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70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9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本申请所示端盖组件中,正极导电压块装配于端盖时,由于两个第一凸柱和两个第二凸柱相对第三安装孔倾斜对称,会导致正极分隔部产生扭曲力,正极分隔部的缺口可以释放正极分隔部所产生的扭曲力,避免正极分隔部因扭曲力而发生破裂,有利于提高储能装置的良品率。品率。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等储能装置因其可循环利用特性,而被广泛用于用电设备中。随着储能装置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储能装置中,导电压块装配于端盖上时,上塑胶往往会因受力而发生变形甚至破裂,影响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用于释放导电压块装配于端盖上时上塑胶所受到的扭曲力,提高储能装置的良品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正极单元,所述正极单元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安装孔和两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两个所述第一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正极单元包括正极导电压块、正极分隔部和正极柱,所述正极导电压块位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正极导电压块设有第二安装孔和两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正极导电压块,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位于正极导电压块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正极分隔部位于所述正极导电压块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正极分隔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缺口,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缺口均沿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正极分隔部,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所述缺口自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方向凹陷,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分隔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柱和两个第二凸柱,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均设于所述正极分隔部朝向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二盲孔,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均设于所述正极分隔部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并分别收容于两
个所述第一盲孔,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与所述正极导电压块固定连接。
[0005]其中,所述缺口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缺口关于所述中心轴线镜像对称;两个所述第一凸柱中靠近所述缺口的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在0mm至0.5mm之间,和/或,两个所述第二凸柱中靠近所述缺口的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在0mm至0.5mm之间。
[0006]其中,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开口的宽度为A,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为B,A/B在20%至30%之间。
[0007]其中,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两个第一凸柱和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与两个所述第一凸柱中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凸柱、或两个所述凸柱中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深度为C,C/D在35%至45%之间。
[0008]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在1.6mm至2mm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在1.6mm至2mm之间。
[0009]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的夹角在60度至90度之间。
[0010]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第一沉台部分和第一装配部分,所述第一装配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沉台部分远离所述正极分隔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沉台部分连通,所述第一装配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沉台部分的直径;所述正极分隔部还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设于所述正极分隔部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且环绕所述第三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凸环抵持所述第一沉台部分的孔底壁面。
[0011]其中,所述第一凸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沉台部分的深度。
[0012]其中,所述第一凸环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沉台部分的深度的比值在1.25至2之间。
[0013]其中,所述第三安装孔包括远离所述端盖的台阶部分,所述台阶部分的孔壁底面为所述第一凸环朝向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表面。
[0014]其中,所述正极单元还包括负极密封圈,所述负极密封圈包括第一密封部分和第一凸环部分,所述第一密封部分套设于所述正极柱,且夹持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面之间,所述第一凸环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分远离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一侧,且环绕所述第一密封部分设置,并夹持于所述正极柱和所述端盖之间。
[0015]其中,所述端盖还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负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包括负极导电压块、负极分隔部和负极柱,所述负极导电压块与所述正极导电压块安装于所述端盖的同一侧,所述负极导电压块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五安装孔沿所述负极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负极导电压块;
所述负极分隔部位于所述端盖和所述负极导电压块之间,所述负极分隔部设有第六安装孔,所述第六安装孔沿所述负极分隔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负极分隔部,且连通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五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包括第二沉台部分和第二装配部分,所述第二装配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沉台部分远离所述正极分隔部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沉台部分连通,所述第二装配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沉台部分的直径;所述负极分隔部还设有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设于所述负极分隔部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且抵持所述第二沉台部分的孔底壁面。
[0016]其中,所述第二凸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沉台部分的深度。
[0017]其中,所述第二凸环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沉台部分的深度的比值在1.2至2之间。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端盖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一侧。
[0019]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系统,包括多个上述任一所述的储能装置和多个连接片,每一所述连接片电连接于两个所述储能装置之间。
[0020]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正极单元,所述正极单元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安装孔和两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两个所述第一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正极单元包括正极导电压块、正极分隔部和正极柱,所述正极导电压块位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正极导电压块设有第二安装孔和两个第二盲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正极导电压块,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位于正极导电压块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正极分隔部位于所述正极导电压块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正极分隔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和缺口,所述第三安装孔和所述缺口均沿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正极分隔部,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所述缺口自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方向凹陷,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正极分隔部还设有两个第一凸柱和两个第二凸柱,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均设于所述正极分隔部朝向所述正极导电压块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二盲孔,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均设于所述正极分隔部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凸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并分别收容于两个所述第一盲孔,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正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与所述正极导电压块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具有中心轴线,所述缺口关于所述中心轴线镜像对称;两个所述第一凸柱中靠近所述缺口的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在0mm至0.5mm之间,或,两个所述第二凸柱中靠近所述缺口的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在0mm至0.5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开口的宽度为A,所述第一侧面的宽度为B,A/B在20%至3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分隔部的周面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两个第一凸柱和两个所述第二凸柱均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面与两个所述第一凸柱中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所述第一凸柱、或两个所述第二凸柱中靠近所述第一
侧面的所述第二凸柱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缺口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缺口的深度为C,C/D在35%至4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一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在1.6mm至2mm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凸柱在所述正极分隔部上的投影朝向所述第三安装孔的边缘与所述第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陈志雄黄立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