0027]厌氧池3的底部与好氧池5的底部连通,进而使厌氧池3内的厌氧反应更加充分。
[0028]进一步优化方案,增氧组件包括曝气机12,曝气机12的一个出气端与好氧池5顶部连通,曝气机12的另一个出气端与MBR池7顶部连通。
[0029]好氧池5的顶部一侧与MBR池7顶部一侧连通,使得污水进入MBR池7之前充分发生好氧反应,曝气机12不断向好氧池5和MBR池7提供氧气,进而使好氧池5和MBR池7内污水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
[0030]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废过滤组件包括膜组件8,膜组件8侧壁与MBR池7的内壁固接,膜组件8设置在MBR池7中部,膜组件8内设有过滤部,过滤部与污泥池1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污水流动方向依次连通设置的调节池(1)、厌氧反应部、好氧反应部、MBR池(7)和消毒池(13),所述好氧反应部和所述MBR池(7)均连通有增氧组件,所述MBR池(7)内设置有固废过滤组件,所述固废过滤组件底部连通有污泥池(10),所述污泥池(10)通过污泥回流管(11)与所述厌氧反应部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顶部连通有提升泵(2)的进水端,所述提升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厌氧反应部顶部一侧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部包括厌氧池(3),所述厌氧池(3)内填充有厌氧细菌(4),所述厌氧池(3)与所述好氧反应部连通,所述提升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厌氧池(3)顶部一侧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反应部包括好氧池(5),所述好氧池(5)内填充有好氧细菌(6),所述厌氧池(3)与所述好氧池(5)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船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先本森罗悦瑄庞程程书啟徐瑞蒋昕颐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