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10619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包括有地面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可移动部分包括有底座、清洁箱体、设备箱、运动机构,清洁箱体和设备箱固定在底座上,设备箱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以及控制电路,清洁箱体顶部开口且其内设置有带振子的振板,超声波发生器通过振子带动振板振动;运动机构包括有环套、多向运动组件、站立部;清洁箱体外设有滑轨,环套在滑轨上滑动,多向运动组件包括横架Ⅰ、上套筒、伸缩部、下套筒,横架Ⅰ一端固定在环套上,另一端穿装有上套筒,伸缩部固定在上套筒内,伸缩部与下套筒连接,下套筒连接底座,下套筒底部安装行走轮;地面部分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在膜池池顶的边缘,用以将底座固定,避免底座不受控运动。避免底座不受控运动。避免底座不受控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清洁装置,尤其涉及污水处理领域中用于膜池的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经生物池处理后会进入膜池进行过滤处理,膜池的膜安装在膜架上,污泥容易附着在滤膜上,需要定期进行清理。目前的清理方式主要分为在线清理和离线清理,在线清理一般使用的具体方法是在不将滤膜从膜架上拆卸的基础上,使用类似曝气装置伸入到膜池内,对膜架上的污泥进行清理,这种方式快速便捷,但清洁效果一般,主要是因为膜池内本身就存在污水,而污水中就有污泥存在,无论进行何种清洁方式,污泥都难以较好的去除;离线清理是目前最常用且清洁效果最好的方式,离线清理是指使用行车或者吊车将膜架从膜池吊出,在池外进行彻底的拆卸清理,具体的清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高压水冲洗,但滤膜体积较大,高压水清洁效果有限,尤其是针对地上池,体积较大的清洁设备需要从地面吊运到池子上,费时费力。基于离线清理方式,理论上可以将滤膜拆卸,但滤膜的安装也是通过螺纹螺栓和支架进行安装与紧固的,每拆卸一次都会导致紧固效果变差,尤其是对防腐蚀防锈漆的损伤较大,是得不偿失的。
[0003]因此需要在离线清洁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在保持滤膜结构完整的同时进行全面清洁的装置,能够克服高压水冲洗面积小、难以彻底清理附着物的问题。同时,膜池的数量可能会有多个,需要装置能够在多个膜池之间移动,提升实用性和性价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清洁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地面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
[0005]可移动部分包括有底座、清洁箱体、设备箱、运动机构,清洁箱体和设备箱固定在底座上,设备箱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以及控制电路,清洁箱体顶部开口且其内设置有带振子的振板,超声波发生器通过振子带动振板振动;运动机构包括有环绕清洁箱体外壁的环套、固定在环套上的多向运动组件、设置在环套上的站立部;清洁箱体外壁阵列的开设有多个竖向的滑轨,环套通过滑槽在滑轨上滑动,多向运动组件包括横架Ⅰ、上套筒、伸缩部、下套筒,横架Ⅰ一端固定在环套上,另一端穿装有上套筒,伸缩部固定在上套筒内,伸缩部与下套筒连接,下套筒侧面通过横架Ⅱ连接底座,下套筒底部安装行走轮;
[0006]地面部分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在膜池池顶的边缘,用以将底座固定,避免底座不受控运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伸缩部为电动推杆。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伸缩部为液压缸。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站立部为伸缩爬梯。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多向运动组件还包括有引导部,引导部为字母C字形,引导部穿装在清洁箱体外侧并固定在上套筒的顶部。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引导部呈向上扩张的喇叭形状。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机构包括抬升座、地面支撑座,地面支撑座固定在膜池上,抬升座与地面支撑座可拆卸连接;
[0013]抬升座顶部的形状为高低不平的非平面形状,其从靠近地面支撑座方向至远离该方向为止的高度逐渐升高。
[0014]横架Ⅱ分为左、右两半部分,左、右两半部分分别固定在下套筒与底座上,左右两半部分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当拆卸时底座在重力作用下坐到底座支撑座上。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抬升座按高度由低到高排列至少包括第一平面部、倾斜部、第二平面部三部分,第一平面部与地面支撑座相接。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抬升座顶部设置有多个滚轮。
[0017]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用于膜池的清洁方案,该方案针对污泥清洁困难、滤膜拆卸困难、滤膜吊装困难、清洁设备固定困难的问题,从“净、察、固”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净”是指通过使用超声波作为清洁方式,无需进行过度的拆卸,只需要将滤膜及其框架完整的喂入到清洁箱体内,就能够实现清理附着的污泥;“察”是指将升降举升设备融合进本专利的支撑腿内,具体是说工人可以启动带动伸缩部带动整个环套升降,站立在站立部上的工人可以升高,既可以指挥滤膜吊运,又可以观察喂料情况,协助滤膜更顺利的喂入到清洁箱体内;“固”是指通过设置的地面部分将可移动部分牢牢固定住,避免可移动部分出现不受控的动作,保障工作的安全进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可移动部分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可移动部分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图4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可移动部分的引导部立体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图6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架Ⅱ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第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抬升座与地面支撑座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1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抬升座与地面支撑座的拆卸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清洁方案,参照图1至图3,具体使用原理方法如下:
[0033]1.推动可移动部分1到需要清洁的膜池旁,启动行车将可移动部分1吊运到膜池上;
[0034]2.将可移动部分1的底座2通过地面部分的固定机构固定住;
[0035]3.启动行车将膜架从膜池底吊出并进行拆卸;
[0036]4.工人站在站立部5上,启动伸缩部,带动环套4在滑轨6上滑动,同时带动站立部5上升;
[0037]5.再次启动行车,将拆卸后的滤膜吊出,吊运到清洁箱体3上方;
[0038]6.启动电动葫芦将滤膜吊进清洁箱体3内,工人通过肉眼观察整个吊装过程,在必要时辅助滤膜顺利装载;
[0039]7.清洁完毕后,再将滤膜吊出,重复步骤5;
[0040]8.当该膜池清洁完毕后,将可移动部分1通过行车吊出膜池,推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0041]利用超声波进行清洁的原理,将其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中,示出了本实施例,超声波发生器、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控制电路以及振子振板可直接外采。
[0042]在本实施例中,对现有的超声波清洁技术做出了适用于本领域的改进。清洁箱体3内布置振板,通过超声波发生器带动振子振动,在清洁箱体3内产生超声波作用于附着有大量污泥的滤膜上,进行清洁。清洁箱体3为满足吊运的需求,必须控制重量和体积,而为适应滤膜的装载,使得清洁箱体3长度和高度较大,而宽度较小,整体上呈片状,顶部开口呈长条状,且重心较高,在滤膜吊装装载、卸载时容易发生倾倒,且开口较小,行车滑动精度不够,难以顺利的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地面固定部分和可移动部分;可移动部分包括有底座、清洁箱体、设备箱、运动机构,清洁箱体和设备箱固定在底座上,设备箱内设置有超声波发生器以及控制电路,清洁箱体顶部开口且其内设置有带振子的振板,超声波发生器通过振子带动振板振动;运动机构包括有环绕清洁箱体外壁的环套、固定在环套上的多向运动组件、设置在环套上的站立部;清洁箱体外壁阵列的开设有多个竖向的滑轨,环套通过滑槽在滑轨上滑动,多向运动组件包括横架Ⅰ、上套筒、伸缩部、下套筒,横架Ⅰ一端固定在环套上,另一端穿装有上套筒,伸缩部固定在上套筒内,伸缩部与下套筒连接,下套筒侧面通过横架Ⅱ连接底座,下套筒底部安装行走轮;地面部分包括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设置在膜池池顶的边缘,用以将底座固定,避免底座不受控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部为电动推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部为液压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晓伟曲勇陈群刘海山宋威杨琪沈传浩王煜成张洪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双元水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