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10607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剥线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其包括工作台,对电缆本体进行剥线的分离结构落于工作台上,所述电缆本体由铜芯和绝缘层组成,所述分离结构至少包括切割装置、拉动装置以及分离槽,绝缘层被切开的一端穿过分离槽连接在拉动装置上,以使所述铜芯与绝缘层分离成两个相互偏离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借助上台面的支撑使铜芯和绝缘层分离,从而解决如何利用电力电缆的移动进行绝缘皮的切割,以及在行径过程中将绝缘皮和铜线分离的问题,进而保证了绝缘层的完整性,又简化了剥线的工序。又简化了剥线的工序。又简化了剥线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剥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废旧电线电缆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废电线电缆来源广泛,比如拆车厂、回收站、电力公司、修理厂、电线生产厂家等回收到的线缆各种各样,而废旧电线电缆中含有稀有金属铜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回收价值,不只是内部,连外部的绝缘皮都是非常有回收价值的。因此,在回收后需要将电力电缆进行再处理,那就是将内部和外部进行分离,以使内部的铜资源和外部的绝缘皮能够分开利用。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259304B公开了一种线缆绝缘芯线剥皮机,包括:工作台;放卷组件、切割机构、吹气喷头、分割机构和收卷机构,按顺序排列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放卷组件用于承载线缆卷盘,切割机构用于对线缆的外层绝缘层进行切割,分割机构用于将线缆的绝缘层从铜线上剥落下来,吹气喷头用于将剥落下来的绝缘层从铜线上吹落,收卷机构用于对铜线进行收卷;收料箱,设置于工作台的底部,工作台上设有开口,吹气喷头的输出端朝向工作台的开口处,收料箱位于工作台的开口下方,本技术方案可以将芯线铜材和绝缘材料分离,使得两者可以分类回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两个切割刀,通过一个切割刀向另一个切割刀移动完成绝缘皮的剥离,而且剥离的方式是利用切割刀移动时,产生的挤压力使绝缘皮与铜线剥离,这样得到的绝缘皮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而且还容易产生碎屑。
[0005]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以解决如何利用电力电缆的移动进行绝缘皮的切割,以及在行径过程中将绝缘皮和铜线分离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包括工作台,对电缆本体进行剥线的分离结构落于工作台上,所述电缆本体由铜芯和绝缘层组成,所述分离结构至少包括:
[0008]切割装置,所述切割装置安装在工作台的上台面上,用于对绝缘层进行切割;
[0009]拉动装置,所述拉动装置安装在工作台的下台面上;
[0010]以及,
[0011]分离槽,所述分离槽开设在工作台上,所述绝缘层被切开的一端穿过分离槽连接在拉动装置上,以使所述铜芯与绝缘层分离成两个相互偏离方向,在所述拉动装置拉动下,借助上台面的支撑使后续的铜芯自动脱离绝缘层。
[0012]优选的,所述切割装置包括搭载部和切割部,所述切割部被搭载部固定在上台面
上,所述切割部在电缆本体移动的路径上构成切割道。
[0013]优选的,所述搭载部为支座,所述切割部为弧形刀,所述支座与上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刀在支座的支撑下,在其底部形成供电缆本体穿过的切割道。
[0014]优选的,所述搭载部为底座和延伸体,所述切割部为角切刀,所述底座固定在上台面上,所述延伸体固定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通孔,所述延伸体下方落于通孔的轴向上设置角切刀,所述角切刀下方构成切割道。
[0015]优选的,所述拉动装置包括内部具有通槽的支架,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上辊体和下辊体,所述上辊体和下辊体之间构成间隙,所述绝缘层的端部连接在间隙内;
[0016]所述上辊体和下辊体一侧的轴向上分别设置动力源,以驱动上辊体和下辊体转动,转动的上辊体和下辊体以挤压的方式拉动间隙内的绝缘层。
[0017]优选的,所述拉动装置设置在与切割装置的同侧。
[00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离槽内位于拉动装置所在侧设置有突部,其中:
[0019]间隙内的绝缘层在上辊体和下辊体的挤压下展开;
[0020]以及,
[0021]在突部的支撑下,所述绝缘层贴合突部展开。
[002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上位于铜芯移动的路径上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引导板,通过引导板使支撑铜芯的上台面向下倾斜。
[002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层进入分离槽的路径上设置阻力件,通过阻力件构成的阻力作用使铜芯在进入分离槽之前就脱离绝缘层,所述阻力件为:
[0024]爪形板,所述爪形板位于分离槽所在侧具有两个爪部,两个爪部之间构成的下穿口,所述铜芯穿过下穿口,以借助爪部产生的阻力作用将铜芯从绝缘层上撕开,所述爪形板上与下穿口对置的一侧开设有上穿口;
[0025]或者,
[0026]舌板,所述舌板设置在分离槽内,用于抵住铜芯,以在绝缘层进入分离槽之前,使铜芯从绝缘层上撕开。
[0027]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电缆剥线设备的剥线方法,其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0028]步骤一、使电缆本体穿过切割道,穿过切割道后的绝缘层从端部开始,就被切割部切出一条刀缝;
[0029]步骤二、移动至分离槽所在位置时,铜芯脱离绝缘层落于上台面上,而绝缘层穿过分离槽连接在拉动装置上;
[0030]步骤三、在拉动装置拉动下铜芯和绝缘层分离成两个相互偏离方向进行移动,以借助上台面的支撑使后续的铜芯自动脱离绝缘层。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2]1、该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中,固定设置的切割装置借助电缆本体自身的移动完成对绝缘层的切割,而且铜芯和绝缘层的分离是通过分离槽改变绝缘层的移动方向,同时借助上台面的支撑使铜芯和绝缘层分离,从而解决如何利用电力电缆的移动进行绝缘皮的切割,以及在行径过程中将绝缘皮和铜线分离的问题,进而保证了
绝缘层的完整性,又简化了剥线的工序。
[0033]2、该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及剥线方法中,在突部的支撑下,绝缘层会贴合突部展开,展开后分离槽处的刀缝打开的开度得到提升,使铜芯更大程度的暴露出来,以便于铜芯脱离绝缘层,同时使突部和间隙这段绝缘层处于展开状态,避免绝缘层进入间隙时刀缝开度较小,导致被上辊体和下辊体挤压出的绝缘层边缘处出现堆叠。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6]图3为本专利技术工作台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拉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突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上突座和下突座结构示意图;
[004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上突座和下突座升降原理示意图;
[004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引导板结构示意图;
[0042]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爪形板结构示意图;
[0043]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舌板结构示意图。
[0044]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0045]100、工作台;200、切割装置;400、电缆本体;500、拉动装置;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包括工作台(100),对电缆本体(400)进行剥线的分离结构落于工作台(100)上,所述电缆本体(400)由铜芯(410)和绝缘层(42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结构至少包括:切割装置(200),所述切割装置(200)安装在工作台(100)的上台面上,用于对绝缘层(420)进行切割;拉动装置(500),所述拉动装置(500)安装在工作台(100)的下台面上;以及,分离槽(100A),所述分离槽(100A)开设在工作台(100)上,所述绝缘层(420)被切开的一端穿过分离槽(100A)连接在拉动装置(500)上,以使所述铜芯(410)与绝缘层(420)分离成两个相互偏离方向,在所述拉动装置(500)拉动下,借助上台面的支撑使后续的铜芯(410)自动脱离绝缘层(4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装置(200)包括搭载部和切割部,所述切割部被搭载部固定在上台面上,所述切割部在电缆本体(400)移动的路径上构成切割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部为支座(210),所述切割部为弧形刀(220),所述支座(210)与上台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刀(220)在支座(210)的支撑下,在其底部形成供电缆本体(400)穿过的切割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部为底座(230)和延伸体(240),所述切割部为角切刀(250),所述底座(230)固定在上台面上,所述延伸体(240)固定在底座(230)上,并与底座(230)之间形成通孔,所述延伸体(240)下方落于通孔的轴向上设置角切刀(250),所述角切刀(250)下方构成切割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结构的电力电缆剥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装置(500)包括内部具有通槽的支架(510),所述通槽内设置有上辊体(520)和下辊体(530),所述上辊体(520)和下辊体(530)之间构成间隙,所述绝缘层(420)的端部连接在间隙内;所述上辊体(520)和下辊体(530)一侧的轴向上分别设置动力源,以驱动上辊体(520)和下辊体(530)转动,转动的上辊体(520)和下辊体(530)以挤压的方式拉动间隙内的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必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勇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