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护面料及生物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466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及生物防护服,具体涉及防护装备技术领域,包括耐磨层、调温抗菌层和亲肤层,所述调温抗菌层包括抗菌面层和相变微胶囊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覆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所述抗菌面层具有抗菌性能,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所述亲肤层固定铺设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耐磨层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亲肤层用于靠近人体。本技术具有抗菌保护功能,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吸收或释放热量,减少体温变化,穿着舒适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护装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及生物防护服


技术介绍

1、由生物防护面料制成的生物防护服是进入特定生物实验领域或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有害微生物气溶胶、有害超细粉尘颗粒、有害生物液体等,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中国专利cn202050983u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可高频热合的生物防护服面料,通过严密粘结完全密封,具有耐久的隔离病毒、防血液渗透等优良的防护效。但是,当从业人员在夏季或高温环境下按生物安全防护要求穿着防护服进行操作,易导致从业人员出现中暑等体温调节紊乱的热致疾病,给从业人员带来极不舒适的穿着体验。此外,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护服多为一次性使用,不具备自修复能力,在从业人员穿着防护服时因意外造成防护服面料破损,不仅易导致生物物质泄漏造成人员感染,还须立刻更换新的防护服,不利于低碳环保,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废弃物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及生物防护服,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抗菌保护功能,能够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吸收或释放热量,减少体温变化,穿着舒适度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包括耐磨层、调温抗菌层和亲肤层,所述调温抗菌层包括抗菌面层和相变微胶囊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覆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所述抗菌面层具有抗菌性能,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所述亲肤层固定铺设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耐磨层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亲肤层用于靠近人体。

4、优选的,所述抗菌面层的材质为锦纶镀银纤维针织布。

5、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包括壁材和芯材,所述芯材被包覆于所述壁材内部,所述芯材的材质为正十八烷,且所述芯材粒径为3μm-8μm,所述壁材的材质为聚氨酯。

6、优选的,所述相变微胶囊采用圆网印花工艺均匀点涂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

7、优选的,还包括自修复防护层,所述自修复防护层一侧固定铺设于所述耐磨层一侧,所述自修复防护层另一侧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的一侧,所述自修复防护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薄膜。

8、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与所述自修复防护层、所述自修复防护层与所述调温抗菌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与亲肤层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网膜进行粘合。

9、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非织造布。

10、优选的,所述亲肤层的材质为天丝针织物。

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生物防护服,面料为所述生物防护面料,所述亲肤层为所述生物防护服的里表面,所述耐磨层为所述生物防护服的外表面。

1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3、本技术提供一种生物防护面料,调温抗菌层的抗菌面层具有抗菌性能,能够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调温抗菌层一侧涂覆的相变微胶囊层,相变微胶囊层就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相变材料,其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在环境温度突然发生变化时,相变微胶囊层能够通过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减少体温变化,为人体提供舒适的微气候,亲肤层固定铺设于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且靠近人体,能够对调温抗菌层表面的相变微胶囊层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穿着过程中相变微胶囊的磨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调温抗菌层和亲肤层,所述调温抗菌层包括抗菌面层和相变微胶囊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覆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所述抗菌面层具有抗菌性能,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所述亲肤层固定铺设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耐磨层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亲肤层用于靠近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层的材质为锦纶镀银纤维针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包括壁材和芯材,所述芯材被包覆于所述壁材内部,所述芯材的材质为正十八烷,且所述芯材粒径为3μm-8μm,所述壁材的材质为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采用圆网印花工艺均匀点涂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修复防护层,所述自修复防护层一侧固定铺设于所述耐磨层一侧,所述自修复防护层另一侧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的一侧,所述自修复防护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与所述自修复防护层、所述自修复防护层与所述调温抗菌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与亲肤层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网膜进行粘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非织造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亲肤层的材质为天丝针织物。

9.一种生物防护服,其特征在于:面料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生物防护面料,所述亲肤层为所述生物防护服的里表面,所述耐磨层为所述生物防护服的外表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调温抗菌层和亲肤层,所述调温抗菌层包括抗菌面层和相变微胶囊层,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覆于所述抗菌面层一侧,所述抗菌面层具有抗菌性能,所述相变微胶囊层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发生相变,所述亲肤层固定铺设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耐磨层固定铺设于所述抗菌面层未涂覆有所述相变微胶囊层的一侧,所述亲肤层用于靠近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层的材质为锦纶镀银纤维针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包括壁材和芯材,所述芯材被包覆于所述壁材内部,所述芯材的材质为正十八烷,且所述芯材粒径为3μm-8μm,所述壁材的材质为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防护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微胶囊采用圆网印花工艺均匀点涂于所述抗菌面层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心淼吴金辉张宗兴房艳华衣颖邓橙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