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107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坐垫组件、动力源、悬架组件及车轮组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坐垫组件被车架组件支撑。动力源位于坐垫组件下方,且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摩托车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车架组件靠近摩托车车尾的一端,且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盖设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周侧。如此,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置于摩托车车尾处,由于车尾处较为密闭,能够对电子控制单元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防止电子控制单元进水,保证电子控制单元的正常运行。常运行。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子控制单元作为摩托车的核心元件,能够监控车辆运行的各种状态,并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计算、处理各个传感器传递的信息,从而执行各种预定的控制功能。
[0003]现有技术中,电子控制单元通常安装于空滤器的周侧,但该处车身覆盖件较小,与车架间存在较多的配合间隙,在雨天或洗车时,电子控制单元容易进水导致电路损坏,从而影响摩托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能降低电子控制元件进水概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坐垫组件,坐垫组件被车架组件支撑;动力源,动力源位于坐垫组件下方,且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摩托车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车架组件靠近摩托车车尾的一端,且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盖设于电子控制单元的周侧。
[0006]进一步地,车架组件包括后车架,坐垫组件被后车架支撑,后车架包括:第一后支架;第二后支架,第二后支架与第一后支架间隔设置;其中,电子控制单元位于第一后支架与第二后支架之间,且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第一后支架及第二后支架远离摩托车车头的一端。
[0007]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支撑板组,支撑板组位于第一后支架及第二后支架远离摩托车车头的一端,且支撑板组的一端与第一后支架的周侧连接,支撑板组的另一端与第二后支架的周侧连接;其中,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支撑板组上。
[0008]进一步地,支撑板组包括:支撑板,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支撑板上;第一中间板,支撑板的一端通过第一中间板与第一后支架连接;第二中间板,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中间板与第二后支架连接。
[0009]进一步地,电子控制单元上开设有第一固定点及第二固定点,第一固定点与第二固定点分别位于电子控制单元的两侧,电子控制单元通过第一固定点及第二固定点与支撑板连接。
[0010]进一步地,摩托车还包括:第一隔震件,第一隔震件贯穿第一中间板,并与支撑板连接;第二隔震件,第二隔震件贯穿第二中间板,并与支撑板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隔震件包括:第一隔震部,第一隔震部位于第一后支架与第一中间板之间;第二隔震部,第二隔震部位于第一中间板与支撑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第一隔震件与第二隔震件均为橡胶材质。
[0013]进一步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固定点及第四固定点,支撑板的一端通过第三固定点与第一隔震件及第一中间板连接;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固定点与第二隔震件及第二中间板连接。
[0014]进一步地,第一中间板包括:中间板主体,中间板主体与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中间板主体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于中间板主体的另一端;其中,第一中间板通过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后支架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置于摩托车车尾处,由于车尾处设置有坐垫组件及较多的车身覆盖件,坐垫组件与多个车身覆盖件相互连接并固定于车架组件上,形成密闭空间,将电子控制单元置于该密闭空间内,能够对电子控制单元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在雨天或洗车时,水分较难接触到电子控制单元,从而能够防止电子控制单元进水,保证电子控制单元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保险盒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保险盒安装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0021]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固定套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0023]图中,10、摩托车;200、车架组件;230、后车架;231、第一后支架;232、第二后支架;233、支撑板组;2331、支撑板;2331a、第三固定点;2331b、第四固定点;2332、第一中间板;2332a、中间板主体;2332b、第一连接部;2332c、第二连接部;2333、第二中间板;2334、第一隔震件;2334a、第一隔震部;2334b、第二隔震部;2335、第二隔震件;300、车身覆盖件;310、坐垫组件;3111、后坐垫;320、后尾灯;400、动力源;500、悬架组件;600、车轮组件;700、空滤器;800、电子控制单元;810、控制单元插件;811、插件主体;8111、第一连接端;8112、第二连接端;812、插件线束;8121、折弯段;8122、延伸段;813、护套;8131、插接口;820、第一端;830、第二端;840、保险盒;841、固定套;8411、插接孔;8412、备用保险孔;842、保险盒安装支架;8421、插接片;850、第一固定点;860、第二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
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10,该摩托车10包括车架组件200、车身覆盖件300、动力源400、空滤器700、悬架组件500及车轮组件600。车身覆盖件300连接于车架组件200上,动力源400被车架组件200支撑。空滤器700位于动力源400上方,并被车架组件200支撑。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车轮组件600通过悬架组件500连接至车架组件200上。
[0028]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
[0029]请参阅图2,摩托车10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800及控制单元插件810。电子控制单元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连接于所述车架组件上;坐垫组件,所述坐垫组件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位于所述坐垫组件下方,且被所述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车架组件靠近所述摩托车车尾的一端,且所述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盖设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的周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后车架,所述坐垫组件被所述后车架支撑,所述后车架包括:第一后支架;第二后支架,所述第二后支架与所述第一后支架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后支架与所述第二后支架之间,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后支架及所述第二后支架远离所述摩托车车头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还包括:支撑板组,所述支撑板组位于所述第一后支架及所述第二后支架远离所述摩托车车头的一端,且所述支撑板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后支架的周侧连接,所述支撑板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后支架的周侧连接;其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组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组包括:支撑板,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第一中间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一后支架连接;第二中间板,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中间板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豫国帅谭云鹏梁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