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1331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涉及水环真空泵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包括泵本体和恒液位节能装置,恒液位节能装置包括水箱和调节组件;水箱内设置有第一间隔板,第一间隔板将水箱分隔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水箱包括第一溢流口、第二溢流口和出水口,出水口的最低点低于第一溢流口的最低点,第一溢流口的最低点低于第二溢流口的最低点;调节组件包括门体、液位传感器、控制器和驱动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调节组件能够使得第二容纳腔内形成较为恒定的液位,再利用泵本体的自吸功能,使得泵本体的进水流量能够适应于泵本体的进水需要,也就使得水环真空泵能够以较为高效状态持续工作。续工作。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


[0001]本申请涉及水环真空泵结构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瓦斯抽放系统中,常采用水环真空泵作为瓦斯抽放装置,一般地,利用高位水池内的水压将水强行灌入水环真空泵的进水口,以实现水环真空泵的进水。水环真空泵的进水量对于其工作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进水量过多将导致能耗(电能)增加、真空度不理想、瓦斯抽放量不足以满足需要,进水量过少将导致水环真空泵无法建立真空。
[0003]在实际抽放过程中,需要根据抽放需要来调节水环真空泵输出的真空度,以适用于不同浓度、不同深度等的井内瓦斯的抽放需要。目前,一般是通过电动调节阀门来控制进水流量。但是,电动调节阀门调节的进水流量很难与高位水池的出水流量形成良好的匹配,从而导致水环真空泵的运行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水环真空泵的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包括泵本体(101),所述泵本体(101)包括进水口(10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还包括恒液位节能装置(102),所述恒液位节能装置(102)通过所述进水口(1011)向所述泵本体(101)供水,所述恒液位节能装置(102)包括水箱(1)和调节组件(2);所述水箱(1)内设置有第一间隔板(11),所述第一间隔板(11)将所述水箱(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所述水箱(1)包括第一溢流口(131)、第二溢流口(132)和出水口(133),所述第一溢流口(131)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板(11)上,以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2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2),所述第二溢流口(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2)连通,所述第二溢流口(1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1)外,所述出水口(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2)连通,所述出水口(133)的另一端与所述泵本体(101)连通;其中,所述出水口(133)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一溢流口(131)的最低点,所述第一溢流口(131)的最低点低于所述第二溢流口(132)的最低点;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门体(21)、液位传感器(22)、控制器(23)和驱动件(24),所述第一间隔板(11)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2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2)连通的缺口(111),所述门体(21)设置在所述缺口(111)内,以用于至少部分封堵或至少部分开放所述缺口(111),所述液位传感器(22)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22)内,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容纳腔(122)内的液位,所述驱动件(24)与所述门体(21)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门体(21),所述驱动件(24)和所述液位传感器(22)分别与所述控制器(2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流口(132)的最低点与所述出水口(133)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差大于或等于10厘米,且小于或等于20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其特征在于,驱动件(24)构造为电机,所述调节组件(2)还包括构造为滚珠丝杠副的滑块(251)和螺纹杆(252),所述螺纹杆(252)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滑块(251)的侧壁与所述门体(2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瓦斯抽放系统的带恒液位节能装置的水环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板体组件(14)和第二板体组件(15),所述第一板体组件(14)设置于所述缺口(111)远离所述螺纹杆(25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板(11)连接,所述第二板体组件(15)设置于所述缺口(111)靠近所述螺纹杆(252)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间隔板(11)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组件(14)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阻挡板(141)和第二阻挡板(142),所述第二板体组件(15)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三阻挡板(151)和第四阻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鸿林茂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明云真空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