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8544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53
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本申请所示端盖组件中,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和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基本呈现四角分布,在所述负极上塑胶注塑完成后的脱模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和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可作为推模顶针位,利用四个推模顶针分别顶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和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四个受力位点,可以均匀地将所述负极上塑胶脱模,防止所述负极上塑胶未完成冷却脱模而受力变形,提升产品良率。提升产品良率。提升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
,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二次电池(Rechargeable battery)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可循环利用特性使其逐渐成为用电设备的主要动力来源,随着二次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要求,而电池的端盖组件的厚度是影响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的重要参数,端盖组件过厚则降低电池单位体积的能量密度。目前的端盖组件包括用于顶盖和导电压块之间进行绝缘的上塑胶,为了提升电池单位体积能量密度通常将上塑胶设计得很薄。现有的上塑胶因材料本身的成型收缩率较大(如:聚乙烯,英文名称:Polyethylene,成型收缩率在1.5%至3.6%之间),现有的成型工艺未针对薄片状上塑胶的特殊结构进行设计,上塑胶成型过程容易因不均匀散热、内应力增大而导致翘曲或断裂,上塑胶的生产良率无法进一步提升,这成为降低二次电池生产成本的制约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用于便于对上塑胶进行脱模,提高上塑胶的良品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中。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负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所述负极单元包括负极导电压块、负极上塑胶和负极柱,所述负极导电压块位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负极导电压块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所述主体部分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分;所述负极上塑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三安装孔、两个连通孔和两个第一受力位点,所述第三安装孔和两个所述连通孔均沿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两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均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两个第二受力位点,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均位于所述第二部分
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分别位于所述负极上塑胶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
[0005]其中,所述第一受力位点与所述第二受力位点的面积比ΔS在1.4至1.8之间。
[0006]其中,所述端盖还设有两个第一盲孔,每一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负极导电压块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连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体部分还设有两个第二盲孔,每一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连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两个绝缘柱,每一所述绝缘柱穿设于一个所述连通孔,每一所述绝缘柱的一端插设于一个所述第一盲孔内,每一所述绝缘柱的另一端插设于一个所述第二盲孔内。
[0007]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绝缘柱在所述第一受力位点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连线相交,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绝缘柱在所述第一受力位点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中心连线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5度且小于或等于75度。
[0008]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两个装配凸环,每一所述装配凸环均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向延伸,且环绕一个所述连通孔的周缘设置;每一所述绝缘柱还穿设于一个所述装配凸环的内侧。
[0009]其中,所述主体部分还设有两个第三盲孔,每一所述第三盲孔的开口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三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和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均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部分还设有两个凸柱,每一所述凸柱均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向延伸,且与两个所述装配凸环均间隔设置,并收容于一个所述第三盲孔,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每一所述凸柱在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主体部分的表面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一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
[0010]其中,两个所述装配凸环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与两个所述凸柱的中心与所述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两个所述装配凸环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的夹角的补角,与两个所述凸柱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相等。
[0011]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均自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向背离所述端盖的方向凹陷,每一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均包括凹陷面,所述凹陷面设有物料编码。
[0012]其中,所述物料编码为凸起,所述物料编码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部
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背离所述端盖的一侧。
[0013]其中,所述第二部分还设有C形槽,所述C形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所述C形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周面的一侧,且与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间隔设置。
[0014]其中,所述端盖还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间隔设置;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应激件,所述应激件安装于所述装配孔;所述第二部分还设有避让孔,所述避让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所述避让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远离所述C形槽的一侧,且与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均间隔设置;所述延伸部分覆盖所述避让孔,且与所述应激件相对设置;所述C形槽环绕所述避让孔设置,所述C形槽包括第一槽壁和两个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为所述C形槽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槽壁,两个所述第二槽壁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槽壁位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延伸部分的表面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应激件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
[0015]其中,所述第一槽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槽壁的厚度。
[0016]其中,所述第一槽壁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槽壁的厚度的比值Q大于或等于1.15且小于或等于1.45。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盖组件,用于储能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负极单元,所述负极单元安装于所述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端盖;所述负极单元包括负极导电压块、负极上塑胶和负极柱,所述负极导电压块位于所述端盖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负极导电压块包括主体部分和延伸部分,所述主体部分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主体部分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部分;所述负极上塑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第一部分设有第三安装孔、两个连通孔和两个第一受力位点,所述第三安装孔和两个所述连通孔均沿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两个所述连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均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三安装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连通孔的中心连线相交,且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部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设有两个第二受力位点,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均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沿所述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受力位点分别位于所述负极上塑胶的中心线的相对两侧,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负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且与所述主体部分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位点与所述第二受力位点的面积比ΔS大于或等于1.4且小于或等于1.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还设有两个第一盲孔,每一所述第一盲孔的开口位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负极导电压块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一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一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主体部分还设有两个第二盲孔,每一所述第二盲孔的开口均位于所述主体部分朝向所述端盖的表面,两个所述第二盲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连通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盲孔的中心连线与所述端盖组件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两个绝缘柱,每一所述绝缘柱穿设于一个所述连通孔,每一所述绝缘柱的一端插设于第一盲孔内,每一所述绝缘柱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二盲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绝缘柱在所述第一受力位点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连线相交,两个所述第一受力位点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绝缘柱在所述第一受力位点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的中心连线的夹角的角度大于或等于55度且小于或等于75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设有两个装配凸环,每一所述装配凸环均自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主体部分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永锋陈志雄黄立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