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桨叶片及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424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桨叶片及飞行器,包括电机,电机包括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电机定子位于电机转子的上方,电机转子两侧与第一连接部通过销轴连接,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翅片,电机定子中部设有万向转动部,万向转动部中部设有中心轴,通过在电机两端铰接第一连接部来连接翅片的方式,使得电机启动时能够通过惯性带动翅片进行旋转,且在第一连接部上开设限位件而限位件能够与电机转子进行抵接,通过限位件使得翅片在通过惯性旋转时能始终保持在水平的位置,避免出现惯性过大导致翅片无法同时处于水平位置导致无法飞行,且在电机中部设置万向转动部,并在万向转动部中部设置中心轴,使得飞行途中可以通过万向转动部对飞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部对飞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部对飞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桨叶片及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共桨叶片及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现今,无人机为一种常见的飞行器,无人机因其具有机动灵活、结构小巧、反应快速、无人飞行和操作要求低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民用方面,大多数人会利用无人机进行地形勘察和飞行俯拍,随着无人机的种类日渐增多,其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现今无人机工作时时常会有转向的需求,但传统无人机的转向性不好,转向不够灵敏常常导致操作人员使用无人机时出现因转向角度过于固定导致无人机损毁,或者进行拍摄时因转向不够灵活需要转很大角度才能将无人机调整到自己需要的角度来进行拍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无人机空中转向繁琐不便,无法进行灵活转向且转向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一种共桨叶片,还提供了一种飞行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共桨叶片,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转子与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电机转子的上方,所述电机转子两侧与第一连接部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面抵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翅片,所述电机定子中部设有万向转动部,所述万向转动部中部设有中心轴。
[0006]本技术为一种共桨叶片,通过在电机两端铰接第一连接部来连接翅片的方式,使得电机启动时能够通过惯性带动翅片进行旋转,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限位件而限位件能够与电机转子进行抵接,通过限位件使得翅片在通过惯性旋转时能始终保持在水平的位置,避免出现惯性过大导致翅片无法同时处于水平位置导致无法飞行或者飞行无法控制的现象,且在电机中部设置万向转动部,并在万向转动部中部设置中心轴,使得飞行途中可以通过万向转动部对飞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定子中空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万向转动部,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电机定子中空处通过万向转动部连接,保证飞行时旋转的灵活性、多变性。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万向转动部包括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相对两侧开设由第二通孔,通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电机定子中空处第一通孔通过销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部尺寸较所述电机定子中空处的尺寸小,使得万向传动部能稳定的与电机定子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空处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另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转动部两侧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三通孔内表面抵接且位置大小相对应,所述凸台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三通孔位置大小相同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尺寸较所述第
一转动部中空处的尺寸小,使得第一连接部通过凸台上的第四通孔与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三通孔进行销轴连接,且第二转动部的尺寸较所述第一转动部中空处的尺寸小保证了第二传动部能够在第一传动部中空处进行转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转动部中空处穿插有所述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两侧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二转动部处的所述第四通孔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中心轴、第二转动部与第一转动部通过销轴依次穿插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第五通孔,将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以及中心轴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使得中心轴既可以通过第二转动部进行旋转也可以通过第一转动部进行旋转。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翅片为由一定倾斜角度的薄片,且所述翅片的最外端设有向上弯曲的折弯部,使得翅片在旋转时有一定的风阻,保证翅片能够带动飞行器飞行。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为上连接部与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与翅片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凸台且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电机转子连接的一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端平台处设有限位件,所述上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凸台大小位置相同的第一连接孔,且所述连接凸台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连接部中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下连接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置大小相对应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通过螺栓连接。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电机转子连接的一端,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四连接孔上端的平台为一个整体结构,且所述限位件为所述平台朝所述电机转子方向的一个凸起部件。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翅片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有环形孔,所述环形孔与所述下连接部设置的所述连接凸台大小相同,且所述环形孔套在所述连接凸台外壁并通过所述连接凸台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进行固定,使得翅片通过所述连接凸台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连接被夹持在所述连接凸台上,保证飞行时翅片的稳定性。
[0015]一种飞行器,包括上述的一种共桨叶片,且该飞行器上设有两个共桨叶片,所述共桨叶片相对设置,两个共桨叶片的电机定子之间设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与两端所述电机定子通过球头连接。
[0016]本技术为一种飞行器,通过中心轴上的两个共桨叶片旋转,从而带动共桨叶片各自的翅片旋转,而翅片与共桨叶片上的电机通过第一连接部铰接,则在旋转时翅片收到惯性的作用展开,由于第一连接部上限位件的作用使得翅片在旋转时均处于水平状态,加上共桨叶片上设置的万向传动部作用以及两个共桨叶片通过连接杆进行球头连接使得在转向时两个共桨叶片实现同时往一个方向倾斜的效果,使得转向更加的灵敏。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术为一种共桨叶片,通过在电机两端铰接第一连接部来连接翅片的方式,使得电机启动时能够通过惯性带动翅片进行旋转,且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限位件而限位件能够与电机转子进行抵接,通过限位件使得翅片在通过惯性旋转时能始终保持在水平的位置,避免出现惯性过大导致翅片无法同时处于水平位置导致无法飞行或者飞行无法控制的现象,且在电机中部设置万向转动部,并在万向转动部中部设置中心轴,使得飞行途中可以通过万向转动部对飞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
[0019]2、本技术为一种飞行器,通过中心轴上的两个共桨叶片旋转,从而带动共桨叶片各自的翅片旋转,而翅片与共桨叶片上的电机通过第一连接部铰接,则在旋转时翅片收到惯性的作用展开,由于第一连接部上限位件的作用使得翅片在旋转时均处于水平状态,加上共桨叶片上设置的万向传动部作用以及两个共桨叶片通过连接杆进行球头连接使得在转向时两个共桨叶片实现同时往一个方向倾斜的效果,使得转向更加的灵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折叠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翅片倾斜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共桨叶片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的翅片展开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的上下共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桨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3),所述电机(3)包括电机转子(31)与电机定子(32),所述电机定子(32)位于所述电机转子(31)的上方,所述电机转子(31)两侧与第一连接部(5)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5)连接有翅片(2),所述电机定子(32)中部设有万向转动部(4),所述万向转动部(4)中部设有中心轴(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共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32)中空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21),所述第一通孔(321)内表面连接有万向转动部(4),所述中心轴(7)与所述电机定子(32)的中心处通过万向转动部(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共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转动部(4)包括第一转动部(41)与第二转动部(42),所述第一转动部(41)相对两侧开设由第二通孔(41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411)与所述电机定子(32)中空处的第一通孔(321)通过销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转动部(41)尺寸较所述电机定子(32)中空处的尺寸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共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41)中空处开设有第三通孔(412),所述第三通孔(412)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41)另一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转动部(42)两侧设有凸台(421),所述凸台(421)中心处开设有与第三通孔(412)位置大小相同的第四通孔(422),所述第四通孔(422)与所述第三通孔(412)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42)的尺寸较所述第一转动部(41)中空处的尺寸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共桨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部(42)中空处穿插有所述中心轴(7),所述中心轴(7)两侧开设有第五通孔(71),所述第五通孔(71)与所述第二转动部(42)处的所述第四通孔(422)位置相对应,使得所述中心轴(7)、第二转动部(42)与第一转动部(41)通过销轴依次穿插所述第四通孔(422)、所述第三通孔(412)以及第五通孔(71),将第一转动部(41)、第二转动部(42)以及中心轴(7)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益见代杨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桑瑞光辉标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