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002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属于运动疲劳恢复技术领域,所述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体,热交换箱体内设有水箱、水泵、气泵和制冷装置;热交换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热交换箱体内还设有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面板、水泵、气泵和制冷装置;降温装置包括隔温外壳,隔温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肢体放置空间和水袋空间,肢体放置空间为负压的封闭腔体,水袋空间内设有水袋;水箱的出水口经水泵连接水袋的进水口,水袋的出水口连接水箱的进水口,气泵连接封闭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能够适用于运动疲劳恢复,方便携带,可控性高。可控性高。可控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温疲劳恢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疲劳恢复
,特别是指一种低温疲劳恢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皮肤表面来调节体温,当运动人群进行剧烈运动时,体内温度和代谢当量增加,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甚至还会导致脱水和休克,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运动训练的频繁安排也会导致更大的肌肉损伤和运动表现的下降。因此,运动中和运动后降低体温和快速恢复尤为重要。
[0003]冷疗已被广泛证明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体温和促进恢复的措施,并已经被引入运动科学领域。研究表明,冷疗能够有效抵御热应力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延缓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时的耐力与力量水平,改善整体运动能力,进而提高运动效率,防止运动损伤。
[0004]目前冷疗手段选择方面,国际上较成熟的方式主要有冷水浸泡、超低温全身冷冻疗法、冷水淋洒、冷敷和喷水雾等,在提高运动训练适应性、防治损伤与消除运动疲劳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但由于其多用于全身性质,其携带和可控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运动疲劳恢复,可控性高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
[0006]一种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
[0007]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体,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设有水箱、水泵、气泵和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降温液体进行降温的制冷装置;
[0008]所述热交换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还设有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水泵、气泵和制冷装置;
[0009]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隔温外壳,所述隔温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肢体放置空间和水袋空间,所述肢体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待冷疗的肢体,所述肢体放置空间为负压的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上设有可封闭的肢体放入口,所述水袋空间内设有水袋;
[0010]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袋的进水口,所述水袋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气泵连接所述封闭腔体。
[00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和降温装置,热交换装置内的水箱、水泵与降温装置内的水袋连通,形成闭环,降温液体从水箱通过水泵流到水袋中,进行循环降温,从而对使用人员需要冷却的肢体部位进行冷疗,这样通过冷疗能够降低运动训练人群在高强度或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疲劳影响,本专利技术中的冷疗主要采用快速热交换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在少毛发皮肤上的快速热传递和热交换;冷疗还能够加强迷走神经活动,促进副交感神经激活,加快运动疲劳的恢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体积相对较小,方便携带;并且,热交换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热交换箱体内设有微控制单元,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控制面板、水泵、气泵和制冷装置,通过控制面板可以较好的实现所需温度
和负压的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能够适用于运动疲劳恢复,方便携带,可控性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低温疲劳恢复装置的热交换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一个方向的立体图,(b)为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热交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剖面结构图,(b)为一个方向的立体图,(c)为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低温疲劳恢复装置的降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外观图,(b)为内部简图,(c)为剖视图,(d)为内部立体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低温疲劳恢复装置的管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前馈

串级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0018]图6为图5中DMC控制器的动态矩阵算法的流程图;
[0019]图7为图5中PID控制器的PID参数在线自校正工作流程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程序结构图;
[0021]图9为图5中前馈控制器的流程图;
[0022]图10为图2所示热交换装置中水箱内降温液体的温度变化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即体温调节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热交换装置1和降温装置2,其中:
[0026]热交换装置1包括热交换箱体10,热交换箱体10内设有水箱11、水泵12、气泵13和用于对水箱11内的降温液体(可以是水或其他液体)进行降温的制冷装置14;
[0027]热交换箱体10上设有控制面板15,热交换箱体10内还设有微控制单元16(Micro Control Unit,MCU),微控制单元16电连接控制面板15、水泵12、气泵13和制冷装置14;
[0028]降温装置2包括隔温外壳20,隔温外壳20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肢体放置空间和水袋空间,肢体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待冷疗的肢体,肢体放置空间为负压的封闭腔体21,该封闭腔体21上设有可封闭的肢体放入口(未示出),水袋空间内设有水袋22;
[0029]水箱11的出水口经水泵12连接水袋22的进水口,水袋22的出水口连接水箱11的进水口,气泵13连接封闭腔体21。
[0030]使用时,首先根据所需要的温度和负压在热交换装置1的控制面板15上进行选择,
然后将需要冷却的肢体部位放入降温装置2中进行冷疗,具体来说,将需要冷却的肢体部位通过肢体放入口放入降温装置2的封闭腔体21中,然后关闭肢体放入口使封闭腔体21封闭,之后微控制单元16根据所需要的温度和负压,分别控制制冷装置14、水泵12和气泵13,使水袋22维持冷疗所需要的温度,以及使封闭腔体21产生负压效果。
[0031]人体皮表的导热性基于哺乳动物的皮毛特征,具有在冷环境高度自适应能力,但在炎热环境或激烈的运动中,毛皮的保温对于人体的健康就会产生相应问题。由于人体内部的热容量较大,而体表的导热性很差,导致人体很难对自身含热量进行很好的调控,所以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就产生了能够增大散热水平的无毛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结构。虽然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并没有很多的毛发量,但同样具有与其相似的无毛皮肤分血管解剖结构。
[0032]无毛发和少毛发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手掌和脚掌,无毛皮肤区域的动静脉吻合,可以绕过营养毛细血管床和分流的动脉血注入静脉形成网脉,其特殊的血管结构,决定了其快速促进散热的功能。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装置和降温装置,其中: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箱体,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设有水箱、水泵、气泵和用于对所述水箱内的降温液体进行降温的制冷装置;所述热交换箱体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还设有微控制单元,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面板、水泵、气泵和制冷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隔温外壳,所述隔温外壳内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肢体放置空间和水袋空间,所述肢体放置空间用于放置待冷疗的肢体,所述肢体放置空间为负压的封闭腔体,该封闭腔体上设有可封闭的肢体放入口,所述水袋空间内设有水袋;所述水箱的出水口经所述水泵连接所述水袋的进水口,所述水袋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气泵连接所述封闭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连接所述制冷装置;和/或,所述制冷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且包括珀尔帖元件;和/或,所述水箱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水箱内降温液体的温度为10

25℃;和/或,所述水泵的流速为3

7升/分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其中:所述上箱体内设有所述水箱、水泵和微控制单元,所述上箱体上设有所述控制面板,所述下箱体内设有所述气泵和制冷装置;和/或,所述上箱体和下箱体通过卡扣连接;和/或,所述上箱体上设有水箱开口、抓握把手和电源开关;和/或,所述下箱体上设有电源插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体的负压大小为0.5

50mmHg;和/或,所述水袋的上表面设有点状凸起;和/或,所述肢体放入口设有魔术贴;和/或,所述降温装置内设有用于测量水袋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外壳内在所述肢体放置空间的上方设有气囊空间,所述气囊空间内设有气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袋的上表面用作为所述封闭腔体的下表面,所述气囊的下表面用作为所述封闭腔体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疲劳恢复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清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