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4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包括箱体和暖风气囊;箱体通过通风管路与暖风气囊连接,箱体向暖风气囊内输入气体;风机用于制造气流;风机输出端与第一通风管路第一端连接,第一通风管路内部安装有加热片,第一通风管路第二端与两个通风管路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通风管路第二端分别与暖风气囊的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连接;各传感器测量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辅助呼吸加热装置用于空氧混合气体的加热;输液器加热装置用于输液时给药水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低温条件下的围术期患者因体热流失造成的并发症的问题,并减轻了患者因体温异常带来的治疗和康复的不利影响,挽救患者生命。挽救患者生命。挽救患者生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手术辅助系统急救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整体手术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外科手术根据紧急程度分为非急需手术和紧急手术。紧急手术指为保存患者性命、四肢或身体机能而必须立即实施的手术,常见于重大创伤患者的急救过程。比如,发生车祸或地震之后,医护工作者需要实施紧急手术挽救患者生命,他们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患者施行室外手术或是进行紧急转运。
[0003]若实施室外手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呼吸中枢受麻醉剂与创伤影响功能减退,体热快速流失,且流失速度直接与室外温度相关,室外温度越低,热量流失越快,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越高。同时,室外条件下为术中患者提供空氧混合气体也很重要,术中的呼吸辅助是保障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身体机能正常恢复的重要条件。因此,为防止患者围术期内体热流失且维持患者体温,减轻患者与外界气体交换时的心肺压力,设计了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包含手术辅助升温装置、辅助呼吸加热装置、输液器加热装置。
[0004]所以,为适应室外实施紧急手术和完成院前转运工作的需要,监测及防止急救环节中患者的体热流失,辅助患者呼吸,设计了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且根据术中不同组织部位创口处理的需求,设计有多种型号的升温气囊。急救过程中将升温气囊覆盖在患者体表,可实时监测并维持患者体温处在适宜范围内,设备也支持远程人工操纵;辅助呼吸加热装置提供的呼吸管路与鼻氧管或氧气面罩,可以向患者的呼吸系统输入加热的空氧混合气体,减小肺部工作压力;输液器加热装置用于患者输注液体加热。
[0005]近几年,我国也出现过相关专利,例如,一次性医用升温毯(CN202120998663.2)和一种易于放置的医用升温毯(CN202023309945.1),虽然同样利用热传递的方式防止患者出现低体温,但升温速度较慢,测温精准度不高,无法配合不同部位创伤手术,且功能单一,不满足辅助患者呼吸和冷液加热的需求。本专利将控制算法和通讯技术整合,实现了远程条件下自动调温和精细化控温的目的,设置多个监测温度传感器及不同规格的暖风毯,满足于各种温度环境下处理不同位置创伤的应用需求,设计的辅助呼吸加热装置和输液器加热装置进一步保障了患者在急救时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术中低体温发生或出现低体温并发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包括:
[0007]箱体和暖风气囊;
[0008]所述箱体通过通风管路与暖风气囊连接,所述箱体向暖风气囊内输入气体;
[0009]所述箱体内置有控制器、加热片、风机、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辅助呼吸加热
装置和输液器加热装置;
[0010]所述控制器与加热片、风机、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11]通风管路有两个;
[0012]暖风气囊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
[0013]所述风机用于制造气流;所述风机输出端和第一通风管路第一端连接,第一通风管路内部安装有加热片,第一通风管路第二端与两个通风管路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通风管路第二端分别与暖风气囊的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连接;
[0014]所述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
[0015]所述辅助呼吸加热装置用于空氧混合气体的加热;
[0016]所述输液器加热装置用于输液时给药水加热。
[0017]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还包括无线显示屏;
[0018]所述无线显示屏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0019]所述无线显示屏能够显示温度信息。
[0020]进一步地,所述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为贴片温度传感器。
[0021]进一步地,所述暖风气囊为多边形毯身结构中空气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暖风气囊与体表接触侧密布有若干微孔,其内部以线缝合的方式,划分多个小气囊区域。
[0022]进一步地,暖风气囊包括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和非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
[0023]所述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中部设置有空缺处,非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中部未设置空缺处。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包括全身升温

腰腹手术型暖风气囊和全身升温

胸腔手术型暖风气囊;
[0025]所述非中空型多边形暖风气囊包括全身升温型暖风气囊、上体升温

上臂伸展型暖风气囊、下体升温型暖风气囊和全上体升温型暖风气囊。
[0026]进一步地,全身升温

腰腹手术型暖风气囊为方形中空的“回”字形结构,全身升温

腰腹手术型暖风气囊上部中间设置有弧形缺口,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下部中间设置有第二进风气道;
[0027]全身升温

胸腔手术型暖风气囊为“T”形中部空缺结构,上部中间设置有弧形缺口,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下部中间设置有第二进风气道。
[0028]进一步地,所述全身升温型暖风气囊为方形结构,上部中间设置有弧形缺口,上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下部中间设置有第二进风气道;
[0029]上体升温

上臂伸展型暖风气囊为长方形结构,上部中间设置弧形缺口,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
[0030]下体升温型暖风气囊为长方形结构,下体升温型暖风气囊上部中间和下部中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
[0031]全上体升温型暖风气囊为长方形结构,上部中间设置有弧形缺口,上部两侧分别
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
[0032]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解决了目前低温条件下的围术期患者因体热流失造成的并发症的问题,并减轻了患者因体温异常带来的治疗和康复的不利影响,挽救患者生命。
附图说明
[003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全身升温型暖风气囊结构示意图;
[0035]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上体升温

上臂伸展型暖风气囊结构示意图;
[0036]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全身升温

腰腹手术型暖风气囊结构示意图;
[0037]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下体升温型暖风气囊结构示意图;
[0038]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暖风气囊(2);所述箱体(1)通过通风管路(6)与暖风气囊(2)连接,所述箱体(1)向暖风气囊(2)内输入气体;所述箱体(1)内置有控制器、加热片、风机、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401)、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402)、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403)、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1)、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2)、辅助呼吸加热装置和输液器加热装置;所述控制器与加热片、风机、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401)、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402)、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403)、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1)、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2)电连接;通风管路(6)有两个;暖风气囊(2)设置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所述风机用于制造气流;所述风机输出端与第一通风管路第一端连接,第一通风管路内部安装有加热片,第一通风管路第二端与两个通风管路(6)第一端分别连接,两个通风管路(6)第二端分别与暖风气囊(2)的第一进风气道和第二进风气道连接;所述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401)、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402)、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403)、第一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1)、第二进风口温度传感器(502)用于测量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送至控制器;所述辅助呼吸加热装置用于空氧混合气体的加热;所述输液器加热装置用于输液时给药水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还包括无线显示屏(3);所述无线显示屏(3)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无线显示屏(3)能够显示温度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腋下医用测温传感器(401)、胸前医用测温传感器(402)、额头医用测温传感器(403)为贴片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升温辅助手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气囊(2)为多边形毯身结构中空气囊,分别设有第一进风气道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广余明袁晶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