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72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包括换热元件、换热孔道、内插管、端盖和端盖流体通道,所述换热孔道位于换热元件内,所述内插管设于换热孔道内,所述端盖设于换热孔道的两端且与内插管相连接,所述端盖流体通道设于端盖上且与换热孔道相连通,通过内插管降低了换热孔道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换热流体在换热孔道内的流速,从而达到提升换热效果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减小换热元件换热孔道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换热流体介质的流通速度,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元件
,具体是指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热交换器用于流体之间的换热。热交换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热交换器在石油化学、食品、冶金、轻工、制药和原子能等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化学过程的单体制造过程中,热交换器在整个装置中所占的比例,在建设费方面,达20~50%,因此,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成为广大专业人士研究的热点,在一些换热流体流量比较小的工况下,虽然通过增加流道来提高换热流体的流速,但是受限于加工和密封原因,流体的状态只能达到层流状态,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低下,基于此,需要研发一种提高换热流体在热交换器孔道中的流速来提高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的孔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小换热元件换热孔道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换热流体介质的流通速度,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
[0004]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包括换热元件、换热孔道、内插管、端盖和端盖流体通道,所述换热孔道位于换热元件内,所述内插管设于换热孔道内,所述端盖设于换热孔道的两端且与内插管相连接,所述端盖流体通道设于端盖上且与换热孔道相连通,通过内插管降低了换热孔道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换热流体在换热孔道内的流速,从而达到提升换热效果的目的。
[0005]优选地,所述内插管与端盖采取螺纹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端盖流体通道采用钻圆孔或者铣圆弧槽的加工方式贯通于换热孔道。
[0007]优选地,所述内插管与换热孔道的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内插管的材质根据热流体介质的耐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要求进行变化。
[0008]优选地,所述端盖采取台阶式与换热孔道内定位卡接。
[0009]本技术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通过在换热元件换热孔道内安插内件来减少换热孔道流通面积,使得换热流体在换热孔道内流动速度提升,把流体状态从层流提高到湍流,从而提升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0011]其中,1、换热元件,2、换热孔道,3、内插管,4、端盖,5、端盖流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本技术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包括换热元件1、换热孔道2、内插管3、端盖4和端盖流体通道5,换热孔道2位于换热元件1内,内插管3设于换热孔道2内,端盖4设于换热孔道2的两端且与内插管3相连接,端盖流体通道5设于端盖4上且与换热孔道2相连通,通过内插管3降低了换热孔道2的流通面积,提高了换热流体在换热孔道2内的流速,从而达到提升换热效果的目的。
[0015]内插管3与端盖4采取螺纹连接。
[0016]端盖4流体通道采用钻圆孔或者铣圆弧槽的加工方式贯通于换热孔道2。
[0017]内插管3与换热孔道2的内壁之间有间隙,内插管3的材质根据热流体介质的耐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要求进行变化。
[0018]端盖4采取台阶式与换热孔道2内定位卡接。
[0019]具体使用时,制作一个两头封闭的内插管3,内插管3材质可以根据换热流体介质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以及耐压力性能,可以采用碳钢、不锈钢、碳化硅、钢喷涂、塑料等材质制成,内插管3插入换热元件的换热孔道2内,内插管3两端与端盖4螺纹连接,端盖面与换热孔道2相通位置采用钻圆孔或铣圆弧槽的加工方式,使得换热流体能顺利通过端盖流体通道5,热介质从端盖流体通道5进入到换热孔道2,由于内插管3的作用,热介质流通的面积大大减小,从而热介质的流通速度大大增大,流体状态从层流变成了湍流,进而提升了换热效果,本实用结构,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0020]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元件、换热孔道、内插管、端盖和端盖流体通道,所述换热孔道位于换热元件内,所述内插管设于换热孔道内,所述端盖设于换热孔道的两端且与内插管相连接,所述端盖流体通道设于端盖上且与换热孔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插管与端盖采取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远航徐海峰管永康狄阳陈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三圣石墨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